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争议研究:“不可能保存至今”的恐龙DNA被找到了?

2024-03-22 08:10
admin

根据古生物领域公认的观点,在生物死亡后,体内的DNA开始持续降解,因此古生物学家在理论上只能恢复距今680万年内的生物DNA序列,而对于至少6500万年前的恐龙,不可能找到其DNA。今年早些时候,一些研究人员却指出,他们可能在一种鸭嘴龙的软骨化石中可能找到了恐龙的DNA碎片。这项研究将引领一场古生物领域的革命,还是又一次的乌龙事件?

撰文|RileyBlack

翻译|石云雷

审校|吴非

这枚微小的恐龙化石看似并不起眼。它不如迷惑龙(梁龙的一种,最大的恐龙之一)的股骨那般巨大,也不像霸王龙的颌骨那样令人心生畏惧。这是一块软骨碎片,它的主人是一只生活在7000万年前的幼年亚冠龙(Hypacrosaurus,属于鸭嘴龙科)。但它普通的外表下,可能藏着之前被认为不可能存在的物质——恐龙DNA的降解产物。

根据目前公认的理论,遗传物质不可能保存如此漫长的时期。在生物死后,其体内的DNA就会开始降解。2012年,一项对恐鸟骨骼的研究发现,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半衰期为521年。这也意味着,古生物学家只能寄希望于恢复距今680万年以内的生物的DNA序列。而对于在6500万年前灭绝的非鸟恐龙,其遗传物质早已消失。

但是,一项对亚冠龙软骨的研究,正试图挑战这一观点。今年早些时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博士后AlidaBailleul等人在一项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的研究中指出,他们发现的一块亚冠龙软骨化石不仅含有这只恐龙的原始蛋白、软骨细胞,还显示出DNA的化学特征。

如果能从如此古老的化石中获得恐龙的遗传物质,这将是一项重大的发现。化石记录不仅是古生物的骨骼和足迹,还包括古生物的遗传物质碎片,它们能将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紧密连接。在研究已灭绝的近代生物,如猛犸象和巨型树懒时,古生物学家能修正它们的亲缘关系谱图,探究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此外,他们还能发掘一些全新的生物学特征,如动物的皮肤颜色变化。同样,来自非鸟类恐龙的DNA将为理解其生理特征的出现提供丰富的新信息。

如果这项研究的结论成立,这表明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物质或能存在数千万年,远长于之前认为的数百万年。“我认为有幸得以保存的古生物遗传物质,会比我们此前认为得更常见,因为目前我们检测的化石数量还远远不够。”Bailleul说。

但前提是,古生物学家需要确认这些DNA碎片真实存在。就在上述论文发布后不久,受恐龙骨骼化石中生物分子争议的启发,普林斯顿大学的古生物学博士后RenxingLiang领导研究团队,报道了一种存在于白垩纪的尖角龙骨骼化石中的罕见微生物。研究人员找到并分析了骨骼中的DNA,发现它们属于此前从未见过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这块骨骼化石中独特的微生物组,也让研究人员感到困惑:这些蛋白质和可能存在的遗传物质是来自于恐龙本身,还是来自在化石形成过程中栖息在此的细菌?

在化石中发现的微生物群落,与化石周围的微生物群落并不相同。这也让对恐龙DNA、蛋白和其他生物分子的搜寻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了。因为现代的物质可能会覆盖过去在其中生存的生物,形成假象。“即使所有的有机物都能被保存下来,”Liang说,“鉴别过程也将会是很大的挑战,因为从众多分子中寻找属于恐龙的如同大海捞针,可能导致潜在的错误结论。”

“目前,分子古生物学还是一门有争议的学科。”Bailleul说。第一个关键问题是,研究人员使用的技术手段本身是用于寻找完整的分子,但在寻找古生物分子的踪迹时,这些分子在漫长的时间中已经被降解、遭到改变。更重要的是,对于恐龙通过矿物交待作用转变为坚硬化石的过程,古生物学家还有诸多疑问。Bailleul说:“我们还没有完全了解生物分子化石化的复杂化学机制。”例如,我们并不清楚化石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是否与骨骼内部的微生物存在相互作用。

这些不确定因素,加上分子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还有待发展,进一步加剧了这一争议:恐龙骨骼化石中的这些生物学物质代表了什么?在亚冠龙软骨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观察了它的显微结构,并使用了能结合DNA的化学染料。但在尖角龙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DNA测序分析了骨骼中残留的遗传物质的性质,并没有观察骨骼的显微结构。

Bailleul承认,在研究恐龙的骨骼化石时,考虑其中前所未见的微生物是十分重要的。但她提出,细菌不太可能进入软骨细胞,并且用它们的遗传物质误导研究者,让研究人员误以为这些微生物才是真正的研究材料。

Barnett表示,在这场争议中一个最大的难题是,我们很难进行重复实验。古生物学家曾经也面临过这个问题:1993年,在电影《侏罗纪公园》(JurassicPark)上映时,一些研究表示发现了中生代时期的DNA。但随后,这些研究结果均被推翻了,因为其他研究团队在重复实验中,无法得到相同的结果。虽然在那之后,古生物遗传学发生了一些改变,但多个实验室能重复得到一致的结果,依然十分重要。Barnett说:“如果另一个研究团队通过独立采样,使用自己的抗体和染料,获得了相同的研究结果。这将会增加研究的可信度。”不过,这样的合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开展。

