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高博
1980年秋天,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助理教授、免疫学家迈克尔·戈特利布注意到,他的五个病人得了同一种怪病。这是一种真菌肺炎,由本来无害的“卡氏肺孢子虫”引起。而且,病人嘴里黏黏糊糊,因为口腔念珠菌过度繁殖。
根据检测,五位病人的T淋巴细胞数目极低。而且,他们都是同性恋者。
戈特利布写了一篇短文,《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愿意发表,但要等好几个月,于是他转投《发病率与死亡率周报》,1981年6月5日出刊——《肺孢子虫性肺炎,洛杉矶》。戈特利布写道,这种病的趋势令人困惑,而且凶多吉少,但他无法推测病因。
即将杀死全球四千万人的恶灵,艾滋病,首次现身;而它的源头,二十多年后还笼罩在迷雾之中。而舆论早先赋予感染者的污名,尚未被洗净。
1981年《发病率与死亡率周报》上关于艾滋病(当时还不叫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1年《发病率与死亡率周报》上关于艾滋病(当时还不叫艾滋病)的正式记载
零号病人是他吗?
戈特利布文章发表一个月后,《发病率与死亡率周报》又登了纽约皮肤病医生弗里德曼-基恩的论文:年轻的同性恋男性人群中发现了罕见的卡波氏肉瘤;有些病患还得了卡氏肺孢菌性肺炎;8人死亡。
与此同时,迈阿密报告了20位海地移民的卡氏肺孢菌性肺炎、口腔念珠菌病和卡波氏肉瘤,10人死亡。
综合以上事实,医学界认为出现了一种新的疾病,像免疫缺陷,而且和同性恋有关(尽管海地移民自称是异性恋,当时医生怀疑他们撒谎)。1982年9月,《发病率与死亡率周报》将之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
很快,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调查了全国40名患病的同性恋者,将他们的性伴侣了解清楚,画了一张关系图。每个人是一个圆圈,如果和他人有关系,则两个圆圈有交集。
图的中心是一个圆圈,和其他8个圆圈交集;圆圈上写着“0”,他串起了整个关系网。这就是后来被写进无数畅销书的“零号病人”:盖坦·杜加斯。
杜加斯是一位英俊的放荡不羁的加拿大空服,飞行穿梭于北美各大城市。他自己估计可能有2500个伴侣。生命最后几年,他得了卡波氏肉瘤,还患有肺孢子虫肺炎等等。
杜加斯死于1984年3月,CDC调查报告正好问世。调查非常出色,公众一时也相信找到了“零号病人”。但病因还不确定。调查报告认为是一种类似于乙肝病毒的病原体。
因为有血友病人患上了艾滋,科学家猜测病原是一种病毒。因为血友病患者所需血液要过滤,只有病毒才不会被滤掉。科学家猜测,这是一种在人身上极少见到的逆转录病毒。
1983年5月的《科学》杂志发表了两个独立团队找到的病毒。一年后又有独立团队提交报告。三个来源得以统一,1986年定名HIV。
病源仍不清楚。杜加斯一个人导致美国艾滋病流行吗?但病毒不会无中生有。海地移民中的异性恋病人,又如何解释?
