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哼唱一段旋律,AI就能创造一种 “全新” 蛋白质

2024-03-22 08:27
admin

文/学术头条

来源:学术头条(ID:SciTouTiao)

蛋白质在生命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它是生命的基石。而我们机体内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也是相当复杂,不仅涉及到氨基酸活化等一系列过程,还受体内各种生化物质的调控。此外,蛋白质复杂的三维折叠结构,让想要人工合成蛋白质的科学家们也望而却步。

当地时间3月17日,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们给带来了一个新成果,他们通过将蛋白质的复杂结构转化成乐谱,随后给予电脑一个种子序列,人工智能系统就能设计出一种自然界中从未见过的“全新”蛋白质。

他们发现这个“全新”蛋白质不仅具有折叠结构,而且比较稳定。此外,这种“全新”蛋白在自然界中从未发现。可以说,该研究为制造蛋白质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APLBioengineering中。

该研究作者,麻省理工学院的MarkusJ.Buehler表示,这样一种方法为制造全新的生物材料铺平了道路。比如人们在自然界中发现了一种蛋白酶,就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改进催化效率或产生新的蛋白变异。

众所周知,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要想人工制造出蛋白质,要么模仿现有的蛋白质,要么手工编辑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但是这两个过程都十分耗时,而且改变氨基酸序列后对整个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会产生什么影响,也很难预测。

“蛋白质一定有它自己的语言。”Buehler说。鉴于此,该团队尝试将蛋白质语言翻译成人们更容易理解的另一种形式-音乐,与音乐一样,蛋白质的结构也是分层的,在不同的长度或时间尺度上有不同的结构层次。

鉴于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都有一个独特的振动频率(量子化学理论计算),因此整个蛋白质的化学结构能够通过音乐理论中的音符、音量、旋律和节奏来描述。

该团队已于去年6月份成功开发出一套可以将蛋白质分子结构转化为声音的系统,该研究当时发表在ACSNano杂志。

该系统能够将自然界20种氨基酸转换成20个音调的音节,也就是说,构成任何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都能转换成一串音符。而蛋白质复杂的结构和功能信息也就编码在一段旋律的音调、音量和持续时间等维度中。

通过音乐来设计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通过音乐来设计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然后,研究人员使用人工智能系统来研究多种不同蛋白质产生的旋律,他们让人工智能系统在音乐序列中引入微小的变化,随后将声音翻译回相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在生成蛋白的过程中,不同音乐的变化可通过控制温度参数来实现。

通过这个过程,研究人员能够创造出现有蛋白质的变体,例如基于在自然界最强材料之一的蜘蛛丝中发现的一种蛋白质,来制造出不同于任何生物进化产生的更强大的蛋白质。

而在今天发表的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蛋白质折叠方式产生的特定声音来训练人工智能系统,当系统学会理解折叠蛋白的复杂语言后,他们给予系统一个种子序列,随后人工智能系统根据这个初始序列推断并设计出一种“全新”蛋白。

那么这个“全新”的蛋白是否存在与自然界中,是我们认识的已知蛋白质呢?

该研究团队通过将这个“全新”蛋白与所有目前已知蛋白信息的大型数据库进行比较,并使用普通模式分析其分子动力学和特征,最终证实通过人工智能设计的“全新”蛋白在自然界中尚未发现,而且这种“全新”蛋白质具有稳定的折叠结构。

此外,研究人员发现,通过阐明蛋白质的节奏和音调,也有助于在古典音乐中创造新的作曲技巧,这个方法被Buehler称为materiomusic。他表示,“在蛋白质数成千上万的进化过程中,自然界也给我们提供了声音如何组合的新思路”。

大家也可以一起听一下研究人员合成的一些蛋白质音乐:

https://soundcloud.com/user-275864738

参考资料:

https://www.eurekalert.org/emb_releases/2020-03/aiop-cnp031220.php

https://aip.scitation.org/doi/10.1063/1.5133026

相关文章

  • 以码抗病:计算机如何辅助抗病毒药物研发

    以码抗病:计算机如何辅助抗病毒药物研发 来源:科学大院我原以为,这依然会是一个寻常的寒假。,目前,研究人员已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中分离出orf1ab,S,E,M,N等10条基因组序列,各自编码相应的病毒蛋白。,但好消息是,总有这样几把锁长得有点像,其钥匙可以通用,就像艾滋病蛋白酶的抑制剂可能可以作用于冠状病毒的蛋白酶(如奈菲那韦和洛匹那韦),负责埃博拉或流感病毒RNA复制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RNAp

