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
从年初深陷新冠肺炎疫情“泥潭”,到如今走出“至暗时刻”,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中国本轮新冠肺炎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新增发病数在持续下降,疫情总体保持在较低水平。
“按照以往标准,如果一个地区在病例‘清零’后再过两个潜伏期也就是28天,没有再发现新的病例,基本上可以确定疫情已被阻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表示。
不过,多位专家对《中国科学报》表示,即便国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也不能轻言“结束”,还须警惕境外输入病例。
但考虑到普通民众的就医需求,各地医疗机构恢复正常医疗秩序已经迫在眉睫。
那么,医疗机构如何才能安心“复工”?为此,本报编辑部邀请国内多位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进行讨论。
福建省人民医院院长陈捷:
须重点关注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患者
新冠肺炎从发生到高潮再到回落,摆脱不了波浪形规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虽夺得阶段性成果,仍要防止死灰复燃,一要防外部输入(国外大面积暴发),二要防内部潜在病毒携带者的扩散。
根据新冠病毒自身和流行特点,医院在恢复正常医疗服务工作中,防控上首先要关注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且有流行病学史特征的患者,如果有聚集性发病更要高度重视,必要时在诊疗中可以增加影像学检查以排查疑似患者;其次仍然需要做好医患的宣传和防护(戴口罩、手卫生)。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疫情尚未彻底控制之前,复工复产期间,医院每天仍要做好区域的消杀工作。
随着国内气温升高,病毒生存力预计会大幅下降。
不过,随着疫情在全世界暴发,新冠病毒极有可能会长期存在,但人类并不是它的最佳宿主。
随着它在人群中的传代次数增加,毒力会逐渐减弱,可能会像流感病毒一样长期与人类共存。
如果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让新冠病毒找到自己的最佳宿主,各得其所,将会减少对人类的侵害。
国家感染性疾病质量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蒋荣猛:
标准预防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基石
鉴于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发病早期没有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因此医疗机构在“复工”后,应该认真执行标准预防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标准预防是医院感染控制中最基本的理念,其核心就是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活动中,将任何一个患者都视为具有潜在感染危险的对象来进行隔离管理。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均具有潜在的感染性,必须采取隔离和防护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感染预防措施,覆盖医疗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手卫生、被动和主动免疫,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医务人员应学会评估执业环境和操作中的职业风险,要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和操作的感染暴露风险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并科学合理地选择个人防护用品。
需要注意的是,标准预防强调“双向防护”,在工作中,既要防止病原体从患者传播给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病原体通过医务人员传播给患者。
新冠病毒是一种新病毒,因为人类没有预存免疫力,一旦大流行过了,人群建立起免疫屏障,便会终止流行,之后便进入散发流行。
在目前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形势下,如何早期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仍然是一个严峻挑战。
因此,在医疗活动的任何时候,只有认真执行标准预防中的每一个环节,针对医疗护理操作可能的感染风险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认真做好手卫生,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颜学兵:
每个科室应设立隔离病房
对于不同级别医院的复工,需要做好两点。一是及早发现新冠肺炎病人,防止新冠肺炎院内感染的发生。
