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为什么科学家要让小鼠变得更像人类?

2024-03-22 08:06
admin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从历史上看,利用小鼠所做的研究很少转化为对人类的研究。一方面,小鼠并不是人,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但糟糕的研究方法、报告偏差和马虎的统计数据等问题,也是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

不过,尽管科学家一直在努力把人为失误清除出去,但小鼠本身的问题似乎总在困扰着科学研究。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在21世纪初,一些研究人员开始认真地重新设计实验室小鼠的原因。他们的目标便是让小鼠更像人类一些。

人源化小鼠模型即表达人类转基因或嫁接了功能性人类细胞或组织的小鼠,可以作为连接动物与人类之间鸿沟的重要工具,在临床前期发挥重要作用。

小鼠与人类有大约97.5%的DNA相同,因此许多人可能会认为,在研究药物疗法和疾病建模方面,小鼠可以成为我们几乎完美的替身。然而,生物编码的细微差异意味着小鼠对人类易感的多种病毒并不敏感,如艾滋病毒、爱泼斯坦-巴尔病毒(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或埃博拉病毒等。此外,小鼠代谢药物化合物的方式也与人类大不相同。

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人源化小鼠的大量繁殖,这些差异已经被消除。其中一项关键进展是使一只小鼠的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发生突变。白细胞介素2是一种调节白细胞活动的蛋白质分子,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没有它,我们的免疫细胞就会“失明”,区分不了“自己”与“非己”。换言之,科学家可以将人类细胞、肿瘤、组织甚至基本的免疫系统移植到小鼠体内,而不必担心其自身的免疫系统发生排斥。人源化小鼠容易感染艾滋病毒、埃博拉病毒,甚至会患上结核病。经过设计,它们的免疫系统可以说基本上和人类是一样的。

目前,这些改进的人源化小鼠模型正被用于研究人类的生物学反应和多种人类疾病,并且越来越多地用作药物的临床前评价工具,对众多疾病的潜在机制进行识别,此外,在再生医学、移植和免疫等其他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多地将人源化小鼠用作转译模型。

在探索针对各种癌症的免疫疗法时,人源化小鼠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三位肿瘤学家最近在《分子癌变》(MolecularCarcinogenesis)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观点:“人源化小鼠模型不仅能让人们发现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还能用于预测病人对巨大临床改善的反应。”

当然,任何在动物身上进行的研究总是不能完美地反映出人类身上发生的事情,但随着越来越多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应用,相信利用小鼠所做的研究将越来越有意义。(任天)

相关文章

  • 硬核指南:长生不老与技术回春

    硬核指南:长生不老与技术回春 有其他科学家同样通过减缓老龄化和长生不老技术拿到了不菲的研究资金支持。,如果说上述方式都有一定可能失效,那么直接作用于DNA层面的基因编辑,或许也可以考虑一下。,甚至还有聊天机器人通过心理辅导,让用户“发自内心”地拒绝不健康食物,从源头消灭那些年轻细胞的“催老剂”。

    2024-03-22 09:03
  • 压力如何让小鼠毛发变灰白?影响毛囊里的干细胞

    压力如何让小鼠毛发变灰白?影响毛囊里的干细胞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18日消息,几个世纪,甚至几千年来,关于恐惧或其他压力会使头发变白的说法一直在民间流传。,“我们发现,压力会导致交感神经释放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然后被黑素细胞干细胞吸收。,在过去几十年里,科学家已经从许多方面开始揭示,压力对我们的健康而言是一把双刃剑。

    2024-03-22 08:43
  • 记忆是什么?能吃吗?小胶质细胞:能!

    记忆是什么?能吃吗?小胶质细胞:能! 不需要意识的参与,因此这类记忆大多存在于小脑、纹状体和杏仁核脑区。,在这个过程中,小胶质细胞不仅能够通过吞噬和分泌细胞因子清除已有的突触结构,还可以通过分泌一些神经营养因子(如BDNF)来促进突触的形成,从而增强学习表现。,这个实验就说明了我们小胶质细胞能促进遗忘的过程。

    2024-03-22 08:40
  • 在娘胎受压力损害终身免疫力,更难抵抗感染和肿瘤

    在娘胎受压力损害终身免疫力,更难抵抗感染和肿瘤 不管对于婴孩还是成人,这种激素都是快速应对饥荒、暴力等危险环境的辅助工具。,临床上医生也会用糖皮质激素来治疗哮喘、过敏等自身免疫性疾病。,T细胞在免疫系统中扮演对病原体和其他威胁做出反应的关键角色。

    2024-03-22 08:33
  • 《自然》子刊:免疫系统喊你按时吃饭!

    《自然》子刊:免疫系统喊你按时吃饭! 同时,这也有效地避免了免疫过度激活可能造成的种种问题。,但如果进食规律被打乱,根据生物钟预先上调的免疫就起不了什么作用了。,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能解释,为什么打乱昼夜节律和进食规律会增加肠道慢性炎症。

    2024-03-22 08:29
  • 大量学术会议取消,新冠病毒让学术界迎来“衰退潮”

    大量学术会议取消,新冠病毒让学术界迎来“衰退潮” 哈佛大学艺术和科学学院院长已经决定在未来“6~8个星期内大程度减少开展研究活动”,因此许多实验室面临暂时关闭的选择。,临床试验有条件开展在科学家不得不停止探索类研究的同时,许多病人也可能因此要做出牺牲。,现在,美国各地的医学研究中心还有大量临床试验在进展中,但大部分试验也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

    2024-03-22 08:28
  • 那些影响我们基因的微生物

    那些影响我们基因的微生物 meta-mass-shift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在无菌或SPF小鼠中消化道不同区段已知质量差异的光谱计数图2。,肠道微生物一直以来都被认为与结直肠癌的癌变发展过程相关。,以上两篇研究表明,微生物既能够影响人类基因的表达也可能造成基因突变。

    2024-03-22 08:23
  • 失明小鼠重见光明!把皮肤细胞改造成感光细胞

    失明小鼠重见光明!把皮肤细胞改造成感光细胞 目前除了尽量预防和延缓外,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视力。,经过反复摸索条件,研究人员确定了一种“鸡尾酒”配方,由5种小分子化合物组成,它们分别激活或抑制细胞内不同的发育信号。,为了评估这6只小鼠的视觉功能是否真正得到恢复,研究人员还做了“厌光测试”。

    2024-03-22 08:13
  • 《自然》:代糖骗不过肠道!

    《自然》:代糖骗不过肠道! 不过疫情期间,宅在家了那么久,身上肥肉见长,可乐还是喝无糖的吧。,本身就缺乏甜味感受器的猫,有时也会跟铲屎官要糖吃。,最初,小鼠在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偏好,饮用糖水和安赛蜜溶液的次数差不多。

    2024-03-22 08:11
  • 难怪无糖可乐没有灵魂!我们对甜味有了新认识

    难怪无糖可乐没有灵魂!我们对甜味有了新认识 于是,研究人员将注意力转向迷走神经,这是肠道(以及其他内脏器官)与大脑之间的主要神经。,共同第一作者AlexanderSisti博士说:“这是第一次,我们看到,有一条从肠到脑的直接通路感知糖分。,尽管已经有无数研究警告我们,摄入糖过多会肥胖,会增加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2024-03-22 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