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和iPhone SE相处半个月,我想聊聊它的今天和未来

2024-03-22 08:01
admin

在上个月写完iPhoneSE的评测后,我继续深挖这台手机的细节,同时也在过去这段时间里围绕这台手机做了些实验。

如今半个月过去了,我想我可以敲出这篇半月谈文章,和大家分享我的玩机心得。

对我来说,iPhoneSE是一款出色的小屏手机,它非常适合单手操作,我可以很从容地用它,效率甚至比我用iPhone11ProMax还要高,但也正是因为它实在很小,有时优势反而会成为劣势。

小尺寸操控自如,但偶尔也会有点尴尬

iPhoneSE很小,和iPhone8也长得很像,所以我在用这台手机时,偶尔会遇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

咦,陈先生你的手机这么可爱。

这是我上个月买咖啡支付时店员对iPhoneSE的‘称赞’,在手机普遍都是5.5英寸甚至6英寸的今天,一个身高一米八五体重70公斤的人,手握只有巴掌那么大的手机,难免会产生一点反差萌。

▲iPhoneSE在我手上显得很迷你

当然,不了解手机行业的人也不会知道这是一台新iPhone。我在上周就遇到有人问‘你这台iPhone7用着不卡吗?’之类的问题,我只好向对方解释这是一台iPhoneSE,而且是新的SE,不是2016年那台。

不过也难怪别人不知道这是新iPhone,毕竟它和iPhone8的相似度达99%,普通人更不知道它复刻的是iPhone8,只不过是几年前的旧iPhone。

正因如此,平凡的外观使得没有太多人知道它的存在。

过去半个月,我每隔两天就会去一趟广州AppleStore,在观察iPad和妙控键盘的销售情况之余,我也在留意iPhoneSE的销售情况和顾客评价。

正值疫情期间,AppleStore店外总是排着两条长队伍,其中一条是等待进店消费的顾客。

▲广州天环AppleStore是我最近常去的地方,有网友甚至笑问我‘你是不是住在那了?’

在iPhoneSE开售那一周,我曾两次到店排队,每一段时间就会遇到店员出来问‘有预约了SE的顾客吗?’,但往往是无人应答。

只有当店员说‘今天的iPad已经卖完了’,才会有三分之一的人离开。

但是SE也不是不受欢迎,只是多数人已经拥有比它更好的iPhone,或者还是持观望态度。

▲正在SE展机前的顾客

进入店里,我能看到取货的人也有不少,大概能将AppleStore的展示台围成一圈,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iPhone能当麦克风来用。

后来我看了几家电商平台的数据,发现iPhoneSE这段时间的销量其实还不错,说明它仍然有不少受众。

线下销售情况一般,或许是因为现在大部分消费者已经从线下转到线上消费,又或者是因为这个和旧iPhone几乎一致的外观,导致大家根本不知道它是一台新手机。

▲单手用Zoom视频会议,一边走一边操作没问题

我曾经在iPhoneSE的评测中提到过小尺寸机身、TouchID在日常使用中的优势,这种好处在我前几天去理发时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天晚上我正在理发,苹果突然上架了新MacBookPro,我是内容小组第一个知道这则消息的人,但此时正在理发师剪刀下的我没可能拿出电脑撰稿,只好赶紧电话通知同事跟进消息。

小尺寸机身的好处,在于能让我单手完成解锁、截图、打字、发送的操作。

我用虚拟按键截图后,将截图分享到内容群里,随后拨打同事电话沟通内容及时跟进。在此期间理发师一边在我头顶梳吹剪剃,而我一边在忙着整理新品信息。

▲理着理着发,MacBookPro突然就来了……

这些我都只用了右手来完成,即使我戴着口罩,TouchID也能完成解锁,这让我免去拨开口罩识别或输入密码的麻烦。

不过小尺寸操控虽然方便,但面对长内容显示时,也会让人咬牙的时候。4.7英寸屏幕对长文章显示面积有限,若是碰上较大字体时,显然iPhone11ProMax的大屏幕要比小屏幕显示更多信息。