然而,随着科学家陆续发现隐藏在古生物骨骼化石中的线索,分子古生物学也正在发展制定相应的标准。“我希望有更多的古生物学家和生物学家尝试做这些事情,”Bailleul说,“如果我们在这个方向上共同努力,将能更快得到答案。”

即使恐龙的“DNA分子”被证实是一场乌龙,这样的努力也能产生一些意料之外的收益。微生物群落被认为参与了骨骼的保存过程,当骨骼被矿物质替换时,这些微生物能帮助恐龙残骸变成化石。“将来,通过研究这些曾栖息在恐龙骨骼中的远古微生物群落的DNA,将有益于理解在地质时期,这些微生物在恐龙骨骼的矿化和保存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Liang说。

“这些都是非常难的问题,”Bailleul说,“但如果我们不断地尝试,将有希望找到大多数答案。”就目前情况而言,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possible-dinosaur-dna-has-been-found/

相关文章

  • 科学家利用计算机程序发现:遗传分子超百万种

    科学家利用计算机程序发现:遗传分子超百万种 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日的《化学信息与建模》杂志上。,DNA和RNA都是储存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使所有已知生命成为可能,但现在,数百万种其他化学物质被发现也具有同样功能。,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计算机程序,用以生成核酸样分子的化学式。

    2024-03-22 09:16
  • 科学家发现新的演化模式:通过DNA表面的分子

    科学家发现新的演化模式:通过DNA表面的分子 然而,当有报道称,这种真菌的基因物质可被甲基修饰时,研究小组感到十分惊讶。,从理论上讲,即使是单独工作,这种维持酶也可以使DNA的甲基化无限期地存在——如果每次都能产生一个完美拷贝的话。,研究小组估计,在大约7500代的时间里,全部甲基都会消失,使得维持酶无法再进行复制。

    2024-03-22 08:43
  • Y染色体父系遗传标记检测是什么技术?

    Y染色体父系遗传标记检测是什么技术? 来源:科普中央厨房|北京科技报时隔28年南医大命案告破,警方透露亲属DNA-Y染色体比对是破案关键。,不过DNA-Y染色体检验有父系遗传特点,因而可帮助警方发现案犯所在的家族,进而缩小排查范围。,与之相似,“白银案”中警方曾几次进行排查,收集当地指纹和DNA信息,累计人数16万,但案件仍然没有结果。

    2024-03-22 08:38
  • 重大发现!科学家观察到一种全新的DNA损伤修复方式

    重大发现!科学家观察到一种全新的DNA损伤修复方式 (如下图所示)注意看那两把大剪刀显然,FA通路用粗暴的方式帮DNA解了围,随后细胞还会启动其他机制去修复被剪断的DNA。,有研究表明,顺铂诱导的DNA交联损伤,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修复[5]。,(如下图所示)很显然,这个新的修复机制无需切断DNA,比FA通路安全多了。

    2024-03-22 08:34
  • 科学家破译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关键因素

    科学家破译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关键因素 来源:学术经纬《自然》子刊NatureMicrobiology今天在线刊登了一篇有关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研究论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全球目前至少有2.57亿人为HBV携带者,在东南亚地区疾病负担尤其严重。,针对其中一种核心成分DNA聚合酶δ,研究人员采用抑制剂aphidicolin进行处理,阻止了cccDNA的形成。

    2024-03-22 08:31
  • 古人类DNA对现代人影响很小

    古人类DNA对现代人影响很小 但这项在冰岛人身上寻找古代DNA的新研究,对上述许多说法提出了挑战。,与之前大多数研究不同,他们检测了整个基因组,这使其能够评估现代人类基因是否也在影响性状。,研究人员4月22日在《自然》上报道说,只有5个性状受到了古老DNA的显著影响。

    2024-03-22 08:06
  • 当我们讨论遗传时,可能误解了什么?

    当我们讨论遗传时,可能误解了什么? 谁说过存在“看电视基因”?我们当然可以随意打开或关闭电视,但是这个动作对不同人心情的影响有差别。,先天(遗传)影响并不是像木偶剧或者皮影戏演员那样操纵着我们,它只是一种概率性的倾向而已。,DNA差异并不是全部,但是在塑造我们的稳定心理特征方面,它比其他所有因素加起来都更重要。

    2024-03-22 08:02
  • 环状DNA测序工具面世 有望促进农业和癌症等领域研究

    环状DNA测序工具面世 有望促进农业和癌症等领域研究 来源:科技日报科技日报讯(记者刘霞)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14日报道,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生物学家发明了一种新工具,可对环状DNA进行测序,这将为科学家提供更丰富、更准确的数据,有望促进针对病毒、农业甚至癌症的研究。,我们的方法能对这些分子进行完整测序,并为我们和其他研究人员提供一种新工具,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在细胞中的实际作用。,”梅塔指出,新工具可能对农业科学家特别有用,因为许多农作物感染的病毒都拥

    2024-03-22 07:57
  • 地球首个生命或由RNA和DNA混合而成

    地球首个生命或由RNA和DNA混合而成 来源:科技日报科技日报讯(记者刘霞)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英国研究人员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关键组成部分可由相同原料制成。这表明,地球上出现的第一个生物或许并非由纯RNA或DNA组成,而由这两者混合而成。DNA和RNA对生命至关重要,它们是携带基因的分子,这些基因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尽管某些病毒使用RNA,但大多数生物的基因都由DNA构成。许多研

    2024-03-22 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