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为什么NASA计划撞击小行星?或许能够拯救地球!

2024-03-22 08:06
admin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3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4月29日,一颗体积较大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如果它碰撞地球,将在地面上形成一个10公里直径的大陨坑,并在地球上空蒙上一层灰尘。这颗小行星叫做“1998OR2”,直径至少1.6公里,虽然它对地球不会构成任何威胁,但是它的近地点仅与地球保持640万公里,此类的小行星被美国宇航局列为“潜在危险天体”,伴随着小行星和地球环绕太阳运行,未来这颗小行星将不断地接近地球。

1998OR2是一颗巨大的小行星,但比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小许多,尽管如此它仍潜在对地球构成威胁。

事实上,距离地球较近的小行星比人们预想的更多,每年都有几十颗体积较大的小行星在距离地球800万公里范围内碰撞地球,并潜在造成区域性灾难,平均计算,每年都会有一两颗大型太空岩石掠过地球上空,它们体积较大,一旦碰撞地球大陆将造成灾难性事件。

未来地球极有可能遭受一颗较大小行星碰撞,该小行星至少能摧毁一座城市,或者更糟糕。如果地球人类文明遭受某颗小行星的碰撞威胁,那么制定一个保护地球的计划是非常明智的。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宇航局计划2021年发射一艘太空飞船,首次测试阻止小行星杀手碰撞地球的策略——在小行星距离地球较远的位置,采用太空飞船撞击小行星,使小行星偏离原先运行轨迹。

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将一艘宇宙飞船撞击两颗相互环绕小行星中较小的一颗,从地球上很容易测量较小的小行星轨道发生的任何变化,这将为该小行星是否成功偏离轨道提供一个很好的指示器。

拥挤的太阳系

阻止“小行星杀手”的第一步是发现它,太阳系确实有成千上万颗小行星,我们希望将它们脱离太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必须更加密切地观察监测它们,迄今为止,我们已发现2078颗潜在危险的小行星。

通常太阳系小行星飞行时速接近32000公里,小行星1998OR2到达近地点时仅与地球相距640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和月球之间距离的16倍。虽然当前1998OR2的近地点距离并不令人担忧,但它将继续沿着自己的轨道环绕太阳运行,其环绕太阳一周需要3.7个地球年,冒险进入火星外侧的小行星带,并在每次环绕太阳运行时都会接近地球。2078年,当小行星1998OR2再次到达近地点,并且距离地球更近,在距离地球160万公里范围内摇摆不定,几百年之后,天文学家将无法精确计算出1998OR2的具体位置。

约翰逊指出,美国宇航局将直径140米以上、进入地球800万公里范围内的天体归类为潜在危险的小行星,800万公里范围取决于地球轨道随时间变化的程度,当然该范围存在一定冗余度,从而确保我们能够捕捉到未来可能碰撞地球的任何天体。预计再过7年,另一颗名为“1990MU”的大型小行星将到达近地点,距离地球大约480万公里。

我们不希望地球遭受大型小行星碰撞,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找到它们,并对它们的所有信息进行更全面的整理分析,基于这些数据,我们就不会对某些小行星轨道运行感到吃惊。

1998年,美国国会要求美国宇航局探测确定90%以上直径1公里或者体积更大的潜在危险小行星的特征,7年之后,美国国会再次要求美国宇航局探测确定90%以上直径800米的小行星。

体积较大的小行星,例如:1998OR2和1990MU,如果碰撞地球可能会摧毁地球生命,据估计,直径1千米以上的小行星碰撞地球,会导致整个大陆毁灭,产生的大气尘埃会造成全球性降温,可能导致几年内全球农作物歉收。

目前,科学家观测发现大约900颗直径超过1千米的近地大型小行星,占近地小行星总数的95%,在未来几个世纪里,基本不会出现小行星碰撞地球。但是一份报告指出,体积较小的小行星仍有可能摧毁地球城市,其总数可能达到2.5万颗,但我们仅探测到其中的30%。

这些体积较小的小行星一旦碰撞地球,将带来区域性灾难,我们仍将面临大量棘手问题,在黑暗的太空中寻找这些灰色或者黑色的小型太空岩石难度很大。

即使是直径小于150米的小行星也是非常危险的,有些陨星在空中爆炸的威力相当于核弹,例如:2013年在俄罗斯车里雅斯宾斯克上空爆炸的陨星,一颗22米直径的火球从天而降,碰撞时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震碎了住宅房屋玻璃,造成大约1500人受伤,没有人事先预测到该事件。

