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直播带货、网络游戏......中消协盘点"五一"消费陷阱

2024-03-22 08:00
admin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记者/任震宇

5月1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五一”小长假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共收集“五一”相关“消费维权”类信息3307913条。日均信息量55万余条消费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网络购物、旅游、网络游戏、消费券等领域

△“消费维权”日信息量△“消费维权”日信息量

维权信息集中领域及典型案例

(一)直播带货火爆:品控、售后、发货问题屡增不减

监测期内,共收集网络购物类负面信息66798条。负面信息在4月30日出现小高峰;5月1日—5月5日假日期间,网络购物各日负面信息平稳。

△网络购物负面信息日趋势图△网络购物负面信息日趋势图

网络购物虚假发货、商品质量问题、售后服务问题反映较为集中,而随着网红带货、直播带货成为网络购物新方式,有关网络购物在品控、售后、发货等方面的问题只增不减。

典型案例15月1日,网友@雨中蔷薇-婷微博表示,自己网购的十件物品,两千多块钱,卖家虚假发货,物流送达的位置根本就不是其收货地址。跟平台反映后,消费者认为平台一直态度敷衍。该网友称,有多达几百人和其有相同经历,相同店铺、相同问题,但平台坐视不理。

典型案例25月2日,网友@沉默Smile8微博表示自己给某网购平台打了近20个电话退款,平台都回复说专员处理,但最后微信端回复都是:订单异常不支持售后。该网友认为平台摒弃了消费者权益,消费者维权难。

典型案例3消费者刘女士网购的桂花糕吃出螺丝钉,事后联系商家维权,店铺客服认为其所反映情况证据不足,无法核实。刘女士向平台发起投诉,申请维权。

典型案例44月底,演员谢孟伟在社交平台上帮电商带货,遭遇黑心商家,网友对从他这购买到假货、残次品表示不满。事后谢孟伟在直播间诚恳道歉,表示会承担相应责任。

典型案例5网友@电商卢宝林表示:“电商渠道的选择:(一直看不中直播带货)。某音直播千万粉丝翻车(可能假货冒牌货),太可怕,还好我从不在直播买东西,有朋友发现,看视频的东西和收到的东西完全不一样,100元买三双鞋或者低于市场价60%的产品你敢买吗?平台为什么不监管?如此扰乱市场太可怕。”

(二)“人从众”模式缓解:景区限流配套措施仍需小程序,但在微信搜索时意外发现一个名为“惠城有礼消费找券”的个人公众号,进入后被引导添截至日前,该公众号已消失,但仍存在其他相似名称的个人公众号。

典型案例2据绍兴晚报报道,浙江绍兴越城区多名消费者在抢到消费券去商家消费,用支付宝支付时出现了消费券没有抵扣掉的状况。据当地市场监管局向商家了解,因店铺没有与支付宝直接签约,消费者在付款时,需要先扫一扫该店二维码,然后使用支付宝付款,符合满减条件的付款就能直接抵扣消费券。当时该店收银员由于忙,没顾上告知消费者支付流程,导致其直接用支付宝付款而没能抵扣消费券。

“五一”消费维权舆情的

三个特征及应对建议

❶大多数消费投诉吐槽类舆情与线上消费纠纷直接或间接相关。

应对建议:鼓励扶持新业态充分发展释放消费潜能与分类施策、系统治理“云端”消费生态环境相结合。

❷部分平台、商家违规行为几成政府政策暖市、消费信心提振“堵点”。

应对建议:网络交易平台自觉自律履责与主动同消费维权机构建立协同工作机制相结合。

❸“预案充分与否”成部分景区和城市交通假期服务大考加试题。

应对建议:景区、交通出行的非常态应急预案设计与不断创新的数据挖掘应用科研成果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