首页 电商 正文

细菌大小是怎么决定的?

2024-03-22 07:57
admin

来源:中科院之声

细菌,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单细胞生命体。从负责发酵酸奶的乳酸菌到生产胰岛素的大肠杆菌,细菌充斥于人类生活和科学研究的方方面面。每种细菌有着各式各样的可遗传继承的大小,这些微小细胞的体积有时可以相差106-108倍,从0.3微米长的专性胞内病源菌支原体(Mycoplasma),到600微米长的刺尾鲷肠道内共生菌费氏刺骨鱼菌(Epulopisciumfishelsoni),再到生长在纳米比亚海边肉眼可见的1毫米长的纳米比亚嗜硫珠菌(Thiomargaritanamibiensis)。当然,较大的细菌是极少数的,大多数已知细菌的直径在0.4至2微米之间,长度在0.5至5微米之间。

细菌的大小不仅呈现多样化,而且很稳定。即使在温度高达100度以上的热液口、盐浓度高达5摩尔的盐湖、离子放射性强度超过人类致死剂量1000倍等条件下,这些环境中的细菌细胞仍然保持特定的大小。长久以来,细菌的大小一直是细菌分类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性状,同时特定的大小使得细菌能更适应其生存环境。过去100年来,生物学家一直想知道是什么决定了细胞的大小。在近代,虽然我们知道了大部分控制细菌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的分子,但我们仍然不知道细菌细胞的大小是如何确定的(图1)。

图1不同大小的细菌细胞图1不同大小的细菌细胞

5月18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微生物学》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刘陈立实验室的文章《链接大肠杆菌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的一般定量关系》,该文章以大肠杆菌为模式生物,揭秘了细菌大小的决定因素,推导出了全新的“个体生长分裂方程”,修正了该领域原有的两大生长法则,并对合成生物学领域生命体理性设计提供了相关建构基础原理。

追根溯源修正原有法则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Schaechter等发现细菌细胞长得越快,细胞就越大。更为重要的是,该研究突破性地用一个数学公式描述了细菌细胞生长速度和细胞大小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是说只要知道细胞生长快慢,就可以准确推断出细胞大小,反之亦然。这一公式后被称为“SMK生长法则”。

那么,细胞大小和生长速度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关系呢?1968年,Donachie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的观点。他认为,细胞大小决定了细胞内DNA何时开始新一轮复制。当细胞进入复制阶段时,细胞大小和复制起点数的比值是恒定不变的。这一比值被称为“起始质量”,且“起始质量”与生长速率无关。开始新一轮DNA复制后,经过恒定的时间周期,细胞分裂。

由于细胞是指数生长,起始质量及时间周期恒定,因此分裂时细胞的大小正比于生长速率的指数次方。这一观点很好的契合了SMK生长法则,回答了“细菌大小是怎么决定的”这一基础科学问题,被称为“恒定起始质量假说”。

一测到底展开三年漫长研究

这两个统治了学术界半个世纪的生长法则环环相扣,就像科研道路上的“指路牌”,在该领域树立权威六十年,多年来许许多多的研究在两大法则的指引下开展;也有一些研究团队对这两个法则的准确性提出过质疑,但由于缺乏系统全面的实验数据,相关结论并未引起领域内大部分研究人员的重视。要想修正主流细胞生长法则,必须要确保实验数据完整的覆盖度以及高度的可重复性,刘陈立团队潜心3年多研究,对两大法则进行了系统性重复实验。

“通常的该类研究会选取1种或少数几种培养基,而我们选择了超过30种培养基开展实验,我们采用早晚轮班制,对细胞的生长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以确保每次取样都是在细胞稳定状态下进行的,”该文章的第一作者郑海博士介绍说,“在低生长速率条件下,完成一次实验所需时间长达一周,而为确保数据可靠,实验还需要重复,重复次数多的超过9次以上。”这是迄今为止有报道的类似研究工作中选用培养基种类最多、覆盖生长速率范围最广的一次。

带着极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团队最终发现,原有的两大法则并不准确,被奉为经典的“指路牌”可能将大家的研究引向了偏离的方向。“虽然生长速度越快,细胞越大,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符合SMK生长法则的预期”该文章的通讯作者刘陈立研究员说,“按照法则描述,无论细胞生长快慢,一旦达到‘起始质量’,就应该开始新一轮的DNA复制,然而,我们却在实验中观察到,细菌细胞没有遵循假说,不同培养条件下,‘起始质量’有高有低。”

如果两大法则并不准确,那么细菌大小是怎么决定的呢?我们能否修正“指路牌”呢?

