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东方红1号为何能在轨飞行50年 比美苏首颗卫星都先进

2024-03-22 08:09
admin

[环球时报报道记者刘扬特约记者张亦驰任重]1970年4月24日,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被成功发射,自此开启中国的太空时代。50年前,东方红一号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成功发射国产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50年后,这颗卫星仍在轨飞行,见证着中国卫星事业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成就。

东方红一号为何能在轨飞行50年

由于长征一号的运载火箭运载能力较强,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起点很高。它总重173公斤,超过前4个国家发射的第一颗卫星的总重量之和。公开资料显示,苏联发射的人类首颗卫星重量为83.6公斤,美国、法国和日本发射的首颗卫星质量分别为8.2公斤、38公斤和9.4公斤,4颗卫星公众号创始人邢强博士2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用现在的时髦说法,东方红一号卫星整个系统的完成度非常高。除了重量、轨道高度以外,那次任务不仅是简单用火箭将卫星送入轨道,它的载荷还实现了技术水平较高的操作,比如要在轨播放《东方红》乐曲,既要保证乐音优美还要考虑多普勒效应。另外,凡是卫星可以覆盖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向他们进行了非常精准的轨道预报,东方红一号卫星综合体现了中国当时在运载火箭、卫星平台、载荷、上升段和在轨运行段的在轨测控技术,这四大系统在一次任务中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样的任务完成度与其他国家有很大不同,说明不是为了赶世界前五这个节点,而是进行了非常系统化的建设才有了这次发射。

《环球时报》记者23日从航天科技集团了解到,在东方红一号研制发射过程中,中国科研人员攻克了火箭级间连接和分离技术、末级火箭观测裙设计、卫星天线释放和展开、仪器舱罩镀金、热真空模拟实验、红外地平仪的研制和试验等一系列技术和工艺难关,并在跟踪测轨技术、信号传送方式、热控制技术等方面超过了其他国家的首颗卫星。

戚发轫院士在日前举行的纪念座谈会上表示,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一举打破了苏联、欧美等国家对航天尖端技术的垄断。“搞东方红一号的时候,我们没用一个外国元器件,都是中国人自己造的。”戚发轫说。

邢强表示,东方红一号已经在轨50年,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一是因为上面谈到的轨道高度比较高,另外一个原因是轨道倾角设计非常巧妙。当年中国航天工程师团队选择了一个既充分利用火箭运力、又能兼顾地区覆盖能力,尽量让更多国家和地区可以接收到乐音,并能看到中国卫星的轨道。正是因为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轨道高度和轨道倾角的“优雅”组合,才能让它50年后仍然在轨道飞行。哪怕是美国这样的航天强国的首颗卫星也没做到这一点。

专家梳理“东方红”家族成绩单

东方红一号升空,拉开了中国探索太空的序幕。此后,我国的人造地球卫星种类不断丰富。在东方红一号在轨50周年纪念日前后,多位国内知名航天专家对中国卫星50年来的发展成就进行了梳理。

中国航天专家庞之浩2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卫星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技术准备阶段(1956-1970年),完成了从基础研究到东方红一号入轨的任务。第二阶段是技术试验阶段(1971-1984年),主要成果是研制、发射和运行返回式遥感卫星、试验性通信卫星和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第三个阶段为工程应用阶段(1985年起至今)。在这个阶段,我国卫星工程从技术试验走向工程应用,四大系列卫星相继投入使用。

庞之浩表示,我国卫星工程从技术试验走向工程应用时,刚开始是以卫星业务运行试验为主的卫星业务初步运行阶段,卫星类型少、寿命短、故障多。从2000年起进入卫星业务全面运行阶段,不仅卫星类型和数量多,“含金量”也大大提高。例如,遥感卫星由回收型发展为传输型;通信卫星由自旋稳定、小容量发展为三轴稳定、大容量;先后研制和发射了三代导航卫星。

专家表示,“东方红”系列的命名方式也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东方红一号是中国第一颗卫星,我国之后陆续发展了三代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平台:东方红二号、三号、四号,其中二号、三号有同名卫星,而四号则只是作为平台名称使用。其中二号是小容量卫星平台,三号是中容量卫星平台,四号是大容量卫星平台。正在试验的东方红五号是超大容量平台。