科学家没多久就发现,杜加斯并不是零号病人。1977年死亡的格蕾特·拉斯克,是一位在扎伊尔工作过的丹麦外科医生,她曾表现出典型的艾滋病症状。1986年她的血样中检测到了HIV-1。这暗示:杜加斯、海地移民、丹麦大夫,都不是源头,只是中间链条。
污名化挡不住蔓延
今天,在美国,因HIV而死亡的白人几乎为零;艾滋病也在很多发达国家“脱敏”,病人受到较为公正的对待。但刚出现时,艾滋病犹如恐怖片主角,吓坏了不明真相的公众。患者被大肆污名化,绝望无助。
媒体起初的报道往往渲染艾滋病的致命,使用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艾滋病被冠以“新瘟疫”、“超级癌”、“恶魔”等称号,让美国社会谈艾色变。
1980年代初,欧美的HIV感染就已从特定群体蔓延到了所有人,但媒体起初的报道将之称为“男同性恋相关免疫缺陷”,还使用“同性恋癌”一词。让同性恋人群惶惶不可终日。
生命最后岁月里,杜加斯日渐消沉,但私生活愈发放纵,似乎是为了报复。在旧金山的公共浴室,他经常打亮灯,露出病变位置,告诉刚发生关系的陌生人:“我得了同性恋癌,要死了,你也快了。”
在很大部分人口是虔诚信徒的国家里,“同性恋癌”患者被很多人蔑视。还有人声称“艾滋病是对性解放运动的惩罚”。因此,借着歧视艾滋病人,可以表达对同性恋和性解放运动的憎恨。
抗艾宣传,强调人们应该对伴侣忠诚,变相给HIV感染者打上滥交和异端的标签,却没有足够警示“高危人群”之外的普通人。
把某个群体与病毒紧密联系,当然是不公正的,一方面对这个群体缺乏尊重;另一方面也扭曲了对病毒的认知。
1980年代末,著名学者苏珊·桑塔格对艾滋病污名化现象感到惊奇,写下《艾滋病及其隐喻》一文,批判社会把种种妖魔化想象移到了艾滋病上。苏姗·桑塔格说,疾病作为隐喻,象征了人格缺陷和道德瑕疵:“疾病最令人恐惧的,不是丧失生命,而是丧失人格。”
苏珊·桑塔格,后来著有另一部代表作《疾病的隐喻》苏珊·桑塔格,后来著有另一部代表作《疾病的隐喻》
比起恐惧病情本身,很多患者更恐惧他人射来的歧视眼光。歧视导致孤立,让人害怕检测,使得艾滋病的调查难以进行。一些已经检测出艾滋病毒的携带者,逃避医生,直到发病才不得不去治疗。
1990年代有美国学者研究总结说,艾滋歧视不仅让HIV感染者羞愧和内疚,让社会不公正地对待他们,而且造成感染者惧怕歧视,拒绝治疗,从而造成了更广泛的感染,妨碍了有效防控。
历史上一次次大瘟疫的启示是:社会很容易因为灾难而陷入非理性,民众需要对灾难的简单解释。而同性恋者在1980年代就成了替罪羊。欧美借此兴起了排斥同性恋群体的狂潮。如果说瘟疫是天灾,歧视就是人祸。
我们要反复告诉自己,病毒溯源是理性又艰难的过程,歧视和推卸责任毫无意义。
确定了起源地和起源物种
1980年夏天,一位学兽医的研究生菲丽丝·卡吉发现,哈佛大学下属的灵长类研究所里,有些圈养的亚洲猕猴死于神秘的免疫紊乱疾病。1985年,她和她的导师团队发表文章,证明猴子身上的新型逆转录病毒与HIV关系密切,后来定名为SIV(类人猿免疫缺陷病毒)。
任何其他种群的猕猴身上都找不到SIV,由此卡吉判断,病毒来自研究中心其他的猴子。随后卡吉在非洲绿猴身上找到了SIV。这是一种分布广泛,包括好几个大类的草原猴。
随后发现,野外和各个研究中心的非洲绿猴大概一半都携带SIV,但是它们并不发病,这就表明,病毒与非洲绿猴和平共处或许几百万年了。
HIV和SIV相近但明显不同。卡吉从非洲获取一批人和猴子的血样,从中找到了一种介于HIV和SIV之间的病毒,来自塞内加尔一位性工作者。这份病毒与SIV更加接近。科学家由此猜测,人感染的HIV类病毒不止一种。果然,卡吉参与的国际合作团队,又从一个几内亚比绍病人的血样里检测到HIV病毒,但与美国版本不同——HIV-1是全球瞩目的大瘟疫,HIV-2只是西非一种相对不太凶恶的地方病。
电子显微镜下的HIV-1电子显微镜下的HIV-1
HIV-2的来源很快搞清了。1989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说,来自非洲烟熏白眉猴(与非洲绿猴毫无关系)的SIV,很像HIV-2和猕猴SIV。文章写道:“在过去的30-40年内,西非烟熏白眉猴或近亲物种的SIV成功感染人类,并进化成HIV-2。”
但人们更关心HIV-1。1980年代后期,马丽娜·皮特斯的团队在加蓬测量了36只保护圈养的黑猩猩,发现黑猩猩也携带SIV病毒,且与HIV-1更相近。1989年的这篇论文暗示HIV-1可能来自猩猩。但论文影响力不大。因为全世界的圈养黑猩猩,一共只有三例发现SIV,不能排除是接触了猴子导致。
与此同时,臭名昭著的HIV-1被分析为三个家族,传遍全球的艾滋病,只是其中一个家族中的一个小支系。而HIV-2则被拆成9个家族。
以上12个家族的艾滋病毒的迥异意味着,HIV不止一次地从猿猴传给人。独立的兽传人事件,至少发生过12次。
问题是,既然这种感染如此容易,为什么只有一次造成了大瘟疫?1980年的HIV-1,又是何时出现在人体内?
