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自然》:代糖骗不过肠道!

2024-03-22 08:11
admin

来源:奇点网

夏天又快到了,保温杯里又该装上冰阔乐了。不过疫情期间,宅在家了那么久,身上肥肉见长,可乐还是喝无糖的吧。

但这无糖可乐,气也够足,甜味也有,喝下去却总觉得缺点啥,跟普通可乐还是不一样,没内味。

近日,哥伦比亚大学的Hwei-EeTan和CharlesS。Zuker等研究发现,除了在舌头上产生甜味,葡萄糖还能直接作用在肠道,通过脑肠轴,不依赖味觉而产生对糖的偏好。这一途径恰恰是安赛蜜等人工甜味剂所缺少的。该研究发表在Nature上[1]。

(来自pixabay.com)(来自pixabay.com)

甜味基本上是最受欢迎的味道了,在美国,糖的人均年消费量已经超过了45公斤[2]。甜味意味着糖,意味着大多数生物的主要能量来源。

甜味由舌头和上颚上的甜味受体感受[3]。不过研究发现,敲除了甜味受体,尝不到甜味的小鼠,依然会产生对糖的偏好[4]。本身就缺乏甜味感受器的猫,有时也会跟铲屎官要糖吃。

另外,人类为了享受甜味的同时避免吃糖太多发胖,开发出了许多种低热量的甜味剂。尽管这些甜味剂能像糖一样结合激活甜味受体,产生甜味,但却不能像糖一样让小鼠产生长期的行为偏好[5]。

莫非除了舌头上的甜味感受器,机体还有其它感受糖的途径?

(来自pixabay.com)(来自pixabay.com)

研究人员先是给小鼠提供了一瓶糖水和一瓶自来水,如预期的那样,野生型的小鼠嗜甜,几乎只会去喝糖水。

而小鼠在面对糖水和甜度相当的人工甜味剂安赛蜜溶液时,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最初,小鼠在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偏好,饮用糖水和安赛蜜溶液的次数差不多。但到了1天后,小鼠就几乎只会去喝糖水了。甚至敲除了甜味受体,尝不到甜味的小鼠,1天后也会明显的偏好糖水。

小鼠最开始对糖和甜味剂没什么偏好,一天后几乎只喝糖水

而且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对糖的偏好并不是出于糖中所含的热量。使用一种机体无法代谢,不能产生热量的葡萄糖类似物——甲基-α-D-吡喃葡萄糖苷(MDG),也可以像葡萄糖一样,让小鼠对其产生偏好。

不是靠味道也不是靠热量,那糖类是如何让小鼠产生偏好的呢?

研究人员在小鼠喝下糖水、安赛蜜溶液或水之后,检测了小鼠大脑中的神经活动。研究发现,饮用糖水后,小鼠的孤束核尾侧部(cNST)有明显兴奋,而饮用安赛蜜溶液和水之后,这部分脑区的活动很弱。

喝糖水或MDG溶液后,小鼠cNST明显兴奋喝糖水或MDG溶液后,小鼠cNST明显兴奋

孤束核尾侧部被认为负责接收身体里内感受器的信号,来自消化道、呼吸道和心血管等处的各种信息,经迷走神经传入大脑后,都要经过cNST的汇总整理[6]。糖的信息,自然最可能来自消化道。

为了明确是哪一段消化道感受到了糖,研究人员直接把导管插入了小鼠十二指肠球部,并在其下方大约12cm打开一个出口让糖水流出,相当于截取了小鼠的十二指肠和一部分空肠。在向这一段肠道中灌入糖水或MDG溶液后,小鼠cNST都产生了明显的兴奋,而切断迷走神经后,糖水引起的cNST兴奋也消失了。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肠道中感受糖的,正是用来吸收葡萄糖的SGLT-1。而不通过SGLT-1吸收的果糖和半乳糖,也不能引起cNST的兴奋。

果糖和半乳糖不引起cNST兴奋果糖和半乳糖不引起cNST兴奋

也就是说,除了舌头上感觉到的甜味外,葡萄糖还可以被肠道中的SGLT-1感受,通过迷走神经引起cNST兴奋,产生对糖的偏好。

而研究人员也通过定向表达破伤风毒素,抑制这些传递糖信号的神经元,让小鼠在可以正常品尝甜味的同时,不会在糖和甜味剂间产生对糖的偏好。或许从中,我们可以找到减少不健康糖消费的新方法。比如既有甜味,又能刺激SGLT-1,还没热量的MDG,没准能成为新一代“味道”更好的甜味剂。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计划进一步研究肠道中这一感受糖的神经通路,与大脑中管理奖励、进食、情感等等其它部分的联系,以更好地理解喜欢吃糖的根源。