玩转数据推导全新定量关系

为了回答“细菌大小是怎么决定的”这一科学问题,刘陈立这样描述实验数据分析的过程:“要和数据呆在一起,揣摩它。”研究团队通过寻找大量科研实验数据背后的量化关系,最终推演出一个全新且适用于不同生长速率条件的“个体生长分裂方程”(图2):

图2个体生长分裂方程图2个体生长分裂方程

新的方程统一了不同生长速率条件下的细菌细胞周期调控机制,这一定量公式的提出也使得细菌个体大小、生长速率等自然现象具有了一定的可预测性,例如:当得知细菌生长速率和DNA复制周期,便可准确预测出细菌的大小。该分裂方程为研究人员提供新的研究范式和思维方法,解答细菌细胞大小和DNA复制周期以及生长速度之间的关系,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个体生长方程”对理解细菌细胞周期的控制机制有什么意义呢?在“个体生长方程”的约束下,研究团队对细菌细胞分裂的控制机制进行了探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分子机制假说,认为存在一种“分裂许可物”,它与“细胞生长”和“染色体复制分离”相关。当它积累达到一定阈值时,细胞就会分裂。研究团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进一步的实验确实验证了理论预测。

从数学公式到建构生命体理性设计基础

在物理世界,“伯努利方程”指导了飞机的设计,“阿基米德浮力定律”推动了潜艇的面世,“牛顿第二定律”是人类得以翱翔太空的理论基石,合成生物学的终极目标就是生物世界实现理性设计、改造现有生命形式或者创造全新的生命形式以满足人类不同的需求。

以“合成生物学”为研究导向,刘陈立团队继去年揭示细菌群体迁徙公式后,该研究是在定量生物学领域的再度突破,“研究再次证实了定量的思维方法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我们找到的每一个运行规律,都是试图找到可用于指导设计、改造、重建生命形式的‘图纸’。”刘陈立表示。

此次对细菌个体细胞相关定量规律和法则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对人类揭示并理解生命体内在原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此研究也有助于未来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理性设计和建构,以满足细菌治疗疾病、抗生素替代、绿色生物制造等多个应用层面的需要。

相关文章

  • 抗生素这次就不管用了?来看病原体和人体的攻防战

    抗生素这次就不管用了?来看病原体和人体的攻防战 吸附:病毒通过识别宿主细胞膜表面特有的受体蛋白分子来“盯上”目标细胞(比如新型冠状病毒病毒识别的是人呼吸道和肺部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侵入:然后病毒要么通过某种方式进入宿主细胞(如膜融合),要么直接将遗传物质注入宿主细胞之内;脱壳:紧接着病毒感染性核酸从衣壳内被释放出来;生物合成:“马不停蹄”地进行生物合成——根据基因指令,并借助宿主细胞提供的原料、能量和场所来合成病毒的核酸和

    2024-03-22 08:41
  • 美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发现新型抗生素

    美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发现新型抗生素 研究人员还发现,连续30天使用这种分子未使大肠杆菌对它产生耐药性。,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教授雷吉娜·巴尔齐莱说,这种机器学习模型在计算机中探索化学结构,具有成本低、时间短、范围广等特点,是传统实验方法无法实现的。,研究团队还利用这一模型对数据库中超过1亿个分子进行筛查,仅3天就找到23个与现有抗生素结构不同的候选化合物,其中8个在实验室中对5种细菌有抗菌活性。

    2024-03-22 08:39
  • 我可能没上过生物课……病毒和细菌竟有这么多不同!