1998年,洛克菲勒大学得到一管血样,来自1959年的刚果首都利奥波德维尔。从中找到了HIV-1,而且是一种更古老的类型。不久后又有惊人发现:在1960年的同一城市取样的一份淋巴结样本,也发现了HIV-1,但跟1959年那份有不同。根据计算,两份样本的共同祖先,可以追溯到1908年左右!
科学家必须去热带雨林里找源头了。2000年后一种新发明,可以从刚排出的猩猩尿液里监测病毒抗体。于是,科学家跟踪著名的坦桑尼亚贡贝黑猩猩种群(因为珍妮·古道尔的长期研究,这群黑猩猩对人不那么警戒),并确定野外黑猩猩身上有SIV抗体。随后,对喀麦隆东南部(紧挨刚果)的猩猩的调查表明,它们携带的SIV病毒与HIV-1关系更密切。
这对在坦桑尼亚贡贝国家公园内的雌性黑猩猩及初生猩猩,猩猩妈妈证实带有猿猴免疫力缺乏病毒SIV。图片来源:信息时报
尤其从一只编号LB7的猩猩上分离出来的病毒,与HIV-1如此相像,以至于当电脑显示结果时,科学家们感到震惊和欣喜:“这些结果不是编出来的,太过美好了!”
更多证据巩固了他们的发现:HIV-1的疫源,就在喀麦隆东南部的森林里。2006年7月,《科学》发表了这一结论。
尚未结束的溯源
尚未结束的歧视
1980年来,世界各地医疗档案里陆续发现了早期疑似病例,一些证实了,一些被否认了。比如1959年死去的一个英国人,症状很像艾滋病;他保留在石腊里的组织,1990年检测发现HIV-1阳性。但几年后复查,发现病毒基因过于现代,很可能是由于样本污染。
还有1990年代一本调查艾滋病源头的畅销书,认为1957-1960年,刚果大规模推广服用小儿麻痹症疫苗可能是瘟疫的源头,因为医生在疫苗培育中使用了黑猩猩的肾脏。但后来证明,1908年左右病毒就开始在人群中分化了。
这说明,即使证据看似充分,病毒溯源仍是一件容易出错的研究。
2012年HIV-AIDS世界地图。图片来源:WHO2012年HIV-AIDS世界地图。图片来源:WHO
近四十年的考证和排除后,科学家猜测,以下一种艾滋病起源的说法可能更接近事实(需要提醒的是,假想传播链条中还有很多空白):
SIV存在于猿猴体内已几百万年,涉及白鼻长尾猴、绿长尾猴、红冠白尾猴、尔氏长尾猴、太阳尾猴……还有黑猩猩。几百年前,某只捕食猴子的黑猩猩身上,混合了红冠白尾猴的SIV和大白鼻红尾猴的SIV——两种病毒重排出一种新病毒,比黑猩猩早已适应的SIV更致命,会让一些黑猩猩死掉,这就是HIV-1的前身。
人类艾滋病病毒的起源人类艾滋病病毒的起源
一百几十年前,刚果河上游雨林里,猎人杀死了一只黑猩猩(这种肉类贸易迄今仍存在),在捕猎,或处理、搬运尸体时,人的伤口碰到了猩猩的血液。猎人将病毒传给了他的村落。彼时彼处,人的寿命不长,所以病毒没有大肆作祟。通过船运贸易,病毒传到了刚果河下游,在新兴城市利奥波德维尔繁盛和扩散,当地男女比例是10:1,有很多性工作者。病毒从这里传播到非洲各地。1920年代,欧洲人在刚果推广注射医疗;此后几十年,由于条件所限,欠缺消毒的针头加剧了传染(再次提醒,以上包含科学家的猜测)。
在刚果(金)的维龙加国家公园,人们抬起一只被杀害的山地大猩猩的尸体(2007年7月24日摄)图片来源:新华社在刚果(金)的维龙加国家公园,人们抬起一只被杀害的山地大猩猩的尸体(2007年7月24日摄)图片来源:新华社