尤其是基层医院或者患者就诊的首诊医院要做好有效的筛查,如果不能及早发现疑似病人,发生传染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因此,凡是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仍需要去发热门诊就诊加以排除。有条件的医院,争取尽早开展新冠病毒的实验室检测。
二是对于不同级别的医院,每个科室收治病人时都要格外关注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的,建议积极排查后收入,或在高度怀疑时,令其到定点医院就诊,避免最后确诊的疑似患者在非定点医院不同科室之间的移动,增加院内传染的风险。
特别是对那些未经过门诊的住院病人,一定要提高警惕,规范流程,减少因没有经过门诊而遗漏筛查的病例。
每个科室需要设立一个具有一定隔离条件的病房,在收治发热尤其是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时,先将其安排在具有相对隔离条件的单间病房。
未来,新型冠状病毒即便在一定时间内存在,也不会引起大流行,因为现在各级医院和全社会都对新冠肺炎有一定的认识,一旦发现新冠肺炎的高度疑似或确诊患者后,仍须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
并且,通常一般急性呼吸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转为慢性的可能性不大。
随着时间的延长,病毒可能发生变异,变异后即使病毒的传染性增加,随着天气转暖,一般来说病毒的毒力及致病性也会呈现降低的趋势。
徐州医科大学教授顾兵:
科学设置发热患者诊疗路径是关键
目前,很多行业都已经开始复工复产。医院作为治病救人的场所,则更应该恢复日常的诊疗工作,否则,因其他疾病(如脑梗、心梗)死亡的人数将会上升。
医院有序开展工作的第一重点是“安全”,既包括病人的安全,也包括医护人员的安全,还包括护工、陪护人员的安全,其中对发热患者科学设置诊疗路径最为关键。
而保障安全的一个重要部门就是医院的感染管理科。同时,还要有切实可行的督查机制。
第二个重点是防护物资的保障,战士上战场打仗,没有武器是不行的。
号召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向医院捐赠医疗物资,特别是口罩。
也呼吁普通民众减少口罩的囤积、减少不必要的口罩使用,比如在家中、空旷的地方、独立办公室等,而把口罩留给最需要它的患者和医务人员。
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冠病毒肯定会发生变异,这已经得到文献研究证实。即便新冠病毒长期存在,也不等于长期大流行,所以,公众不必恐慌。
随着人类对该病毒认识的加深,一定会研究出有效的防控措施来应对。
江苏省人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任医师陈文森:
打好感染防控“组合拳”
患者来医院就诊,我们不可能对每位患者都进行胸部CT、核酸排查,以确定其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这对于医疗资源是巨大的浪费,也会造成患者过度诊疗。一些新技术,如新冠病毒血清抗体(IgM和IgG)快速检查,可以方便疾病的早诊早治。
所以说,感染防控需要打好组合拳:
对医务人员,我们能做的就是严格落实标准预防准则开展医疗活动,比如手卫生、个人防护、安全注射等。医院也需要提供足够合格的防护用品。
对于患者,如果没有禁忌,到医院就诊要佩戴口罩,并尽可能与其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间隔。
对于医院,尽可能减少入院通道,并做好人员管理。预检分诊非常重要,疫情期间需要在就诊患者入院之前进行体温症状监测,明确是否有流行病学史。
有的医院还引进了红外线体温监测以快速识别体温异常的患者。
医院也提供了很多便民服务,比如网上预约、快捷支付、远程门诊等等,方便患者就诊并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在我国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感染防控的组合拳效果显著。现有证据表明,病毒在传代中毒力慢慢减弱,人群免疫力也在逐步提升。
未来它可能会与人类处于一种“和平共处”的状态,表现出散发或个别聚集案例,甚至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特点。
山东潍坊卫恩医院院长魏春华:
医护人员都要“重考”感控知识
现在,全国很多地方的新冠肺炎病例都在清零。
武汉也从刚开始的“人等床”到现在的“床等人”,方舱庇护医院相继关闭,并且武汉很多医疗机构开始将新冠肺炎患者纳入合并管理。
这个时候,我们的确应该考虑一下非新冠肺炎患者的就医需求,特别是武汉地区。
谈医疗机构如何开展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医院感染控制管理。
过去,一些医务工作者总觉得医院感染防控是一种负担,如今看来,它不仅不是负担,还是保护患者、医生的“救命法宝”。
因此,我建议,每家医疗机构都应该重新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并且对每个人进行考核,因为我们长时间处于“和平”状态,医务工作者防控意识有所麻痹,疏忽戴口罩和护目镜等。
手卫生是预防相关病原体传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我们应该认真执行世界卫生组织(WHO)手卫生建议(两前三后),即接触病人前、无菌或清洁操作前、体液暴露风险之后、接触病人之后和接触病人周围环境之后。
新冠肺炎疫情终将过去,不管它是来去匆匆,还是长时间存在,我们绝不能对新冠病毒掉以轻心,也不要轻易以为天气转暖,病毒就会消失。
