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新技术可检测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预警信号

2024-03-22 07:58
admin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华盛顿5月16日电(记者刘海英)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成像技术,能够检测视网膜各层的厚度和纹理。他们近日在《科学报告》杂志线上版发表研究报告称,视网膜纹理可以提供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生物标记,而其开发的成像技术则可帮助发现这一预警信号。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患病风险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该病引起的神经元和突触损失会导致认知障碍和痴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都是在患者开始表现出认知能力减退症状后才进行的,诊断手段主要是磁共振成像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本高昂。如果能够找到可以用作该疾病预警信号的生物标记,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就可以通过药物、锻炼等早期干预措施阻止疾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许多研究人员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而视网膜则被认为是能提供这种生物标记的一个研究目标。因为有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会引起视网膜结构改变,最明显的是会导致视网膜顶层变薄。

此次,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多模式相干成像技术,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与角分辨低相干干涉法结合起来。利用该技术,研究人员能够获取仅凭OCT无法获得的有关视网膜每一层的厚度和结构信息。他们通过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研究发现,患病小鼠的视网膜中最顶层会明显变薄,其神经元表现出结构纹理的变化。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组织纹理特征的变化可以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生物标记。

研究人员指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生物标记的检测有助于对该疾病进行早期干预,从而减缓患者认知功能衰退的速度。他们的研究数据表明,视网膜纹理结构的变化具有作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生物标记的潜力,而其所开发的组合成像系统提供了独特的分析功能,会让病理视网膜的检测更简单直接。

总编辑圈点

尽管全球范围内患者数量不容小觑,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仍不明确,存在很多种说法。而且,目前阿尔茨海默病有效的治疗方法少之又少。令人欣慰的是,该领域或大或小的研发进展从未停止,让患者和家属看到越来越多的希望。作为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宜早不宜迟。新技术助力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生物标记,带来了进行早期干预的机会,这无疑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患者意义重大。

相关文章

  • 面对阿尔茨海默病,为何女性更危险?

    面对阿尔茨海默病,为何女性更危险? 索菲是一名50岁出头的律师,她已经进入更年期,经常会出现潮热和夜间盗汗等现象。,布林顿对老年雌性小鼠的研究显示,随着雌激素水平下降和葡萄糖代谢速率减慢,大脑会使用酮体供能。,但是,这一疾病的前驱阶段(从出现β-淀粉样蛋白等病理特征到全面认知障碍),大约也会持续20年。

    2024-03-22 07:55
  • 看电视能治疗痴呆症?闪烁灯光与声音节奏让大脑活跃

    看电视能治疗痴呆症?闪烁灯光与声音节奏让大脑活跃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痴呆症。,这一切都取决于伽马波节律,它似乎会触发大脑中的一种清理操作,在有毒物质造成损害之前将其清除。,他们指出,尽管患者似乎不太可能“过量使用”伽马波,但过于积极应用这种技术是否会带来任何不良影响也值得考量。

    2024-03-22 07:53
  • 科学家在首个阿尔茨海默病3D大脑模型中的惊人发现

    科学家在首个阿尔茨海默病3D大脑模型中的惊人发现 如果能够从头揭发HSV-1感染诱导人脑组织产生阿尔茨海默病的过程,那就可以说是彻底实锤了。,此前,研究团队已经开发出了由真皮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人类诱导神经干细胞(hiNSC)的技术,这种hiNSC可以迅速扩增和分化,在没有复杂分化方案和培养基要求的情况下,短短4天之内就能够自发生成多种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而且它们对各种生长因子、药物都很敏感,也很容易被寨卡病毒等嗜神经病毒感染[4]。,不过HSV-

    2024-03-22 07:52
  • 又现反转?今日《细胞》再议阿尔茨海默病重要病理蛋白的作用

    又现反转?今日《细胞》再议阿尔茨海默病重要病理蛋白的作用 起初,人们认为淀粉样蛋白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原因,诸多科学研究也投入到了如何清除这些病变,逆转病情上。,然而,十多年来,多个临床试验均以失败告终,这也让人们对淀粉样蛋白的具体功能产生了怀疑。,受淀粉样蛋白诱导激活的这些基因,主要参与了补体系统、氧化应激、溶酶体功能、以及炎症代谢等生理过程。

    2024-03-22 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