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饶子和团队等成功解析新冠病毒复制机器三维结构

2024-03-22 08:26
admin

来源:中国科学报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抗新冠病毒联合攻关团队”率先在国际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状病毒“RdRp(RNA依赖的RNA聚合酶)-nsp7-nsp8复合物”近原子分辨率的三维空间结构,揭示了该病毒遗传物质转录复制机器核心“引擎”的结构特征,为开发针对新冠肺炎的药物奠定了重要基础。

3月17日,相关论文成果的预印本在线发表于BioRxiv(一个生物科学的开放式预印本存储库,所有论文未经同行评议)。

新冠肺炎暴发以来,疫情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扩散流行,短时间内对世界各国造成了巨大冲击,对全人类产生了空前的影响。

因此,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靶点研究以及新药的研发迫在眉睫。

新型冠状病毒在入侵细胞后,便开始大量复制;而病毒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也被称为nsp12)在病毒的遗传物质—RNA的合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RNA聚合酶为核心,病毒会巧妙地利用其它辅助因子(如nsp7/nsp8等)组装一台高效的RNA合成机器,进行自我复制。

RNA聚合酶作为这台复制机器的核心部件,是最重要的抗病毒药靶之一。

破坏该核心设备的功能,就能阻止病毒的复制,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

而瑞德西韦恰恰就是一个靶向RNA聚合酶的前药,当药物进入人体,通过代谢后,其最终产物就直接靶向抑制病毒的RNA聚合酶。

瑞德西韦被认为是一个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中颇具前景的临床药物。

目前,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已在中国开展,由中日友好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牵头,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等多家抗疫一线医院中进行,计划入组761例患者,结果预计在4月27日公布。

但是,由于缺乏新型冠状病毒RNA聚合酶的三维结构信息,瑞德西韦如何精确靶向病毒RNA聚合酶的机制尚不明确,这是当前针对该靶点开展更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开发及应用的重要障碍之一。

饶子和院士研究团队自从2003年SARS冠状病毒暴发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冠状病毒关键药靶的研究以及抗病毒新药的研发。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之初,饶子和、杨海涛教授等团队,率先在国际上解析了首个新型冠状病毒蛋白(主蛋白酶)与抑制剂复合物的高分辨率三维晶体结构,并在临床试验药物中发现了可以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抑制剂。

在此基础上,由饶子和、娄智勇教授、王权教授等组成“上海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抗新冠病毒联合攻关团队”,率先在国际上成功解析了新型冠状病毒“RdRp-nsp7-nsp8”复制机器的三维空间结构,整体分辨率达到2.9Å。

解析的复合物结构显示,新型冠状病毒的RNA聚合酶具有其它病毒RNA聚合酶的保守特征,并含有套式病毒(nidovirus)的NiRAN特征结构域;同时病毒RNA聚合酶与病毒的辅助非结构因子nsp7/nsp8组成了复制机器。

令人兴奋的是,研究人员还首次在新型冠状病毒的RNA聚合酶的N端发现了一个独特的“β发卡”结构域,这一结构域的发现为阐明新型冠状病毒RNA聚合酶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新的线索。

研究人员又通过对该原子分辨率结构的深入分析,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RNA聚合酶行使功能的关键氨基酸残基,并通过与“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ns5b-索非布韦效应分子”复合物结构进行比对,提出了瑞德西韦的效应分子(即代谢后的最终产物)抑制新型冠状病毒RNA聚合酶的可能作用模式。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首次精细描绘出了新型冠状病毒“RdRp-nsp7-nsp8”复制机器的内部构造,并为瑞德西韦的效应分子如何精确靶向抑制复制机器的核心元件——病毒RNA聚合酶进而发挥药效活性,提出了合理的机制解释,这为深入研究新型冠状病毒复制的分子机理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并为开发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开辟了新途径。

《中国科学报》从上海科技大学获悉,为了方便科技工作者、特别是药物研发人员分析使用,该研究的分子结构坐标数据已经投递至蛋白质结构数据库(PDB),编号为6M71。

相关文章

  • 拼多多ISBN 编号怎么填

    拼多多ISBN 编号怎么填 ISBN 编号为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是专门为识别图书等文献而设计的国际编号。,一般可以在书籍条形码附近找到。,若确实无法找到,建议您咨询书本商解决。

