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柳叶刀发布新冠肺炎病理报告,病毒主攻击人体肺部

2024-03-22 08:42
admin

来源:生物探索

新冠肺炎(COVID-19)是一种急性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大量肺泡损伤和进行性呼吸衰竭。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新冠病毒(SARS-CoV-2)的构造、潜在治疗方案以及传播途径,但同样重要的是,要了解该病毒如何破坏我们的身体,从而“对症下药”。

2月16日,在征得家属同意后,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了两例COVID-19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目前解剖病例已被送检,结果将在10天(2月26日)后获得,这对于探索COVID-19患者临床的病理改变、疾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两天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福生院士团队在国际著名医学期刊《TheLancetRespiratoryMedicine》发布了一例COVID-19患者的遗体病理报告,率先为人们了解这一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50岁男性患者发病14天后死亡

这名患者为50岁男性,1月初去过武汉旅行,1月14日(患病第1天)出现轻微畏寒和干咳的症状,并且1月21日(患病第8天)因出现发烧,发冷,咳嗽,疲劳和呼吸急促的症状而前往医院就诊,胸部X光片显示其两肺均出现多个斑片状阴影,实时逆转录PCR(reversereal-timePCR)检测证实该患者患有COVID-19。

根据初次出现疾病的天数和入院后的天数得出的病程时间表根据初次出现疾病的天数和入院后的天数得出的病程时间表

住院期间,这名患者接受了补充氧气治疗、干扰素α-2b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抗病毒治疗,同时接受注射莫西沙星以预防继发感染。后来,患者呼吸急促加重并出现低氧血症,于是接受静脉注射甲泼尼龙,治疗后体温从39℃降至36.4℃,但咳嗽,呼吸困难和乏力的症状未得到改善。随着病情的加重,这名患有幽闭恐惧症的患者接受了高流量鼻导管(HFNC)氧气疗法,但是情况并没有好转,最终于北京时间1月27日下午18:31因抢救无效死亡。

与SARS和MERS相似,SARS-CoV-2攻击肺部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从患者的肺、肝和心脏组织中提取了活检样本。胸部X光片显示肺炎发展迅速,其中右肺可见肺细胞脱落和透明膜形成,左肺组织显示肺水肿伴透明膜形成,表明患者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这与SARS和MERS患者的病理特征非常相似。此外,肝组织中显示中度微血管脂肪变性和轻度小叶活动,不过尚无确凿证据证明SARS-CoV-2感染或药物导致了肝损伤。心脏组织中没有发现明显的组织学变化,说明SARS-CoV-2感染可能不会直接损害心脏。

患者的右肺组织(A)、左肺组织(B)、肝组织(C)和心脏组织(D)的病理特征患者的右肺组织(A)、左肺组织(B)、肝组织(C)和心脏组织(D)的病理特征

尽管《柳叶刀》2月7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述评文章提到,临床证据不支持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COVID-19,但是从这项最新研究中观察到的肺水肿和透明膜形成的病理表征来看,研究人员仍然建议应在适当的时候考虑对重症患者使用皮质类固醇和呼吸机治疗。

淋巴细胞数或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研究人员对外周血液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血液中的CD4和CD8T细胞数量显著减少,但是状态却过度活化,表现为Th17增加和CD8T细胞的高细胞毒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患者免疫系统严重受损。研究人员提出,淋巴细胞减少是COVID-19患者的常见特征,这可能是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相关的关键因素。

关于这一点,2月12日预印本网站medRxiv在线发布的一项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研究团队带来的报告提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是COVID-19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因素,当患者年龄≥50岁且NLR≥3.13时病情发展为危重症的可能性更高。

2003年SARS暴发后,对患者的病理解剖为当时的人们了解SARS病因、发病机制、治疗以及防护措施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份新报告同样为人们了解COVID-19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见解,并且将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时为类似的重症患者制定治疗策略,从而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相关文章

  • 新冠可怕后遗症出现了,张文宏凌晨发文:真相远不止这些

    新冠可怕后遗症出现了,张文宏凌晨发文:真相远不止这些 与此同时,研究还发现:一些新冠患者还会出现包括注意力、专注力、信息处理速度下降和记忆力受损等情况。,被治愈后,戈贝尔在接受家乡媒体法国《队报》的采访时谈到了:“嗅觉还没有100%恢复。,”对于未来抗疫,我们应该有很清晰的思路,而不是整天在争论是清零还是共存。

