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怎样合法合规“共享员工”?答案在这里

2024-03-22 08:27
admin

在疫情防控期出现的“共享员工”或者叫租赁员工,以及劳务派遣、人员外包、非全日制用工等雇佣关系,都是“灵活用工”的一种形态。

文/庄文静责任编辑/李靖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ID:zwgl1991)

疫情之下,劳动密集型企业恐怕是受打击最为严重的行业了。

“星巴克已临时关闭半数以上门店;海底捞内地所有门店暂停营业;西贝只能撑3个月,2万员工待业……”餐饮服务业带来的焦虑,也让普通消费者为其纠心:“疫情过后,一些好吃的馆子还能活下来吗?”

一方面,线下餐饮企业门庭冷落,另一方面线上零售平台却异常火爆、明显不足。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新闻,西贝出租了2500名员工给盒马鲜生,餐饮业的创新和自救可谓从西贝董事长贾国龙就开始了。

因为这次疫情,“共享用工”让企业间抱团取暖的理想真正成了技术活。事实上,在房地产、中介服务、线下培训、餐饮服务、物流等行业,类似的灵活用工情况已经较为普遍了。

“过去,企业比较熟悉的灵活用工模式,通常是由第三方专业服务公司来提供劳动者。而这次疫情之下的不同是:企业开始以互相‘租借员工’实现自救,抱团取暖,盘活了企业的人力资源。”FESCO业务总监郭念对《中外管理》表示。

那么,企业间的“共享用工”是否会在疫情后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怎样让灵活用工有更大的普适性?同时,在灵活用工中如何规避用工风险,怎样才合法合规?《中外管理》为您提供专业意见和操作方式。

1

“共享用工”,体现的是灵活用工大趋势

在疫情爆发之后,企业的很多刚性支出,却无法避免,包括像员工工资、房租等等支出。像某些知名的全国性连锁餐饮企业,一天的经济损失就是数以亿计。疫情期间的而“共享用工模式”应运而生,成为企业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和应急之举。

目前,这种“共享用工”模式,在餐饮服务、物流配送等领域解决了一些问题。实际上,包括劳务派遣、人员外包、非全日制用工等雇佣关系,以及在疫情防控期出现的“共享用工”或者叫租赁员工,都是灵活用工的一种形态。

对于这种“共享用工”,FESCO业务总监郭念表示:“它并不是一种标准的劳动关系,很多‘共享用工’的供方企业,实际上并不是具有劳务派遣资质的单位。”因此,目前这种企业间双方约定的“共享用工”方式,只是在疫情的特殊情况下,供需双方达成的一种合作关系,解决特殊时期问题的临时用工方式,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特别是共享用工期间,“无论是对于供方还是需方,都需要思考如何受到法律层面的监管或保护。此外对于被共享的员工,同样也需法律的监管和保护,还需要有进一步澄清和明确的地方。”郭念强调道。

但是,如果从发展趋势来看,灵活用工必然越来越多。灵活用工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十分成熟,普遍的做法都是通过第三方公司进行人力资源调配和服务。为什么需要第三方提供服务?因为灵活用工模式需要资源支持、需要法律合规、需要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也需要技术平台。

对于灵活用工的全球普及率,郭念说:“灵活用工在日本的普及率已达40%,美国是34%,法国、德国达到30%以上。而中国的普及率在2018年时仅有9%。而且,中国的灵活用工是由共享出行、快递外卖等共享经济带来的,未来中国的灵活用工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互联网科技发展下,像服务业务、新零售、互联网等行业,都开始更加倾向于多元化的用工方式。“所以,用‘零工人员’替代全职人员的灵活用工模式,应该会在近期迅速崛起,将更广泛的接受和应用到企业的实践当中去。”郭念说。

2

没有“用工荒”,而是“人、企不匹配”

近年来,在中国企业界一直有“用工荒”之说。特别是在疫情之下,“在制造行业、建筑行业、物流行业等很多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用工缺口。从这个层面看,确实存在着用工荒。然而,不少企业现在无法复工,像住宿、餐饮、文体、娱乐、交通、运输、旅游这些受疫情影响较重的行业,都又面临着短期经营停摆的挑战,员工又有大量‘闲置’。”郭念表示。

因此,此时的用工状态不是真正“用工荒”,而是用工市场的不匹配。

而这种现象是短期的、阶段性的、突发性的状况。特别是对于资源缺乏的中小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甚至有数据显示:有67%的中小企业现金流,只能维持两个月。而当人力成本成为企业最大的现金流“杀手”时,或许“共享用工”将成为帮助企业活下去的救命稻草。

那么,如何缺乏资源的企业,找到“多快好省”地“共享用工”渠道呢?