    我可能没上过生物课……病毒和细菌竟有这么多不同! 皮肤和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如果人体无皮肤损伤以及未被蚊虫等叮咬,病毒就无法通过皮肤进入体内,此时狡猾的病毒就只能通过呼吸道、眼睛等处于暴露状态下的黏膜进入人体。,如果炎症反应过强,就会导致人体自身的部分细胞受损,从而释放出大量细胞内容物,机体内过多的内容物会引起免疫系统进一步工作,这种正反馈现象最终会导致人体崩溃,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死亡。,虽然疫情已经有了好转的势头,大家还是要继续加强防护,

    2024-03-22 08:39
  • 抗菌杀菌除菌消毒 搞不清这些你的消毒产品都白买了

    抗菌杀菌除菌消毒 搞不清这些你的消毒产品都白买了 本文来自万维家电网在这段特殊时期,口罩成了必买物品,除了口罩,消毒用品也供不应求,许多日本除菌和消毒用品同样各种售罄。,相信对这些产品的概念很模糊,大概就是看到商品有除菌功效就马上点击购买,生怕买不到用不上,但其实这几个词有着非常本质的区别。,平时选择有除菌、消臭功效的产品就够用了。

    2024-03-22 08:35
  • 憋死超级细菌!科学家发现与青霉素作用相反抗生素

    憋死超级细菌!科学家发现与青霉素作用相反抗生素 Wright等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与青霉素作用机制完全相反的两种抗生素——complestatin和corbomycin。,研究人员就根据生物合成基因簇和抗生素抗性基因这两方面,试着对糖肽类抗生素展开了筛选。,甚至说对于突破了人类最后一道防线的耐万古霉素肠球菌,complestatin和corbomycin也有活性。

    2024-03-22 08:35
  • 除了紫外线,这些光也可以杀死病毒

    除了紫外线,这些光也可以杀死病毒 来源:返朴ID:fanpu2019撰文|徐颖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在有意或无意间用过紫外线杀菌,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晒被子。,紫外线灯能够有效对抗各种微生物,并且不会产生化学残留物或其它副产品,不影响水质,因此也可以用于污水处理。,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食用这些食物后,在阳光下暴晒会导致类似晒伤的光敏性皮肤反应。

    2024-03-22 08:35
  • 婴儿感染超级细菌,刚出生就“无药可医”

    婴儿感染超级细菌,刚出生就“无药可医” MRSA感染起源于医院,现在已经蔓延到其他人群和牲畜中,这意味着细菌可以稳定地快速传播。,然而,制药企业通过例如带薪休假等各种方式激励医生使用和推广特定品牌抗生素的行为却没有任何惩罚。,这种酶使得细菌能够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并且可以在不同种类之间进行基因的水平转移。

    2024-03-22 08:33
  • 日本推出非酒精除菌喷雾 可高效去除把手病毒

    日本推出非酒精除菌喷雾 可高效去除把手病毒 sunstar将于3月31日发售面向医院和家庭护理等室内推出除臭除菌喷雾器“QAIS-clear-500ml”。,卫生在医疗和护理场所的卫生处理中,通常的做法是在使用时用水稀释次氯酸钠原液,将其浸入毛巾等中并擦去。,通过与QuizAirZeroOne结合使用,它可以更精确地响应医疗和护理需求。

    2024-03-22 08:33
  • MIT的人工智能平台,找到出乎科学家预料的抗生素

    MIT的人工智能平台,找到出乎科学家预料的抗生素 为了致敬经典科幻片《2001:太空漫游》里的人工智能系统HAL9000,研究人员把SU332命名为halicin。,他们在实验室中让细菌连续传代30天,也不能获得对halicin耐药的菌株。,目前研究团队正在计划与制药公司或者公益组织展开合作,以期将halicin用于人体。

    2024-03-22 08:32
  • 病毒与细胞有何不同?人类对病毒的认知很有限

    病毒与细胞有何不同?人类对病毒的认知很有限 出品:新浪科技《科学大家》、《首都科学讲堂》主讲嘉宾:叶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根据叶盛教授在“首都科学讲堂”的《病毒那些事儿》系列科普讲座第一讲整理而成,有删减。)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后,我相信很多人有恐慌的情绪,也可能错信了一些谣言。如果你能够懂得病毒的基本知识,面对疫情时或许会以一个更加积极、更加乐观的心态去对待。列文虎克依据观察手绘的细菌与现代显微镜拍摄的相应细

    2024-03-22 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