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停止新冠病毒的污名化 |《自然》社论

2024-03-22 08:16
admin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

新冠病毒大流行之际,令人震惊的种族主义和歧视甚嚣尘上,尤其是针对亚洲人的歧视。教育和科研将为此付出代价。

今年2月,世卫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这一名字很快便被传播公共卫生信息的大小组织采用。世卫组织在提出这个命名的时候,委婉地提醒了一下曾经在新闻报道中错误地将新冠病毒与武汉和中国关联在一起的人和组织,包括《自然》。我们当初的做法确实有误,我们愿为此承担责任并道歉。

新冠疫情期间的旧金山唐人街:美国约有40万中国留学生。封城措施取消后,有多少人将返回中国?来源:JeffChiu/AP/Shutterstock新冠疫情期间的旧金山唐人街:美国约有40万中国留学生。封城措施取消后,有多少人将返回中国?来源:JeffChiu/AP/Shutterstock

多年来,人们经常会将病毒性疾病与疫情首先暴发的地区、地点或区域关联在一起,比如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Eastrespiratorysyndrome)或寨卡病毒——以乌干达的一片森林命名。但是,世卫组织在2015年发布指引,要求停止这种做法,以减少污名化和恶劣影响,比如对所涉区域或当地民众的恐惧或愤怒之情。指引中强调,病毒会感染所有人类:一旦发生疫情,所有人都有风险,无论他们是谁,无论他们来自哪里。

但是,在各国努力控制新冠病毒传播之际,少数政客却依然抱守旧辞不放。美国总统特朗普一再将新冠病毒与中国关联在一起,巴西总统博索纳罗之子、巴西众议员爱德华多称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国的错”。其他地区的政客,包括英国在内,也在说中国应为此负责。

执意将一种病毒及其所致疾病与某个地方关联在一起,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需要立即停止。传染病流行病学家AdamKucharski在他2月出版的应时之作《传染的规则》(TheRulesofContagion)中这样提醒我们:历史表明,大流行会导致一些群体被污名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所有人都要谨言慎行。如果存有疑问,可以征求他人意见,但无论如何,一定要落到实实在在的证据上。

种族主义攻击

做不到这一点会造成严重后果。显而易见的是,自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世界各地的亚裔成为了种族主义攻击的对象,产生了难以计数的人力代价,包括对他们身心健康和谋生方式造成的损失。执法机构表示正在重点调查仇恨犯罪,但是这些行动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为时已晚——包括70多万在海外学习的中国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中的大部分人。中国留学生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许多学生在学校关闭后已经陆续返回中国,但是也有许多没有回国。关于是否要回国,这些学生左右为难:一方面害怕继续遭受种族歧视,一方面担心未来学业的不确定性,加上国际航班的恢复时间也未知。

这些年轻学子的学业被打断,失去了刚刚建立的关系和机会;而损失来自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学生,也会给高校院所带来令人担忧的深远影响。它意味着受影响国家的高校将面临多样性的下降——这在几代人中从未发生过。

一损俱损

几十年来,各个学校一直在努力提高多样性,各个国家也在制定政策鼓励国际学术流动性。多样性的价值不言而喻。它鼓励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对话,鼓励共享不同的观点和存在方式,而且始终是推动研究和创新的动力。

不仅如此,一个多样性的校园也是改进政策和体制所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让高校——以及研究成果发表——变得更具有包容性。通向多样性之路依然道阻且长:在《自然综述:物理》的4月刊中,来自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的科研人员和科学传播人士用亲身实例讲述了歧视和其他因素如何阻止他们在国际期刊上发声(S。Hanasogeetal。NatureRev。Phys。2,178–180;2020)。

许多领导人都希望听取专家的科学意见,据此采取行动应对新冠病毒大流行,挽救生命。在术语方面,来自专家的意见很明确:我们必须竭尽所能地避免和减少污名化;不要把COVID-19和特定的人群或地方相提并论;病毒不会歧视——我们所有人都有风险。

如果新冠病毒引起的污名化导致亚洲年轻人离开国际校园,缩短教育时间,放弃自己和他人的机会,让科研环境每况愈下——在这个世界依赖科研寻求出路之际,将不啻为一个悲剧。

新冠病毒污名化必须停止——刻不容缓。

相关文章

  • 新冠可怕后遗症出现了,张文宏凌晨发文:真相远不止这些

    新冠可怕后遗症出现了,张文宏凌晨发文:真相远不止这些 与此同时,研究还发现:一些新冠患者还会出现包括注意力、专注力、信息处理速度下降和记忆力受损等情况。,被治愈后,戈贝尔在接受家乡媒体法国《队报》的采访时谈到了:“嗅觉还没有100%恢复。,”对于未来抗疫,我们应该有很清晰的思路,而不是整天在争论是清零还是共存。

    2024-03-22 22:02
  • 支付宝疫情保险有用吗?怎么买?