    2024-03-18 10:49
  • 科学家利用计算机程序发现:遗传分子超百万种

    科学家利用计算机程序发现:遗传分子超百万种 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日的《化学信息与建模》杂志上。,DNA和RNA都是储存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使所有已知生命成为可能,但现在,数百万种其他化学物质被发现也具有同样功能。,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计算机程序,用以生成核酸样分子的化学式。

    2024-03-22 09:16
  •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倒计时 专家提出加速上市途径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倒计时 专家提出加速上市途径 另外,美国、英国等国外医疗团队也启动了疫苗研发工作,全球顶尖生物制药机构纷纷将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作为攻坚对象。,”由中国疾控中心、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和上海生物技术公司斯微生物共同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2月10日公布消息表示开始动物试验,该疫苗正是基于mRNA平台开发的。,美国生物医疗上市公司ModernaTherapeutics宣布正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开发疫苗,使用的策略同样是mRNA。

    2024-03-22 08:46
  • 美国mRNA疫苗开启人体测试,意味着什么?

    美国mRNA疫苗开启人体测试,意味着什么? mRNA疫苗研发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有效性验证方面,首先要将mRNA打入动物体内,检测是否会产生抗体;其次,用病毒攻击动物,通过“攻毒”试验看看产生的抗体是不是有保护。,安全性方面,例如在动物上对不同的剂量进行试验,确定急毒、常毒等相关数据。,类似于科学家“设计图纸”交到体内,机体按照mRNA合成蛋白质(抗原),让正常人形成免疫记忆。

    2024-03-22 08:39
  • “商机”下的新冠疫苗研发:全球竞速 但问世仍无期

    “商机”下的新冠疫苗研发:全球竞速 但问世仍无期 另一方面,疫苗本身研发周期与现阶段扑灭疫情的速度相比,远水解不了近渴,但从科研角度来说仍有独特意义。,目前,包括中国疾控中心、杭州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强生、斯微生物、Moderna、艾棣维欣生物制药等国内外多个企业与科研机构均已宣布启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在SARS疫情逐步结束后,这项研究被搁置,但现在将作为新冠疫苗的研发起点重新开展。

    2024-03-22 08:39
  • 从科普到专业:如何用药理研究阻断新冠病毒感染?

    从科普到专业:如何用药理研究阻断新冠病毒感染? 专题:《科学大家》聚焦新型冠状病毒实时疫情入口出品:新浪科技《科学大家》、未来论坛主讲嘉宾:李文辉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地球上存在很多病毒,作为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它可在家畜或者野生动物之间传播,也可在人间传播。,与此相反,RNA病毒基因组在细胞质里不能得到维持和维护,它更像一次性的,用完即扔。,(本文根据李文辉教授在《理解未来》科学讲座:病毒与人类健康-专题科普第一期演讲整理而成,有删减。

    2024-03-22 08:28
  • 美国的新冠病毒疫苗,为何这么快就开始了临床试验?

    美国的新冠病毒疫苗,为何这么快就开始了临床试验? 但是初步的安全数据几周后就能获得,以便专家评估是否开展下一期试验[2]。,自一月中旬中国科学家公布病毒RNA序列之后,Moderna就着手开发这款疫苗(编者注:1月11日,中国向世界公布病毒序列,1月13日Moderna就开启了疫苗的研发,前后只隔两天,彼时国内还没正式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流行)。,3月4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对Moderna提交的新药申请(IND)审批完成并批准开展临床试验

    2024-03-22 08:25
  • 中美两国志愿者都已注射!新冠疫苗研发加速的背后

    中美两国志愿者都已注射!新冠疫苗研发加速的背后 其中,在SARS和MERS病毒暴发的过程中,疫苗工作都曾经如火如荼地开展,又因为疫情得到控制而被搁置。,其中腺病毒由于宿主范围广、易产生高滴度病毒颗粒及可容纳大片段外源基因等特点,在预防性疫苗载体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当然,直接把mRNA注射人体很快就会被降解,所以需要各种保护,确保能够到达应该到的地方。

    2024-03-22 08:24
  • 等出现症状就已经晚了!《自然》新冠论文引起热议

    等出现症状就已经晚了!《自然》新冠论文引起热议 考虑到医疗资源在当下依然紧缺,很多医院会选择让患者尽早出院。,作者们表示,在让患者出院时,我们需要遵循严格的标准(如出现症状后已经过了10天,或病毒拷贝数每毫升不超过10万个),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而新冠病毒看似“出道即巅峰”,在出现症状的5天内,RNA水平就达到了峰值。

    2024-03-22 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