“借助专业的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服务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郭念强调。

例如:2月21日,FESCO上线的“共享用工平台”,在北京市人社局的指导下,可以为企业提供安全合规的全流程管理控,以及综合的人力解决方案。

可见,政府也在积极推动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共同探索新型用工方式。

3

共享用工在推动“企业无边界”

几年前,企业界就一直在说“抱团取暖”,而“共享用工”终于真正让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

那么,是不是只有技能服务类企业的员工才能共享?有没有法律风险?

《中外管理》了解到:首先,共享员工的优势明显,如下。

第一,实现了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通过全社会层面的用工余缺调剂,提高了社会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降低用工成本,帮助用工荒企业解决了最直接的问题;

第二,增加了员工个人的收入,一些企业不堪人力成本的重负,被迫降薪或只发最低工资,而这必然会导致一些员工离职。而共享用工模式可以让员工看到企业的关怀与帮助,保持稳定收入,给员工建立信心,减少企业人员流失;

第三,有效规避了用工风险。在传统劳动关系中,企业与员工的从属关系清晰。而在灵活用工中,临时用工方和劳动者之间的从属性被减弱,劳动者往往自带工具,按照结果付费结算,不再是一种稳定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从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劳动关系所带来的用工风险;

第三,通过第三方平台,保障共享用工的合法合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然而,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经营性企业没有劳务派遣资格,那么,合法合规的“共享员工”如何操作呢?

所以,甲方并未因“出租”员工而获利,乙方也通过现金支出获得了甲方员工的付出,甲方员工也从此中获得了公平待遇。那么,这个过程就符合立法的本意。所以拥有以上特征的情况下,甲方不需要拥有劳务派遣资质,所以这并不违反现行法律。

4

怎样借灵活用工大势,实现弹性、经济用人?

“共享用工”,仅仅是简单的人员共享或委派吗?

郭念表示:“共享用工”是从一个更加经济的角度拆解了传统用工模式,从按人付费到按时、按成果付费。这就使被共享的员工和临时用工企业之间的关系,具有了演化的空间。传统的BtoC型劳动关系之下很难催生转变,但在BtoCtoB或者BtoBtoC中,用工关系就变得多维立体起来。

在灵活用工模式下,用工企业和劳动者之间,就存在着七种关系——双重劳动关系、劳务合作关系、非全日制用工关系、个人承包关系、新业态用工关系、劳务派遣关系(要有资质)、外包下的用工关系。而用工单位,则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最经济的模式。

在共享用工平台上,劳动者将被赋予了多个维度的标签,像技能、态度、好评度、单位工价、匹配度等,都能被各种算法精确地展现出来。因此,企业在有用工需求时可以做到即刻可得。

那么,作为灵活用工的企业一方,首先可以要求与“共享用工”签订书面协议,明确任务目标和完成期限;其次,在法律责任方面,企业可设置违约金条款和赔偿责任条款,明确员工逾期或未依约完成工作任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自身权益实现最大程度保护。

相信在疫情之后,灵活用工也将更为普及。因为有更多的灵活用工方式、共享用工平台,无论是供方、需方、劳动力个体,都可以实现快速、精准的匹配,将促进人力资源更有效流动,使企业和个人实现双赢。

相关文章

  • 湖北首批“绿码”发放 全省通用可申请车辆通行证

    湖北首批“绿码”发放 全省通用可申请车辆通行证 新华社武汉3月7日电(记者李思远、梁建强)经过层层审核,湖北省首批作为境内返岗通行证明的“绿码”已通过“鄂汇办”“支付宝”发放。,市民获得“绿码”后,可以在交通平台上申请车辆通行证。,鼓励以员工自驾方式或用工单位“点对点”包车方式实施返程,有关车辆通行证可通过湖北交警官方微信公众号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实名认证办理。

    2024-03-22 08:33
  • 每年400%增长,青团社走过7年,按下灵活用工加速键

    每年400%增长,青团社走过7年,按下灵活用工加速键 青团社创始人&CEO邓建波在7周年会现场感谢了时代、投资人、早期加入和现职的青团人。,青团社高级副总裁莫凡在现场用几个亮眼数据,展现了青团社强劲的增长势头:报名人次炸裂式增长,2020年上半年破1亿,累计报名人次破3亿;服务企业数稳中有升,逆势而上,达41万家;MAU首破1000万,向“千万俱乐部”SayHi。,其次,聚焦兼职或者说灵活用工行业,其实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事情。