使用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策略碰撞小行星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艾米__美因茨(AmyMainzer)是小行星探测和防御领域的资深科学家之一,她说:“1998OR2是一颗巨大的小行星,但比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小许多,尽管如此它仍潜在对地球构成威胁。”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艾米__美因茨(AmyMainzer)是小行星探测和防御领域的资深科学家之一,她说:“1998OR2是一颗巨大的小行星,但比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小许多,尽管如此它仍潜在对地球构成威胁。”

要阻止小行星与地球发生碰撞,最重要的是要有预警时间,地球人类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进行准备工作,这样就可以将最大的小行星推离轨道。

美国宇航局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计划于2021年7月发射,其核心任务是测试一种偏离策略,将一艘重达半吨的航天器撞击一颗正在接近地球的小行星,最终使小行星偏离原有轨道。2022年10月,在距离地球1040万公里的太空区域,一艘冰箱大小的宇宙飞船将接近一颗名为“迪蒂莫斯(Didymos)”的小行星,它的直径大约800米,它有一颗直径150米的卫星小行星。

小行星“迪蒂莫斯”成为“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的试验目标,该体积大小的小行星一旦碰撞地球,将摧毁一座城市。陆基望远镜能够探测到它围绕体积较大小行星轨道运行时间的变化,从而测量碰撞产生的影响。

在DART飞船以时速2.5万公里碰撞迪蒂莫斯卫星之前,飞船将释放一个鞋盒大小的相机,该相机能观察记录飞船撞向迪蒂莫斯卫星,并且拍摄卫星碎片,甚至可能拍到碰撞时形成的陨坑。预计此次碰撞可能会使该卫星的轨道周期从12小时缩短7分钟,如果该变化能够持续70秒以上,那么此次任务就是成功的。

通过改变卫星轨道,我们并未改变迪蒂莫斯的轨道,这是一颗潜在危险的小行星,所以我们并不希望改变它的运行轨道,某些操作很可能将它推向错误的轨道方向。

由欧洲航天局建造的另一艘飞船“赫拉”将于2026年抵达小行星迪蒂莫斯,该飞船将对撞击后的结果进行详细测量,并测试自主导航技术。

虽然“动能碰撞器”策略很容易理解,但是许多变量控制着撞击能否成功地使小行星转向,目标天体的成份、硬度、结构、撞击喷射多少物质以及飞船撞击角度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动能撞击器”可能成功地改变类似迪蒂莫斯的小型小行星的轨道方向,但是如何改变小行星1998OR2呢?如果有这样大体积的小行星与地球发生碰撞,我们需要启动一项规格更大的防御策略,例如在小行星附近引爆一枚核弹,使其表面部分蒸发,并将其推离轨道。如果小行星表面发生核爆炸,可能会出现霰弹枪射击效果,大量的小行星碎片仍会飞向地球。

目前,科学家正在研制一项太空望远镜计划,致力于寻找危险小行星。他说:“最佳偏转策略既取决于来袭天体,也取决于撞击前我们拥有多少时间,我们必须进行大量的推算和演练。”(叶倾城)

相关文章

  • 如果“行星杀手”小行星袭击地球,我们该怎么办?

    如果“行星杀手”小行星袭击地球,我们该怎么办? 当然,可能还有大量体积较小,但仍然大到足以毁灭整个城市的小行星尚未被发现。,该论文指出,最容易阻止一个物体撞击地球的时间,就是在它穿过某个“钥匙孔”之前。,如果发现一颗“行星杀手”小行星正朝某个“钥匙孔”飞来,那这些方案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好准备。

    2024-03-22 08:40
  • 小行星碰撞地球导致恐龙灭绝却带来一片生机

    小行星碰撞地球导致恐龙灭绝却带来一片生机 但是依据近期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对全球气温的最新评估,大规模火山喷发似乎不太可能导致恐龙灭绝。,但是最新计算机模拟并不支持这个假设,该模型结果显示,在小行星碰撞地球之前,全球气温已经开始降温。,”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古微生物学家希瑟·伯奇(HeatherBirch)认为,在小行星碰撞地球之后,浮游生物的成分出现差异,这可能影响碳吸收。

