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人工养殖蛇类能食用吗?蛇类疾病调查结果不容乐观

2024-03-22 08:37
admin

作者|第一财经章轲

封面摄影|章轲

禁野之后,人工饲养的蛇类还能食用吗?蛇类养殖者忧虑丛生,并且认为纯养殖的蛇类没有问题。但记者调查发现有关蛇类疾病问题不容忽视。

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大令”已经落下,如一根噼啪作响的打草棍,让蛇类养殖业者直呼震惊。

“种养殖业是农户最大的经济来源。很多人上有老下有小,所有开支收入都指望着养殖。”“蛇类养殖户不少人是向银行贷款和亲朋好友借钱来发展这个行业。”“如果禁蛇,对这个养殖行业必将造成灭顶之灾。”

1日上午,多位养蛇业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反映,目前广西在全国养蛇存栏量约占全国的50%以上,广西的温度、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非常适宜蛇类的繁殖生长,特别是眼镜蛇、滑鼠蛇(水律)在广西繁殖驯养成功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特种养殖业的滑鼠蛇、眼镜蛇、大王蛇产值约500多亿元,直接从业者和相关产业链的从业者达100多万人。“蛇类养殖行业本身就是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的项目,为发展这个行业,不少人已债台高筑,欠债少则三五万元,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一位养殖者说。

多位养殖户对第一财经记者说,蛇类养殖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滑鼠蛇(水律蛇)、眼镜蛇、大王蛇这三个品种,经过多年的优选优育驯养繁殖,与传统意义上的野生动物相比,无论是生存环境,还是食物来源,或者自身所携带的病菌,已经存在很大差异。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蛇类携带有冠状病毒或者是中间宿主。

微信名“执笔为常”的养殖户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野生动物不管是什么都会携带病毒,蛇在野外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不确定它去过哪里,不确定它捕食过什么猎物等等;但是人工繁殖的蛇从孵化到幼苗到再成年,都可以追踪其生长环境。

“合法养殖场的蛇,都是子二代、三代、子N代,都是蛇场自己养殖的蛇产蛋孵化而来的,从出生到养殖,一直到销售,与外界无任何接触,何来皮下寄生虫一说?”养殖户郭祖成说。

一位腾辉蛇场的养殖户也表示,他本人在养蛇行业已八年了,没有听说因为吃蛇或接触蛇出现过病毒感染事件。“如果有这种可能,我们养蛇人首当其冲,不会首先发生在吃蛇人身上。”

有养殖户称,“野生动物应分为两类:生活在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以及有成熟技术人工养殖的野生动物。相关部门应把控源头,区分对待。”

不过,也有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由于现行野生动物保护立法、执法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缺失,导致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交易市场长期处于混乱状态,甚至成为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洗白工具”。

调查显示,盗猎洗白、租借乱用许可证情况屡见不鲜,如有些养殖场经常到野外捕捉野生动物,然后与圈养的野生动物交配,防止圈养的种群退化。野生动物保护的溯源、监管和执法难等问题普遍存在。

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也注意到,有关蛇类疾病问题仍不容忽视。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专家黄潇航在《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年第4期)撰文介绍,肺炎是蛇类规模化养殖中具有较大危害性的疾病。患有肺炎的蛇类主要表现为拉风箱的喘气声、肺部呼吸道等纤维素性渗出,或者干酪样物质填塞等呼吸系统病症。蛇肺炎是蛇类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夏季多发,常见于水律蛇等抗病力较差的蛇种。该病具有传播快、治愈慢等特点。

对广西地区的蛇类患病个体(包括肺炎病例在内)进行的系统的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分析发现,共分离纯培养17株菌种,包括奇异变形杆菌、彭氏变形杆菌、肠道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类。具有传染性的群发性肺炎有细菌性肺炎、寄生虫性肺炎、真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四大类。

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于桂阳教授等多位学者在《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年第1期)上也撰文称,随着永州地区蛇类养殖向规模化发展,人工饲养的蛇类动物易发生各种疾病并呈上升趋势。大多数养殖户未曾学习有关蛇病防治的知识,蛇场一旦发病,多束手无策,给蛇类动物疾病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于桂阳介绍,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历史对比发现,蛇类动物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空气(飞沫和尘埃)传播,飞沫和尘埃是主要媒介,如蛇急性肺炎;通过污染的饲料或饮水传播,以消化道侵入为主,如蛇肠炎和蛇曼氏裂头蚴(蛇吞食含有寄生虫的青蛙);经生活中的土壤传播,人工养殖蛇现在大多数使用自然环境的土壤作垫料,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此类传播主要是一些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且能在土壤中存活较长时间的致病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在蛇抵抗力下降或各种应激因素情况下,很容易爆发疫病。

于桂阳介绍,调查结果表明,临床发现蛇的许多疾病是人兽共患病(如蛇曼氏裂头蚴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月24日通过的《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明确,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一份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明确将蛇排除在可食用动物范围之外。

有专家表示,对存在科学不确定性的这些问题,环境法的风险防范原则早就做出了回答。这一原则的要义就是,当科学知识对某一环境问题的认识未达成一致意见时,如果存在对人类及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威胁的可能性,则不能以科学不确定性为由,延迟或拒绝采取防范措施。

相关文章

  • 响尾蛇数量以惊人速度减少,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

    响尾蛇数量以惊人速度减少,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 然而,最新一项研究表明,生活在加拿大的西部响尾蛇数量正以惊人速度减少。,3、一旦游客发现响尾蛇,这些毒蛇就会竖起尾部发出咝咝声音,捍卫自己的领地。,3、一旦游客发现响尾蛇,这些毒蛇就会竖起尾部发出咝咝声音,捍卫自己的领地。

    2024-03-22 07:41
  • 无手无脚的TA们,怎么“恰饭”啊?

    无手无脚的TA们,怎么“恰饭”啊? 多数蝮蛇均会捕食鸟类、哺乳类等恒温动物(尤其是各种老鼠),颊窝这一器官无疑对精确定位猎物具有重要意义。,既然颊窝已经完成了精确定位,那么下一步就是使用毒牙这一技能发动精准打击。,然而它们从来都没有甘愿“终身吃土”,而是在进化过程中不断适应、发展,点开了自己独有的技能点。

    2024-03-22 07:33
  • 对蛇的恐惧,深植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对蛇的恐惧,深植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我们最近的亲属——其他灵长类,在面对蛇类时也会表现得异常好奇或恐惧。,2011年的一项研究统计了120名菲律宾原住民,当他们还需要依靠狩猎和采集来谋生时,有26%的成年男子被网纹蟒攻击过;在砍刀等金属武器在部落中普及之前,网纹蟒攻击导致的原住民死亡率高达8%,19名被网纹蟒攻击过的原住民中,8名男性和3名女性不幸丧生。,非人灵长类也会与蛇发生激烈竞争,甚至对蛇的生命造成威胁:白面卷尾猴甚至用树枝当

    2024-03-22 07:21
  • 宅的最高境界:420天不上厕所

    宅的最高境界:420天不上厕所 虽然目击记录频现,但时至今日仍无标本作为其真实存在的凭证。,由于二者在形态、色斑上极为相似,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犀角咝蝰常被作为加蓬咝蝰的亚种或同物异名,近十几年才逐渐被视为独立物种。,有人曾经对人工饲养环境下加蓬咝蝰进食频次与体内粪便量进行过统计,当进食间隔为一年时,加蓬咝蝰体内粪便的积累量约为其总重量的5%,而将喂食频率提高到1.5个月左右时,它们五分之一的体重将被粪便占据。

    2024-03-22 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