根据航天科技集团提供的数据,50年来,我国自主研制了17种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实施300余次发射,将500多颗航天器送入太空,成功率96%,可靠性、安全性和入轨精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50年来,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空间交会对接、推进剂在轨补加等重大技术的国家之一。2019年,圆满完成嫦娥四号任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进入了探索深空宇宙奥秘的新时代。50年来,北斗导航工程成功发射54颗卫星,将在今年完成星座组网,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卫星相继发射和投入使用,显著提升我国对地遥感观测能力,今年将形成具有时空协调、全天时、全天候、全球范围观测能力的稳定运行系统。。

据风云四号卫星总设计师董瑶海介绍,如今中国航天人用2代4型17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气象卫星发展之路,促成气象卫星中、美、欧三足鼎立格局。

对于中国航天取得的成就国外媒体也很关注。《巴基斯坦邮报》称,过去一年,中国努力推动太空科学发展。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去年年初降落月球背面,玉兔二号已经成为在月球上工作时间最长的月球车。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高分卫星以及北斗导航系统,给方舱医院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邢强表示,经过50年发展,从轨道角度讲,中国卫星已覆盖低中高各种轨道高度,从小倾角到大倾角全部覆盖,“东方红”已不是一颗卫星的名字,而是一个型谱和家族。从产业成熟度来看,无论通信、遥感、导航三大领域都拥有较为完善的体系。

后续重大发展方向大、多、远

伴随着技术的发展,中国的航天器也从人造地球卫星发展到载人飞船以及深空探测器,让中国从世界第五,逐步向最前列挺进。但专家认为,这些成绩很出色,但未来仍有很多重大技术需要突破。

美国《时代》周刊称,从人造卫星到月球和火星,中国在这些领域正迅速变成“太空超级大国”。美国彭博社称,中国正在与美国在另一个星球展开争夺。中国航天局准备今年执行探测火星任务,该任务是中国探索清单上最雄心勃勃的项目,旨在与美国航空航天局获得同样地位,并将中国的科技知识转化为现实产品。

邢强表示,从1970年首颗卫星发射成功到2020年,中国已成功进行超过300次航天发射。按照在轨活跃卫星数来说,是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这个成就是了不起的。邢强将中国后续发展的重大任务方向总结为大、多、远。“大”就是要在发展多种轨道、多种倾角卫星谱系的基础上,尽快在新一代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支撑下完成空间站的建设,因为运营在轨长期有人值守空间站将为后续的星际探索提供大量技术储备,并为医学、工业生产、尖端基础科学提供不可替代的科研平台。“多”就是要看到仅拼单星性能指标的时代即将过去,“拼星座”的时代马上到来。只有靠大量活跃卫星的在轨,并组成动态、自组织、自管理的巨型星座,才能保证我国未来在太空的轨道和频谱资源。为此,我国应该抓住机遇进一步推进低轨巨型星座的建设。“远”就是要着眼于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深空探测任务。虽然目前中国已实现探测器月球着陆,但人类重返月球的计划始终在激励着全球航天工程师,后续还要在人类重返月球计划、人类首次登陆火星、小行星采矿等任务上求新、求远。这些未来的重大任务都有赖于在卫星关键技术的后续突破,比如高可靠、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的大功率电推进发动机,以及低轨道的星间通信,这些都是人类航天领域比较前沿的技术,在这些领域中国和世界上最顶尖的航天强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相关文章

  • 亚马逊计划于2024年发射第一颗互联网卫星 亚马逊

    亚马逊计划于2024年发射第一颗互联网卫星  亚马逊 北京时间3月15日消息,亚马逊表示为了提高竞争力,公司计划于2024上半年向太空发射其第一颗互联网卫星,用于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宽带亚马逊高级副总裁戴夫·林普在华盛顿的一次会议上表示,“我们一定会在2024年完成卫星用于商业的测试”林普负责监管亚马逊公司的消费设备,他表示,该公司计划每天制造“三到五颗”卫星来实现这一目标这样下去,亚马逊有望用三年时间达到发射卫星的数量是整个网络卫星数量的一半马斯克的太

    2024-03-22 14:32
  • 北斗全球系统核心星座将于2019年年底部署完成

    北斗全球系统核心星座将于2019年年底部署完成 资料图: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3日8时5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50、51颗北斗导航卫星。,高楠摄资料图: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3日8时5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50、51颗北斗导航卫星。,高楠摄据介绍,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第十四届大会8日在印度班加罗尔召开,为期6天。