    2024-03-22 07:11
  • 斗米总部乔迁福地,继续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斗米总部乔迁福地,继续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自2015年成立以来,斗米快速发展互联网招聘、灵活用工业务,为更好地服务全国客户及市场,有效整合资源、提升运营效率,斗米北京总部从上地乔迁至“宇宙中心“学院8号新址。,受疫情和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斗米不畏困难,逆势而为积极发展灵活用工业务,自2020年Q2季度复产复工以来,斗米灵活用工业务增长120%,突破历史峰值,此次乔迁,旨在更加充分发挥总部的组织功能,更好地为全国客户提供支持和服务。,同时

    2024-03-21 22:08
  • 科锐国际力揽“2020中国招聘与任用供应商价值大奖”等三项大奖

    科锐国际力揽“2020中国招聘与任用供应商价值大奖”等三项大奖 9月10日,“2020中国招聘与任用供应商价值大奖”颁奖典礼在上海隆重举行。凭借专业的服务、优良的口碑和品牌影响力,科锐国际一举摘得“2020中国招聘流程外包HR臻选服务机构”、“2020中国灵活用工HR臻选服务机构-白领岗位”、“2020中国灵活用工HR臻选服务机构-服务业”三项大奖!科锐国际灵活用工业务总经理兼HRSSC负责人陈晓玲女士代表公司领取奖项。来自全国数百家中外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

    2024-03-21 22:00
  • 点米科技:深化灵活用工为企业降本增效

    点米科技:深化灵活用工为企业降本增效 长久以来,长期稳定的雇佣模式是我国运用最广、接受度最高的用工方式。而随着我国经济模式的转变,劳动力供给总量逐步降低,引起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劳动力需求也发生了改变。同时,遭遇新冠疫情的社会面临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威胁,众多企业出于自救对灵活用工市场进行了很多的尝试与探索,与此同时,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扶持灵活用工的发展,让灵活用工迎来发展的契机。7月22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补

    2024-03-21 21:57
  • 洞见趋势,论道用工丨《社会化用工研究报告》正式发布

    洞见趋势,论道用工丨《社会化用工研究报告》正式发布 鉴于此,用友薪福社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在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后,全面总结社会化用工的定义和在不同行业领域的应用模式及效果,并邀请了政府领导、劳动用工行业顶尖学者专家及广大媒体一起,共同见证了《社会化用工研究报告》及四个行业报告的发布。,发布会圆桌环节,杨锴院长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人社部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劳动人事争议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李天国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

    2024-03-21 21:53
  • 华为、美团、肯德基、ZARA……大企业都这样灵活用工

    华为、美团、肯德基、ZARA……大企业都这样灵活用工 以谷歌为例,据《华盛顿邮报》报道,截至2019年3月,其大约有12.1万名临时工、供应商和承包商,而全职员工只有10.2万人。,而要实现这个目的,企业大多数会找第三方灵活用工平台,以此进行高效的资源匹配。,这意味着青团社平台健康度进一步升级,企业HR处理简历更快、效率更高,依赖感和信任度也不断提升。

    2024-03-21 21:51
  • 国家人社部走访青团社,深入探讨完善灵活用工就业保障

    国家人社部走访青团社,深入探讨完善灵活用工就业保障 9月23日,国家人社部和浙江省人社厅联合调研组,走访考察青团社。作为此次走访的唯一一家人力资源企业,青团社以智能大数据提升灵活用工效率、多效保障灵活用工从业者权益的机制,受到调研组的高度肯定。据人社部数据,我国目前灵活用工从业人员规模已达2亿人。今年以来,政府更是多次发文支持发展多渠道灵活就业。早在5月,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强调采取多措施打破零工经济的不合理政策。7月15日,国家发

    2024-03-21 21:42
  • 国庆餐饮业加速复苏 擎朗送餐机器人助力点燃人气

    国庆餐饮业加速复苏 擎朗送餐机器人助力点燃人气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多行业都陷入困顿期,尤其是对于以线下经营为主的餐饮行业来说,受到不能出行等因素的影响,遭遇的冲击更为直接,在持续的房租支出和人员成本流失之下,薄弱的收入无法支撑起现金的流动,餐饮行业步入了最为艰难的时刻。而即将到来的8天国庆长假,无疑是餐饮企业争夺餐厅堂食客流量的核心主战场;如何打好这翻身仗,最前线的服务人员无疑显得尤为重要;据相关数据统计,随着节假日“供需的调整”,餐

    2024-03-21 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