这就意味着,在滑动一篇5000字的文章时,我要多滑2-3次屏幕才到底。

小屏幕面对分区显示时也会捉襟见肘,比如在用竖屏播放哔哩哔哩视频时,按比例缩小的播放框就会很小,视频内容看着就比大屏设备吃力。

还有一种情景是在编辑表格的时候,当缩小显示比例后,表格内容也会变得很小,不便于查看和编辑。

此外,已经习惯iOS手势交互的我,在用回过去的经典交互方式时,难免会出现操作不适应的情况。

比如我已经习惯了上滑返回主页,在SE里我上滑只能调出快捷抽屉,返回主页我需要按下Home键才行。

一些和以往不同的细节

iPhoneSE秉承了iPhone8的造型,但并没有将iPhone8的所有东西迁移过来,其中之一就是之前大家都关心的3DTouch。

苹果自iPhoneXR开始就已经取消了这一功能,因此作为后来者的iPhoneSE也不会有3DTouch。

▲3DTouch模块直接在iPhoneSE取消了,而不是软屏蔽(左:iPhone6S;右:iPhoneSE)

和iPhoneXR、iPhone11这些LCD屏iPhone一样,这次SE搭载了HapticTouch来取代过去的3DTouch,实际上HapticTouch在短按、长按的功能卡片上已经做到和3DTouch相似的体验,经过两年的适应,大部分用户也已经从3DTouch适应过来。

不过,HapticTouch还有一些地方依然不如3DTouch方便,对于从旧iPhone转移过来的用户,还需要时间去适应。

我的同事Joy刚从iPhone7Plus转到iPhoneSE,取消了3DTouch他就不能长按信息框快速查看微信消息、回复,这给他带来了一些使用上的不便。

在iPhoneSE的评测中,我将iPhone7/8两代机型的手机壳装上SE,并得出‘三款iPhone保护壳都通用’的结论。

▲iPhone7硅胶保护壳与iPhoneSE

但后来我尝试给SE贴iPhone8的玻璃膜,发现十张不同品牌、规格的贴膜都出现了边缘不贴合的情况,后来我向相关人士咨询,得出如下结果:

iPhoneSE的尺寸虽然和iPhone8一致,但新机的玻璃面板两边弧度比旧iPhone更大,按照旧iPhone边缘弧度开模的贴膜,平面面积会比iPhoneSE大一圈,所以旧贴膜不能贴合新手机的玻璃边缘。