此外,我还想说,每家医疗机构都要注重对专业人员指挥能力的培养。因为一旦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我们既需要一线的医护人员,还需要有指挥能力的专业人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曾繁典:
基层医疗机构应成控制疫情的第一道防线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使我们整个国家,甚至全世界都如同经历了一场“大地震”,整个武汉的医疗机构更是遭遇了空前艰难的考验。
随着疫情的好转,我们亟须回归到正常的生活状态,除了继续关注新冠肺炎患者外,也需要关注那些急诊患者、慢性病患者等,否则,很可能出现疫期内新的次生问题。
医疗机构“复工”并逐步走向正常秩序,绝对不能回到过去那种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医院就诊环境。
因为就诊患者过于集中,造成门诊大厅、注射室、体检中心这些封闭环境人员高度聚集,会增加包括新冠肺炎、流感等在内的所有传染性疾病的感染风险。
因此,我们必须借助新冠肺炎疫情,落实分级诊疗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真正让它们成为分级诊疗与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很多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还未充分发挥作用,尚未承担起常见病的诊疗责任以及慢性病的管理责任。这就导致大量患者(包括儿童)涌进综合医院,造成综合性医院人群聚集,影响了正常医疗秩序,也增加了医院感染风险。
当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除了与公众的传统就医观念有关,更与基层医务工作者业务能力、医疗设备、药品种类不足有关。
未来国家应该进一步关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者的继续教育问题,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打通他们的专业提升通道,着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建设。
中日友好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处副处长郭丽萍:
开一张“实事求是和精准施策”的大处方
如何立足当下疫情,尽快满足已经积累一定存量的慢性非发作性疾病患者的就医需求,实事求是、精准施策不失为兼顾效率与公平的一个大处方。
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实事求是意味着切实执行安全风险来临前以预防为主的措施,无论是标准预防,抑或额外预防涉及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在应急处置时可以分秒响应地通过多学科团队充分协作的工作机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预防、早治疗”,这样才能既有效保护医护人员这支重要力量,同时实现救死扶伤,履行患者医疗安全的神圣责任,争取做到“平时多练兵,战时少流血”。
精准施策考验的首先是各级医疗机构的疾病发现、检测和监测、治疗和隔离以及初步追踪密切接触人群的体系建设能力,其次考验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信息处理、决策和社会组织动员综合能力。
特别在一些重点环节,如规范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的布局、流程和功能,既需要医疗机构的自查自纠,也需要疾控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明察暗访。
传染病法定报告制度和医院感染报告及监测制度的贯彻执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支撑条件是信息系统的简介界面和背后的数据抓取技术与复杂算法。
而解决发热门诊的出口问题,有赖于综合医院的专科设置和学术水平,更要依靠传染病医院的收容能力和业务规模。
在这些硬核力量基础之上,开展医疗机构量体裁衣式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及向全民普及常见传染病的基本防护知识,大力普及手卫生和咳嗽礼仪,培养保护环境清洁卫生、不随便食用野生动物等健康生活习惯,借助疫苗开发和接种等防病手段升级,才能逐步实现消灭更多传染病、控制慢性病,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
相关文章
-
新冠可怕后遗症出现了,张文宏凌晨发文:真相远不止这些
与此同时,研究还发现:一些新冠患者还会出现包括注意力、专注力、信息处理速度下降和记忆力受损等情况。,被治愈后,戈贝尔在接受家乡媒体法国《队报》的采访时谈到了:“嗅觉还没有100%恢复。,”对于未来抗疫,我们应该有很清晰的思路,而不是整天在争论是清零还是共存。
2024-03-22 22:02 -
支付宝疫情保险有用吗?怎么买?
由于近几年的新冠疫情的来袭,到过风险地区或者密切接触疑似病例而被隔离,一些保险公司反应迅速,推出了新冠疫情隔离险、确诊险,被隔离或确诊就赔津贴支付宝保险怎么买?隔离险有用吗?下面给大家讲述一下支付宝隔离险有用吗?1、新冠隔离津贴险:该保险是由中航安盟财险公司所推出的一款隔离险,如果被保险人根据国家要求被强制隔离,就能够获得最多14天的隔离津贴;2、众惠全民疫保通:此隔离险是由众惠相互公司推出的,不
2024-03-22 13:39 -
比起流感,为什么全世界更害怕新型冠状病毒?