    2024-03-22 09:09
  • 中国首颗民营5G卫星将发射 单星覆盖面积约50个上海

    中国首颗民营5G卫星将发射 单星覆盖面积约50个上海 记者郭超凯中新网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12日从银河航天获悉,中国首颗通信能力可达10Gbps的民营5G低轨宽带卫星近日正式出厂,预计12月月底搭载快舟一号甲火箭发射升空。,近年来,美国商业航天公司Oneweb、SpaceX已经率先布局低轨通信星座。,银河航天合伙人、卫星技术专家张世杰介绍:“在全球商业通信卫星发展迅速的今天,提前布局卫星频率轨道至关重要,可以预计的是,低频段资源需求必将持续增长,资

    2024-03-22 09:08
  •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成功发射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成功发射 新华社发(郑逃逃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是中国和巴西两国合作研制的第6颗卫星,将接替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获取全球高、中、低分辨率光学遥感数据,可更好满足两国在国土资源勘查、土地分类、环保监测、气候变化研究、防灾减灾、农作物分类与估产等领域对遥感数据的迫切需求,并可为亚非拉国家提供服务。,新华社发(郑逃逃摄)据介绍,该星在继承04星观测要素、数据连续等基础上,成像能力更强,定位精度更高,具备侧

    2024-03-22 09:04
  • 苹果正在“秘谋”新技术:iPhone有望摆脱运营商

    苹果正在“秘谋”新技术:iPhone有望摆脱运营商 据phoneArena报道,苹果公司内部成立了一个12人的秘密团队,正在进行卫星和无线技术的研究,以期在未来实现将数据绕过运营商直接传递给iPhone或iPad等设备。,该项目尚处于早期阶段,库克将其列为了公司的优先事项。,此外,利用卫星直接获取数据仍然是个难度较大、风险较高的领域,过去尝试过该领域的铱星(Iridium)、Teledesic等公司也没能如愿,Facebook、SpaceX和亚马逊

    2024-03-22 09:03
  • SpaceX第三批60颗星链卫星将发射 最终将拥有4万多颗

    SpaceX第三批60颗星链卫星将发射 最终将拥有4万多颗 PingWest品玩1月6日讯,SpaceX的星链计划又有了新进展。,该公司于去年5月推出了第一批60颗卫星,随后在11月又推出了60颗,Starlink最终将拥有4万多颗卫星。,12月16日,一艘两度飞行的猎鹰9号助推器第三次升空,为新加坡一家初创企业和日本宽带供应商运送了一颗重型通信卫星。

    2024-03-22 08:57
  • 银河航天首颗10Gbps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银河航天首颗10Gbps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16日消息,2020年1月16日11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首颗通信能力达10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首发星发射升空。,卫星入轨后,将在轨开展相关技术和业务验证。,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航天三江集团所属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一款小型固体运载火箭,采用国际通用接口,主要为低轨小卫星提供发射服务,

    2024-03-22 08:53
  • 从手机定位谈谈科技

    从手机定位谈谈科技 每个所谓GPS芯片(习惯这么叫,现在很多已经整合了多个卫星系统)就是接受这些信号,然后处理。,真不想教人学坏,如果国内地图厂商用这招恶意竞争,恶心对手,我们以后出行就很难有可信的数据了。,六,其他七七八八卫星定位服务目前已经可以做到成本极低,那么应用场景也就极为广泛,防盗,追踪,电子围栏等等等等。

    2024-03-22 08:42
  • 马斯克要发4.2万颗卫星 为何中国版“星链”迫在眉睫

    马斯克要发4.2万颗卫星 为何中国版“星链”迫在眉睫 用最简单的话来介绍星链(或者说“天基互联网”)——在太空地球低轨上,通过一个由大量卫星相互连接而组成的星座,来为全球提供5G级别的高速互联网服务。,为什么星链在2020年特别重要?因为它不仅仅是构想,而是美国今年就要实现了。,2018年2月,马斯克用“重型猎鹰”把一辆特斯拉Roadster跑车发射进太空,奔向火星轨道。

    2024-03-22 08:29
  • 因新冠疫情影响 SpaceX无限期推迟阿根廷卫星发射

    因新冠疫情影响 SpaceX无限期推迟阿根廷卫星发射 SAOCOM1B是一颗重约3吨的雷达卫星,此前预计最早将于3月30日发射升空。,这颗卫星是于2月23日左右运抵卡纳维拉尔角,也正是在那时,全世界开始感受到病毒大流行带来的影响。,在新冠病毒开始全球大流行后,阿根廷政府最终作出了禁止国际旅行的决定。

    2024-03-22 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