    2024-03-22 22:02
  • 同日三篇《自然》!科学家们发现免疫系统抗肿瘤力量

    同日三篇《自然》!科学家们发现免疫系统抗肿瘤力量 来源:学术经纬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今日同时上线三篇论文,为提高癌症免疫疗法效果提供了新角度。,▲今日《自然》杂志对这三项研究做了专文评述(图片来源:参考资料[4])▲今日《自然》杂志对这三项研究做了专文评述(图片来源:参考资料[4])说到免疫疗法,很多读者可能已经不感到陌生。,第三项研究首先在黑色素瘤患者中对比了对免疫疗法起效和无效的肿瘤。

    2024-03-22 08:52
  • 他们分析41个肺炎病例,发了一篇《柳叶刀》论文

    他们分析41个肺炎病例,发了一篇《柳叶刀》论文 而ICU患者在入院时D-二聚体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凝血酶原中位时间12.2s,中位D-二聚体水平为2.4mg/L),这或许能够帮助临床医生预测入院患者的病情进展。,抗病毒治疗:1月23日,之前被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艾滋病治疗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对他有效,服用后只用了一天体温就好转。,网络上总有人说:“这次疫情赶上了春运,一定

    2024-03-22 08:50
  • 钟南山团队首篇新冠病毒论文:新型肺炎最长潜伏期24天

    钟南山团队首篇新冠病毒论文:新型肺炎最长潜伏期24天 十三乾明发自凹非寺量子位报道|公众号QbitAI最新新冠病毒的研究,迄今最大规模样本分析,钟南山团队出品。,严重病例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严重病例(94.8%vs.72.2%,P钟南山团队首篇新冠病毒论文:新型肺炎最长潜伏期24天钟南山团队首篇新冠病毒论文:新型肺炎最长潜伏期24天临床结果进入ICU、需要有创通气和死亡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00%、2.18%和1.36%。,单变量竞争风险模型的结果

    2024-03-22 08:48
  • 钟南山回应“潜伏期最长24天”:1099例样本中仅有1例

    钟南山回应“潜伏期最长24天”:1099例样本中仅有1例 新华社北京2月11日电11日晚,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表示:有关我们团队关于1099例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特征的文章,这个研究是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计552家医院提供临床的数据,研究团队对患者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的。,这篇文章是一个预印版(preprintserver),预印版本身就需要征求更多的同行意见,按照预印版的官方要求,其信息并不能给媒体引用,也不能指导临床,必须要经过同行评议。,因此关

    2024-03-22 08:47
  • COVID-19十问

    COVID-19十问 但CT检查很有可能无法甄别COVID-19和其他病毒性肺炎,因此它并不能完全取代核酸检测,对临床医生来说,两者相辅相成,都是必不可少的[8]。,在1月1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也作出了一些说明,COVID-19是一种自限性疾病。,[12]10如何判定患者已经痊愈?《诊疗方案》中对解除隔离和出院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

    2024-03-22 08:46
  • 新冠病毒重男轻女偏爱中老年,元旦是第一个引爆点

    新冠病毒重男轻女偏爱中老年,元旦是第一个引爆点 在此基础上,他们还为潜伏期和感染期构建了几种敏感性分析设置,用来评估新冠病毒的传染性。,但如今回溯,李文亮医生向同学群发出警告正是12月30日,而一天后国家卫健委专家组也抵达武汉,正式介入调查。,也感谢各位在一线的抗疫战士,期待他们都平安归来~论文链接: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10.20021675v1Onemorething

    2024-03-22 08:46
  • 新冠病毒到底对患者的肺做了什么?

    新冠病毒到底对患者的肺做了什么? 随着病情进展,病灶增多并融合,范围扩大,多个肺叶出现小斑片,或者表现为弥漫性磨玻璃影及实变结节影。,”他表示,进一步解剖会帮助我们认识这个病的特点,同时要特别注意让患者气道通畅,相关研究还正在进行中。,对于其他危重症患者,CT已显示存在“白肺”,将来治愈后残留病灶会如何变化,目前因为没有很多的资料,尚无法定论。

    2024-03-22 08:41
  • ICU里的死亡阻击战:拯救重症患者选择谨慎用药

    ICU里的死亡阻击战:拯救重症患者选择谨慎用药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钟南山院士也做出了预测:新冠肺炎疫情到4月底会基本被控制。,所以我们强调对症治疗,把改善患者缺氧和保护脏器功能这两点做好,慢慢病人就会恢复。,所以现阶段不能指望它,而且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用了ECMO后就能明显降低死亡率。

    2024-03-22 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