瑞士伯尔尼大学(UniversityofBern,Switzerland)的计算流行病学家ChristianAlthaus说:“对于流感,我们可以粗略地估计,每1000名感染者中就有1人死亡(即,死亡率0.1%)。,Althaus还说,即使二者致死率大致相当,还需要考虑另外一个层面:如果有办法永久消除流感的传播,人类当然会这样做,但现在流感已过于普遍,难以遏制;而相比之下,新冠病毒才刚刚开始在人类
2024-03-22 08:49 -
钟南山团队首篇新冠病毒论文:新型肺炎最长潜伏期24天
十三乾明发自凹非寺量子位报道|公众号QbitAI最新新冠病毒的研究,迄今最大规模样本分析,钟南山团队出品。,严重病例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严重病例(94.8%vs.72.2%,P钟南山团队首篇新冠病毒论文:新型肺炎最长潜伏期24天钟南山团队首篇新冠病毒论文:新型肺炎最长潜伏期24天临床结果进入ICU、需要有创通气和死亡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00%、2.18%和1.36%。,单变量竞争风险模型的结果
2024-03-22 08:48 -
权威专家回应关于疫情认识的最新热点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题:病情突然加重、核酸“假阴性”、气溶胶传播……权威专家回应关于疫情认识的最新热点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王秉阳截至2月9日24时,全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过4万。近日,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了一些新的令公众关注的现象和说法。事实上,随着大规模检测以及临床治疗经验的积累,医学界对于疫情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新华视点”记者就相关热点采访了权威医学专家。热点一:为什么有的轻症患者突
2024-03-22 08:47 -
从今天起,湖北省将临床诊断病例数纳入确诊病例数
【湖北新增新冠肺炎病例为何大幅增加?】2020年2月12日0时-24时,湖北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较前几日大幅增加。,随着对新冠肺炎认识的深入和诊疗经验的积累,针对湖北省疫情特点,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在湖北省的病例诊断分类中增加了“临床诊断”,以便患者能及早按照确诊病例接受规范治疗,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根据该方案
2024-03-22 08:46 -
新冠病毒重男轻女偏爱中老年,元旦是第一个引爆点
在此基础上,他们还为潜伏期和感染期构建了几种敏感性分析设置,用来评估新冠病毒的传染性。,但如今回溯,李文亮医生向同学群发出警告正是12月30日,而一天后国家卫健委专家组也抵达武汉,正式介入调查。,也感谢各位在一线的抗疫战士,期待他们都平安归来~论文链接: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10.20021675v1Onemorething
2024-03-22 08:46 -
疫情发展到现在,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基因分析显示,从12月开始,不再有动物持续传染人类的情况,主要为人传人。,因此感染初期症状较轻,患者可继续日常活动并大量播散病毒,导致疫情控制难于SARS。,严重肺炎患者通常先出现轻微症状,7~8天后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快速恶化,需要进一步生命支持(如呼吸机及体外膜肺氧合等)。
2024-03-22 08:45 -
一件坏事:病毒还没走,病毒营销却来了
而这个核心逻辑在这段病毒视频里是不成立的:人们虽然的确因为这段视频收获了感动、收获了正能量——或者用更行业的话术来讲,帮助用户们产生了“情感认同”——但这些预期回报是以“新冠疫情以及其引发的一系列次生现象”为基础的,并不是vipkid这款产品。,甚至也没办法用“借势营销”去理解这条视频:“借势营销”虽然同样会借用公共事件作为传播基础,但角色往往是在公共事件中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比如最近话题热度很高
2024-03-22 08:45 -
柳叶刀:新冠病毒可能不会在孕期感染下一代
研究报告第一作者、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元珍教授在一份声明中称,我们应该继续关注新冠病毒孕妇感染者生育婴儿的健康状况。,一些感染可以在孕期从母亲身体传播给孩子,尽管该过程是如何发生的还不清楚。,张元珍说:“这一少量病例诊断结果表明,没有确凿证据显示妊娠晚期新冠病毒女性携带者会出现宫内感染。
2024-03-22 08:45
热门标签
-
为什么淘宝618活动6/1就开始了?活动力度大不大?
2024-03-22 08:29
-
《自然》子刊:免疫系统喊你按时吃饭!
2024-03-22 08:29
-
产品标题怎么组合优化,最基础的都没做好怎么去获取流量(上)
2024-03-22 08:29
-
淘宝618用掉的红包退款后还会有吗?退款规则是怎么样的?
2024-03-22 08:29
-
微信视频号招商团长怎么入驻?有什么要求?
2024-03-22 08:29
-
淘宝618开门红和狂欢日哪个便宜?分别是什么活动?
2024-03-22 08:29
-
群体免疫是什么,它能用来防疫新冠病毒吗?
2024-03-22 08:29
-
淘宝618大促怎么策划?分为几步?
2024-03-22 08:29
-
Windows 7停服 如何理性看待国产操作系统大热?
2024-03-22 08:29
-
从大气到极地雪冰:微塑料无处不在
2024-03-22 08:29
-
谁说星星之间都离得很远?在这里就不是
2024-03-22 08:29
-
天猫618消费券如何领取?618消费券使用规则
2024-03-22 08:29
-
三个网红的十年:愤然一跃,坠入大海
2024-03-22 08:29
-
微软必应团队推出全球新冠疫情跟踪门户网站
2024-03-22 08:29
-
618预售什么时候发货?预售怎么买东西?
2024-03-22 08:29
-
用一只贝壳,科学家窥见7000万年前的日夜
2024-03-22 08:29
-
《纽约时报》记者这段介绍中国实情的视频在外网火了
2024-03-22 08:29
-
天猫618一起来赛车红包在哪里?Pk赛战胜队友的秘籍是什么?
2024-03-22 08:29
-
淘宝推广通充值的钱在哪里?如何引流?
2024-03-22 08:29
-
董明珠的店被指借预约卖口罩带货 引发消费者质疑
2024-03-22 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