几十年来,HIV-1不断分化,最大的M组出现多个支系。其中一支,有幸(对于人类则是不幸)在1960年代跳到了海地。可能是因为1960年刚果独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遣了几千名海地人去刚果援助,很多人在当地结婚,后来返回海地。
根据1980年代的血样,553名海地贫民中有惊人高比例的HIV阳性。推算是1966年前后,某个HIV携带者在海地人中迅速传播了病毒,很可能是因为当地发达的卖血产业。病毒随着血液制品蔓延全球。有研究暗示,1966年就有一位美国少年通过同性性行为获取了艾滋病毒。更确切的证据表明,最晚在1969年,海地血液里的的艾滋病毒就感染了美国人。无论如何,洛杉矶病人在1980年走进迈克尔·戈特利布的诊所前,艾滋病已经在美国悄悄流行了十几年。
作为一次卷席全球的瘟疫,艾滋病的背后,是全球化时代的人口交流带来的风险。瘟神无孔不入,不分种族,没有国界,没有哪一个群体可以豁免。谣言和歧视,无助于战胜瘟疫,只有伤害病人。
据联合国2018年统计,已有2960-4080万人死于艾滋病,有3790万人携带艾滋病毒。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指出,直到今天,对患者的羞辱和歧视仍存在于世界的很多地方。
相关文章
-
新冠病毒是人造的?专家教你告别阴谋论
2019年12月,中国首次报道了一种新型致病性冠状病毒,这一病毒迅速扩散到25个国家。,这项研究暗示2019-nCoV病毒可能是通过从HIV-1基因组获得特定基因片段而人为产生的。,因此只有当两种病毒共同感染同一个细胞时,蝙蝠冠状病毒才可能从HIV-1获得基因片段。
2024-03-22 08:44 -
《柳叶刀》:治愈艾滋病,这项试验能否带来希望?
近日,探索ART联合“踢杀”疗法效果的首个随机试验结果在《柳叶刀》发表,为治愈HIV感染拨开了又一层迷雾。,《英国医学杂志》(BMJ)对顶级医学期刊新发表研究的每周评论中,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临床研究员AlexNowbar女士指出,这项试验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外,试验启动于数年前,而随着科学发展,如今我们有了更多新武器可以用于“踢杀”疗法。
2024-03-22 08:35 -
柳叶刀正式发文:确认世界上第2例HIV治愈案例
随后该患者进行了停止服用ΑRT药物18个月,在论文投稿前血液内也没有发现艾滋病病毒。,精液、脑脊液和穿刺组织活检中HIV病毒载量都低于检测限,呈现阴性。,该论文引发热议后,因为数据和其他研究冲突且分析方法有误最终被撤稿。
2024-03-22 08:31 -
世界第二例艾滋病患者被“治愈”还是持续缓解?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3月12日消息,通过干细胞移植,艾滋病感染者可以对这种病毒产生抵抗力,但这一过程既困难又昂贵。,16个月后,研究人员停止用药,以确定该病人是否真的实现了HIV-1病毒的持续缓解。,沙夫纳指出,虽然这项新突破在科学上非常令人兴奋,但并没有对当前为艾滋病毒感染者提供的治疗立即产生影响。
2024-03-22 08:31 -
离艾滋病被彻底治愈还有多远?