    2024-03-22 08:48
  • 2600年前古人类大脑将为痴呆症治疗提供重要线索

    2600年前古人类大脑将为痴呆症治疗提供重要线索 如果研究人员能够从2600年前人类大脑样本中找出这种独特蛋白质折叠方式,或将掌握治疗痴呆症患者的重要线索。,对头骨胶骨蛋白放射性碳测定显示死者生存年代为公元前673-482年之间,当前未发现使用丹宁酸或者人工保存技术。,这个古代大脑组织在人体死亡后快速分解和自体溶解才完整保存下来,至今仍是一个未解谜团。

    2024-03-22 08:22
  • 今日《自然》重磅:迄今最大规模人类蛋白互作组诞生

    今日《自然》重磅:迄今最大规模人类蛋白互作组诞生 在今天的这篇文章中,学术经纬团队也将介绍这项工作。,我们知道了这些蛋白质如何起作用,就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生理功能。,这项工作有什么意义?研究人员们指出,对于大部分人类蛋白,我们还不是很清楚它们的功能。

    2024-03-22 08:17
  • 陨石中发现蛋白质,暗示地外生命存在?

    陨石中发现蛋白质,暗示地外生命存在?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1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日前一支研究小组声称在陨石中发现一种蛋白质,它是地球之外发现的第一种蛋白质,但是它并不能证实外星生命存在的迹象。,研究人员将水和三氯甲烷等液体与粉末混合在一起,之后向混合物释放一束激光,将它们变成气体,这一过程被称为质谱分析,更加便于研究分析。,尽管如此,人类可能仍将继续在陨石样本中寻找复杂的有机分子、氨基酸、以及蛋白质,这些工作需要更多的努力和付

    2024-03-22 08:14
  • 迄今最大规模阿尔茨海默病蛋白组学数据!

    迄今最大规模阿尔茨海默病蛋白组学数据! 来源:学术经纬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医学》最新上线一篇有关阿尔茨海默病(AD)的重要论文。,这让科研人员们开始重新审视,还有哪些其他蛋白质在AD中起作用?它们是否可以提供新的药物靶点?此次大规模蛋白质组学研究正可以为这些问题提供答案。,”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有一些研究工作开始聚焦大脑糖代谢和小胶质细胞。

    2024-03-22 08:14
  • “早餐勿吃粥”引热议,粥到底该怎么喝?

    “早餐勿吃粥”引热议,粥到底该怎么喝? 来源:科普中央厨房|北京科技报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除署名外)编辑/吉菁菁新媒体编辑/吕冰心[撰文专家]范志红: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岗位科学家;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协会理事;中国科协聘营养科学传播首席专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张文宏教授“喝粥营养少,早餐勿喝粥”引发热议。喝粥到底好不好?不能一慨而论。白粥营养确实偏低,但关键是要懂得“喝粥之道”。最近张文宏医生建

    2024-03-22 08:04
  • 我们其实并不需要摄入那么多蛋白质

    我们其实并不需要摄入那么多蛋白质 但如今有些专家指出,特意提高蛋白质含量(以及价格)的食物其实是浪费钱。,生活中存在许多变量,比如睡眠、压力和饮食习惯等等,这些都会对健身效果造成影响。,不管怎么说,摄入多于身体所需的蛋白质纯粹是浪费钱,最后都会被马桶冲走。

    2024-03-22 07:57
  • 一种蛋白质 会导致乳腺癌加快恶化

    一种蛋白质 会导致乳腺癌加快恶化 来源:科技日报新华社讯(记者岳东兴白旭)南澳大利亚大学5月26日发布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蛋白质会让乳腺癌更快恶化,以这种蛋白质为靶点也许能开发乳腺癌新疗法。,研究人员已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发现了高水平的Creld2蛋白质。,此外,研究人员还在肾癌、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侵袭性鳞状细胞癌中发现了高水平的Creld2蛋白质。

    2024-03-22 07:51
  • 最早的蛋白质,是怎么产生的?

    最早的蛋白质,是怎么产生的? 碱性氨基酸对现代蛋白质来说特别重要,因为它们会与携带净电荷为负的DNA和RNA相互作用。,后来的生物学研究发现,鸟氨酸只是精氨酸制造过程的一个中间步骤,其侧链能通过非生物化学反应进一步修饰为精氨酸,因此它本身并不能被用来制造现代蛋白质。,图片来源:魏茨曼科学研究学院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将鸟氨酸转化为精氨酸。

    2024-03-22 0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