相关文章

  • 硬核指南:长生不老与技术回春

    硬核指南:长生不老与技术回春 有其他科学家同样通过减缓老龄化和长生不老技术拿到了不菲的研究资金支持。,如果说上述方式都有一定可能失效,那么直接作用于DNA层面的基因编辑,或许也可以考虑一下。,甚至还有聊天机器人通过心理辅导,让用户“发自内心”地拒绝不健康食物,从源头消灭那些年轻细胞的“催老剂”。

    2024-03-22 09:03
  • 压力如何让小鼠毛发变灰白?影响毛囊里的干细胞

    压力如何让小鼠毛发变灰白?影响毛囊里的干细胞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18日消息,几个世纪,甚至几千年来,关于恐惧或其他压力会使头发变白的说法一直在民间流传。,“我们发现,压力会导致交感神经释放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然后被黑素细胞干细胞吸收。,在过去几十年里,科学家已经从许多方面开始揭示,压力对我们的健康而言是一把双刃剑。

    2024-03-22 08:43
  • 记忆是什么?能吃吗?小胶质细胞:能!

    记忆是什么?能吃吗?小胶质细胞:能! 不需要意识的参与,因此这类记忆大多存在于小脑、纹状体和杏仁核脑区。,在这个过程中,小胶质细胞不仅能够通过吞噬和分泌细胞因子清除已有的突触结构,还可以通过分泌一些神经营养因子(如BDNF)来促进突触的形成,从而增强学习表现。,这个实验就说明了我们小胶质细胞能促进遗忘的过程。

    2024-03-22 08:40
  • 在娘胎受压力损害终身免疫力,更难抵抗感染和肿瘤

    在娘胎受压力损害终身免疫力,更难抵抗感染和肿瘤 不管对于婴孩还是成人,这种激素都是快速应对饥荒、暴力等危险环境的辅助工具。,临床上医生也会用糖皮质激素来治疗哮喘、过敏等自身免疫性疾病。,T细胞在免疫系统中扮演对病原体和其他威胁做出反应的关键角色。

    2024-03-22 08:33
  • 《自然》子刊:免疫系统喊你按时吃饭!

    《自然》子刊:免疫系统喊你按时吃饭! 同时,这也有效地避免了免疫过度激活可能造成的种种问题。,但如果进食规律被打乱,根据生物钟预先上调的免疫就起不了什么作用了。,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能解释,为什么打乱昼夜节律和进食规律会增加肠道慢性炎症。

    2024-03-22 08:29
  • 大量学术会议取消,新冠病毒让学术界迎来“衰退潮”

    大量学术会议取消,新冠病毒让学术界迎来“衰退潮” 哈佛大学艺术和科学学院院长已经决定在未来“6~8个星期内大程度减少开展研究活动”,因此许多实验室面临暂时关闭的选择。,临床试验有条件开展在科学家不得不停止探索类研究的同时,许多病人也可能因此要做出牺牲。,现在,美国各地的医学研究中心还有大量临床试验在进展中,但大部分试验也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

    2024-03-22 08:28
  • 那些影响我们基因的微生物

    那些影响我们基因的微生物 meta-mass-shift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在无菌或SPF小鼠中消化道不同区段已知质量差异的光谱计数图2。,肠道微生物一直以来都被认为与结直肠癌的癌变发展过程相关。,以上两篇研究表明,微生物既能够影响人类基因的表达也可能造成基因突变。

    2024-03-22 08:23
  • 失明小鼠重见光明!把皮肤细胞改造成感光细胞

    失明小鼠重见光明!把皮肤细胞改造成感光细胞 目前除了尽量预防和延缓外,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视力。,经过反复摸索条件,研究人员确定了一种“鸡尾酒”配方,由5种小分子化合物组成,它们分别激活或抑制细胞内不同的发育信号。,为了评估这6只小鼠的视觉功能是否真正得到恢复,研究人员还做了“厌光测试”。

    2024-03-22 08:13
  • 难怪无糖可乐没有灵魂!我们对甜味有了新认识

    难怪无糖可乐没有灵魂!我们对甜味有了新认识 于是,研究人员将注意力转向迷走神经,这是肠道(以及其他内脏器官)与大脑之间的主要神经。,共同第一作者AlexanderSisti博士说:“这是第一次,我们看到,有一条从肠到脑的直接通路感知糖分。,尽管已经有无数研究警告我们,摄入糖过多会肥胖,会增加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2024-03-22 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