    支付宝疫情保险有用吗?怎么买? 由于近几年的新冠疫情的来袭,到过风险地区或者密切接触疑似病例而被隔离,一些保险公司反应迅速,推出了新冠疫情隔离险、确诊险,被隔离或确诊就赔津贴支付宝保险怎么买?隔离险有用吗?下面给大家讲述一下支付宝隔离险有用吗?1、新冠隔离津贴险:该保险是由中航安盟财险公司所推出的一款隔离险,如果被保险人根据国家要求被强制隔离,就能够获得最多14天的隔离津贴;2、众惠全民疫保通:此隔离险是由众惠相互公司推出的,不

    2024-03-22 13:39
  • 比起流感,为什么全世界更害怕新型冠状病毒?

    比起流感,为什么全世界更害怕新型冠状病毒? 瑞士伯尔尼大学(UniversityofBern,Switzerland)的计算流行病学家ChristianAlthaus说:“对于流感,我们可以粗略地估计,每1000名感染者中就有1人死亡(即,死亡率0.1%)。,Althaus还说,即使二者致死率大致相当,还需要考虑另外一个层面:如果有办法永久消除流感的传播,人类当然会这样做,但现在流感已过于普遍,难以遏制;而相比之下,新冠病毒才刚刚开始在人类

    2024-03-22 08:49
  • 钟南山团队首篇新冠病毒论文:新型肺炎最长潜伏期24天

    钟南山团队首篇新冠病毒论文:新型肺炎最长潜伏期24天 十三乾明发自凹非寺量子位报道|公众号QbitAI最新新冠病毒的研究,迄今最大规模样本分析,钟南山团队出品。,严重病例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严重病例(94.8%vs.72.2%,P钟南山团队首篇新冠病毒论文:新型肺炎最长潜伏期24天钟南山团队首篇新冠病毒论文:新型肺炎最长潜伏期24天临床结果进入ICU、需要有创通气和死亡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00%、2.18%和1.36%。,单变量竞争风险模型的结果

    2024-03-22 08:48
  • 权威专家回应关于疫情认识的最新热点

    权威专家回应关于疫情认识的最新热点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题:病情突然加重、核酸“假阴性”、气溶胶传播……权威专家回应关于疫情认识的最新热点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王秉阳截至2月9日24时,全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过4万。近日,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了一些新的令公众关注的现象和说法。事实上,随着大规模检测以及临床治疗经验的积累,医学界对于疫情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新华视点”记者就相关热点采访了权威医学专家。热点一:为什么有的轻症患者突

    2024-03-22 08:47
  • 从今天起,湖北省将临床诊断病例数纳入确诊病例数

    从今天起,湖北省将临床诊断病例数纳入确诊病例数 【湖北新增新冠肺炎病例为何大幅增加?】2020年2月12日0时-24时,湖北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较前几日大幅增加。,随着对新冠肺炎认识的深入和诊疗经验的积累,针对湖北省疫情特点,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在湖北省的病例诊断分类中增加了“临床诊断”,以便患者能及早按照确诊病例接受规范治疗,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根据该方案

    2024-03-22 08:46
  • 新冠病毒重男轻女偏爱中老年,元旦是第一个引爆点

    新冠病毒重男轻女偏爱中老年,元旦是第一个引爆点 在此基础上,他们还为潜伏期和感染期构建了几种敏感性分析设置,用来评估新冠病毒的传染性。,但如今回溯,李文亮医生向同学群发出警告正是12月30日,而一天后国家卫健委专家组也抵达武汉,正式介入调查。,也感谢各位在一线的抗疫战士,期待他们都平安归来~论文链接: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10.20021675v1Onemorething

    2024-03-22 08:46
  • 疫情发展到现在,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疫情发展到现在,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基因分析显示,从12月开始,不再有动物持续传染人类的情况,主要为人传人。,因此感染初期症状较轻,患者可继续日常活动并大量播散病毒,导致疫情控制难于SARS。,严重肺炎患者通常先出现轻微症状,7~8天后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快速恶化,需要进一步生命支持(如呼吸机及体外膜肺氧合等)。

    2024-03-22 08:45
  • 一件坏事:病毒还没走,病毒营销却来了

    一件坏事:病毒还没走,病毒营销却来了 而这个核心逻辑在这段病毒视频里是不成立的:人们虽然的确因为这段视频收获了感动、收获了正能量——或者用更行业的话术来讲,帮助用户们产生了“情感认同”——但这些预期回报是以“新冠疫情以及其引发的一系列次生现象”为基础的,并不是vipkid这款产品。,甚至也没办法用“借势营销”去理解这条视频:“借势营销”虽然同样会借用公共事件作为传播基础,但角色往往是在公共事件中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比如最近话题热度很高

    2024-03-22 08:45
  • 柳叶刀:新冠病毒可能不会在孕期感染下一代

    柳叶刀:新冠病毒可能不会在孕期感染下一代 研究报告第一作者、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元珍教授在一份声明中称,我们应该继续关注新冠病毒孕妇感染者生育婴儿的健康状况。,一些感染可以在孕期从母亲身体传播给孩子,尽管该过程是如何发生的还不清楚。,张元珍说:“这一少量病例诊断结果表明,没有确凿证据显示妊娠晚期新冠病毒女性携带者会出现宫内感染。

    2024-03-22 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