来源:科学大院2020年3月10日,一项发表在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HIV》上的文章宣布,一位HIV携带者在停药30个月之后仍然维持健康状态,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他也被称为“伦敦病人”。,“伦敦病人”——AdamCastillejo(图片来源:AndrewTestaforTheNewYorkTimes)“伦敦病人”——AdamCastillejo(图片来源:AndrewTesta
2024-03-22 08:25 -
诺奖得主抛出新冠病毒"人造论",但科学从不迷信权威
来源:科普中央厨房科学公众号“饶议科学”上发表了措辞严厉的长文。文中提到:“此前在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曾提议引进蒙塔尼,而且希望国家支持引进;当时饶毅教授参与了第二轮国家层面的评审。在评审中,饶毅教授表示科学界对他的共识是:最近这些年,他如果不是在做伪科学的话,也可以说是已经滑到伪科学的边缘。科学史上,不是第一次出现这样可悲的情况(著名科学家堕入伪科学)。”(图片来源:“饶议科学”微信公众号)
2024-03-22 08:06 -
HIV病毒可以藏身大脑中,等待日后感染其它器官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针对小鼠和人类身体组织的新研究发现,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时,HIV病毒会躲在大脑中寻求庇护,等治疗停止后再重新感染体内的其它器官。,这些研究均未说明,星形胶质细胞一旦受到感染,能否再以某种方法将HIV病毒释放出去、感染大脑之外的其它器官。,阿尔哈迪表示,“动物模型做不到尽善尽美,”因此病毒在动物和人类体内的感染方式也可能存在区别。
2024-03-22 07:39 -
注射一针,效果超半年!HIV迎来全新候选长效药物
研究作者在论文中指出,每日口服的抗病毒“鸡尾酒”疗法为数百万HIV感染者提供了一种挽救生命的治疗方式,然而还是有一些人对多种药物出现耐药,削弱了治疗效果。,此外,GS-6207和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时,能够产生协同作用,研究人员因此认为,它可以成为“鸡尾酒疗法”的一个理想补充。,结果显示,单剂量给药9天后,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减少,虽然未完全清除。
2024-03-22 07:36 -
有望长效治疗艾滋病的候选药诞生
来源:科技日报英国《自然》杂志1日发表一项最新药物发现,美国科学家团队报告了一种全新的长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展现出治疗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潜力。初步临床研究显示,HIV感染者单剂注射这种药物后,体内的病毒载量减少了,并且药物在注射6个多月后在体内仍保持活性。现阶段,全人类针对艾滋病(AIDS)的治疗主要依赖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其逆转录过程是在病毒逆转录酶的作用
2024-03-22 07:36
热门标签
-
淘宝10月新势力X计入历史最低价吗?规则说明
2024-03-22 08:01
-
淘宝10月新势力X活动跨店满减如何设置?步骤分享
2024-03-22 08:01
-
淘宝店铺评分低可以买吗?有什么方法?
2024-03-22 08:01
-
淘帮手——自动橱窗与自动上架
2024-03-22 08:01
-
小米MIX4?下一代旗舰曝光:双曲面挖孔屏/120Hz高刷
2024-03-22 08:01
-
淘宝双11合伙人怎么退出?双11抢购技巧有哪些?
2024-03-22 08:01
-
首发骁龙768G Redmi K30 5G极速版真机曝光
2024-03-22 08:01
-
淘宝88vip开还是不开好?88vip权益有哪些?
2024-03-22 08:01
-
微信公众号还会有二次繁荣吗?
2024-03-22 08:01
-
淘宝双11怎么抢东西的?双十一有什么规则?
2024-03-22 08:01
-
中小商家如何做好粉丝运营
2024-03-22 08:01
-
京东数科代销基金投资谜局:B站股价翻倍 投资者亏7成
2024-03-22 08:01
-
淘宝黑色星期五和双十二哪个优惠大?双十二有什么优惠?
2024-03-22 08:01
-
刘耀平空降小米电视 雷军为何钟情友商高管?
2024-03-22 08:01
-
1688一件代发需要跟商家沟通吗?差价能赚多少?
2024-03-22 08:01
-
透气更好的纳米口罩来了 可使用200小时
2024-03-22 08:01
-
2020淘宝10月新势力X活动跨店满减的使用条件是什么?
2024-03-22 08:01
-
良心了!罗永浩宣布t.tt域名新用途:曾花重金购买
2024-03-22 08:01
-
淘宝开店思路-新手必看!
2024-03-22 08:01
-
2020淘宝10月新势力X活动如何报名?适合哪些店铺?
2024-03-22 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