▲用上iPhone8贴膜的iPhoneSE

这也就意味着,贴膜厂商需要花点时间、花点成本去计算公差、设计模具,专门为iPhoneSE制出贴膜。

正当我受了十次贴膜失败打击时,我突然想到iPhone8的PET软膜(普通塑料膜)或许能贴合SE的边缘,后来我试了下……嘿,果然可以。

▲贝尔金的屏幕贴膜标称三机型通用,可能及时调整了弧度公差

虽说PET膜不防摔也不防爆,但至少能在我找到合适的玻璃膜之前,有一个避免给屏幕添刮痕的措施。

相比于动辄二三十块的玻璃膜,这个贴膜成本只花了我五毛钱。

A13给相机带来的帮助不小

根据iFixit的拆机报告,iPhoneSE的相机组件与iPhone8所用的基本吻合,此前我在评测中对SE相机传感器的疑惑,终于随着这份报告而解开。

但尽管iPhoneSE所用的依旧是两年前的传感器,可从我们的对比测试中,它依然能有媲美iPhone11的成像表现。

▲从左到右,分别是新iPhoneSE、iPhone8和iPhoneXR的摄像头传感器。图片来自:iFixit

实际上,近些年影响手机拍照素质的因素,除了取决于摄像头素质,隐于无形的算法也很重要,这里也就跟提供算力支持的处理器离不开关系。

即便是老旧传感器拍出了成色一般的照片,系统也能通过算法将画质救回来。

A13给iPhoneSE相机带来了两方面优势,一个是画质优化的算力,另一个是基于性能而带来的影像处理能力。

画质算力体现在前面提到的成像素质,以及基于2D画面加工出来的‘人像模式’;影像处理能力则是能同时处理多个镜头画面,而在后期编辑时提供快速的画面渲染。

在之前的评测中,我曾用iPhoneSE运行DoubleTake实现双镜录像,这样我就能同时录制第一人称画面和我自己,这是iPhoneSE基于A13所实现的功能,对于Vlog拍摄甚是方便。

除了双镜视频拍摄,基于A13性能我们还能使用一些影像app调整相机成像效果。

近段时间,我在用Focos这款app来后期照片,这款app能自定义调整对焦区域,随后也可以根据对焦点周边进行光圈调整,突出对焦主体,或调整成移轴照片。

▲iPhoneSE人像模式不可识别物体,可使用后期软件调整

当然,这款app所添加的光圈虚化也能调节成不同的图案,除普通的景深虚化,也可以将虚化区间设置为不同形状。

若是操作熟练,也可以自定义镜头效果、画面降噪、调整柔边。

不过这款app让我喜欢用它的地方,在于它能实现2D画面分层处理。它可以识别出景物层次建立多维模型,随后我们可以对画面添加光效,进行后期补光。

▲3D模型能让用户将光线打在不同层次,使得画面打光更自然

乍一看,还有点像是前面提到的单摄‘人像模式’原理,只是这是通过用户手动设置去完成。

而这些功能虽然非A13独占,但A13的确提供了一个高效的神经网络运算平台,这使得app在对照片进行层次分析、建立模型、完工导出时都只需数秒完成合成。

不过iPhoneSE在相机方面还是有一些物理不足,比如缺少了超广角相机,使得SE成为了小而美的‘双下巴缔造者’,而由于没有长焦镜头,因此相机取景框也没有2X的裁切按钮。

▲‘战术后仰’

所幸我在NOMO、FIMO这些相机app中找到了快速变焦的方法,比如在NOMO,我可以在相机的按钮中切换26mm、52mm焦段,这相当于就是1X和2X倍率变焦。

而在FIMO里,由于机身尺寸较小,我可以比较从容地用拇指拨动滑盘,尽管这顿操作下来大约需要两秒,但也是一种快速的变焦方法。

实际上,我一直希望iOS在没有长焦镜头的手机里也能有变焦按钮,尽管没有专用长焦镜头,但有了2X按钮能实现快速裁切,方便用户单手完成变焦、拍摄。

从画质上看,iPhoneSE的相机素质不差,它的出品已经很接近iPhone11,约等于苹果旗舰级别的画质,也侧面体现了A13算力对相机的帮助。

但物理摄像头的不足,也限制了相机的创作空间,只能通过第三方软件才能扩展出新的玩法。

▲使用慢快门app补充没有夜间模式的不足(由上至下:iPhoneSE原相机、iPhoneSE使用第三方app延长快门时间拍摄、iPhone11ProMax拍摄)

还好,iPhoneSE的性能和软件体系都不差,A13提供了性能平台运行,iOS也有不少出色的相机app,这相当于给手机赋予了‘隐形的镜头’,给用户提供单摄以外的更多玩法。

备上无线充电器,能省去不少麻烦

小尺寸手机的屏幕小,电池也注定不大,所以一提到iPhoneSE的续航,就是大家又爱又恨的话题。

爱,是因为它能快充又能无线充电;恨,是因为它的续航时长。

我在iPhoneSE的评测中说过,‘因为工作原因我不得不用iPhone11ProMax’,这是因为大尺寸手机有大容量电池,这能给我这种日常重度使用软件、网络、拍照、录像的人提供长时间续航支持。