    2024-03-22 08:34
  • 我国又发现近地小行星,系2月下旬以来发现的第三颗

    我国又发现近地小行星,系2月下旬以来发现的第三颗 原标题:我国又发现一颗近地小行星,系2月下旬以来发现的第三颗新华社南京3月30日消息,记者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国际小行星预警网和国际小行星中心近日又发布一颗由该台近地天体望远镜率先观测到的近地小行星:2020FL2。这颗小行星于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4时38分24秒飞掠地球,与地球的最近距离约14.4万公里。这是2月下旬以来,我国发现的第三颗近地小行星。最新发现的这颗小行星2020FL2直径

    2024-03-22 08:21
  • “龙宫”的“骨质疏松”或是太阳系早期行星的“典型症状”

    “龙宫”的“骨质疏松”或是太阳系早期行星的“典型症状” 在这几十亿年间,C型小行星几乎没什么变化,如同“时间胶囊”一般将古老时期的物质保存了起来。,由于孔隙度高、反照率极低,它们在夜空里比其他类型的小行星更暗,需要使用小型光学天文望远镜才看得见。,”平劲松指出,数十年来科学家们在碳质球粒陨石中发现,多种元素的特殊同位素组成有变化。

    2024-03-22 07:58
  • 龙宫小行星表面的奇特现象:接近太阳时被“烤红”

    龙宫小行星表面的奇特现象:接近太阳时被“烤红”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2019年2月底,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将“隼鸟2号”探测器降落至“龙宫”小行星表面采集样本,然后再弹射返回运行轨道。2019年2月21日,当“隼鸟2号”在龙宫小行星表面着陆时,成功拍摄了该小行星表面的高分辨率图像,清晰度高达每像素1毫米。这些图像便于我们深入观察龙宫小行星表面对探测器着陆时产生的物理干扰反应,包括:取样抛射碰撞和航天

    2024-03-22 07:54
  • 小行星以陡倾角度撞地球致恐龙灭绝:其撞击效果更有杀伤力

    小行星以陡倾角度撞地球致恐龙灭绝:其撞击效果更有杀伤力 在任何情况下,与一颗巨大、快速移动的宇宙抛射体发生碰撞都是灾难性的,但是研究人员最新发现,6600万年前这颗巨大小行星以一个陡倾角度撞击地球,结果导致大量气体和粉末释放出来,其撞击效果要比“浅层碰撞”更具有杀伤性。,研究发现该陨星从东北方向接近地球,以地平线60度的入射角撞击地球,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入射大气层的气体数量,从而对全球气候带来一场毁灭性灾难。,目前,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5月26日出

    2024-03-22 07:51
  • 当小行星来袭,除了让地球流浪,我们还能怎么做?

    当小行星来袭,除了让地球流浪,我们还能怎么做? 尤卡坦半岛希克苏鲁伯陨石坑艺术重建图(图片来源:DETLEVVANRAVENSWAAY/SCIENCE)尤卡坦半岛希克苏鲁伯陨石坑艺术重建图(图片来源:DETLEVVANRAVENSWAAY/SCIENCE)尘埃和浓烟弥漫在平流层,地球表面被浓厚的烟雾和尘埃覆盖,遮蔽了大部分阳光,全球进入一个长达几十年的“冬天”。,尽管大部分能量在高空释放,但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及热辐射还是导致了约1500人受伤,3

    2024-03-22 07:38
  • 8亿年前月球遭遇流星体轰击

    8亿年前月球遭遇流星体轰击 地球上的侵蚀和表面更新过程,使科学家们研究古代流星体撞击以及确定其日期变得有难度。,“月女神”探测器于2007年发射,其成功帮助日本在登月之路上迈出了第一步。,“月女神”搭载的观测仪器达15种之多,可分析月球化学成分构成、矿产分布、地表特征等等,而其所采集到的数据,均用于研究月球起源并帮助推断地球演化过程。

    2024-03-22 07:26
  • 不确定的未来:人类会因小天体的撞击而灭亡吗?

    不确定的未来:人类会因小天体的撞击而灭亡吗? 美国众议院于1990年首次对此表达了关注,并指示美国宇航局加大探测计划和力度。,2000年11月3日,国际天文协会向公众公开了这一信息,尽管人们仍不知道该天体是什么性质。,应急计划得以制定,危机处理委员会随之设立,人类在这一领域不断投入经费。

    2024-03-22 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