我应该算是为数不多给iPhone11ProMax上电池壳的用户了。

▲低电量模式对小电池续航很有帮助

言归正传。按照我的使用习惯,iPhoneSE的电池由于物理容量小,所以基本都是一天1-2次充电,每大半天充电一次的概率会高一点,因为工作是两点一线,电池主要消耗在路上看视频、听歌和刷网页当中,在家、在公司都是电脑办公,消耗的都是待机电量。

▲iPhone7电池壳仍然在售,虽没有明说支持SE,但配件是通用的

不过这个只是基于我两点一线的节奏,若是出外远离电源,我必须要在包里备上充电宝,不然电池会在不知不觉中消耗完毕。

当然,iPhoneSE的续航也没有那么不堪,按照我的使用习惯,它至少能有4.5小时的亮屏时间,总续航大约有8-9小时左右。

若是有条件,建议可以在家里、公司准备无线充电器,这样能省去每次拔插充电的麻烦。

iPhoneSE的命名与未来

其实关于苹果为什么要继续用iPhoneSE这个名字,外界早在手机发布前就已经有各种传说,但在我看来,这个命名除了是对过去经典的复刻,也有着苹果对全局产品线定位的思考。

如果你有留意苹果近五年的产品命名规则,会发现一个颇为有趣的细节,从入门级iPad问世开始,苹果逐步用命名将各产品线的入门、专业定位的产品区分出来,而根据不同的定位,进行不同分层的定价。

而根据这一命名规则组合,我将产品分为三大类:

单一产品名称(iPad、iMac、iPhone11、iPhoneSE):定价适中,面向大多数普通用户产品名称+产品属性(iPadAir、iPadMini、MacBookAir):定价稍高,面向对产品特定要求用户产品名称+Pro(iPhone11Pro、iPadPro、MacBookPro、iMacPro、MacPro):定价较高,面向专业用户

通过这三大分类,苹果的手机、平板电脑、电脑产品能覆盖从普通大众用户到专业需求用户,其优势不言而喻,苹果的三驾马车在各定位人群都有对应产品供应。

若是普通用户,那么iPad、iPhone11、iPhoneSE这些设备基本能满足到日常使用需求;

如果对产品有要求,那么可以选择不同属性的产品,但购机成本会稍微更高;

专业旗舰自然是最贵的,但配置也是全系最好的,有人说‘名字带Pro的电子设备都不便宜’,苹果当然也不例外。

iPhoneSE属于大众分类中的分支,它所满足的是iPhone11覆盖以外的用户,这些用户或许不是很在意屏幕大小、也不是很在意人脸识别,但能用旗舰三分之一的成本,买到旗舰一样的性能,也是一个比较划算的选择。

然而,手机向大屏发展已经是必然趋势,即使是以小屏著称的SE,也会随旧iPhone退出舞台而重新迭代。

至于未来的iPhoneSE会是怎样的规格,4和4.7英寸曾经是苹果最经典的规格,而作为开创iPhone全面屏先河的iPhoneX和5.8英寸屏幕,可能会成为未来SE的参考模型。

和iPhone5s、iPhone8一样,iPhoneX为SE提供了现成的平台,这对于定价不高、利润空间有限的SE系列来说,是个节省成本提高利润的方法。

但‘复刻’的精华在于旧模型融入新技术,因此未来的SE也会基于这个复刻模型进行细节调整,以现有的技术补充过去的不足。

比如曾在iPhoneX出现的不锈钢边框不耐刮问题,在之后的iPhoneXS系列逐渐得到解决,这种缺陷或许在未来的复刻当中不再出现。

当然,对于iPhoneSE的未来前景,都只是笔者根据整理资料所得的经验论,苹果会不会继续更新SE产品线,这点和这一小分支产品在当今市场的受欢迎程度有很大关系,在有销量统计出来前,我还是要对它的未来打上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