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科学家发现新的演化模式:通过DNA表面的分子

2024-03-22 08:43
admin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19日消息,演化和自然选择发生在脱氧核糖核酸(DNA)水平上,因为基因突变和遗传特征要么保留下来,要么随时间而消失。但是现在,科学家们认为演化也可能发生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尺度上,不是通过基因,而是通过附着在基因表面的分子。

这些分子被称为甲基(methylgroup),它们会改变DNA的结构,并能开启和关闭基因。这种改变被称为“表观遗传修饰”,意味着它们出现在基因组的“上面”。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生物的DNA中都点缀着甲基,但像果蝇和蛔虫这样的生物在演化过程中却丢失了实现这一过程的基因。

另一种生物,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neoformans),一种普遍存在的酵母菌,在大约5000万到1.5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也丢失了甲基化的关键基因。但值得注意的是,以目前的形态,这种真菌的基因组上仍然具有甲基。根据1月16日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现在科学家提出了一个理论,认为新发现的一种演化模式使新型隐球菌能够在数千万年的时间里一直保留着表观遗传编辑记录。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教授、陈-扎克伯格生物中心(ChanZuckerbergBiohub)首席研究员HitenMadhani博士表示,这项研究背后的科学家并没有预计能发现这样一个保守得很好的演化秘密。

该研究小组之所以研究新型隐球菌,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酵母菌如何导致人类患上真菌性脑膜炎。据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一份声明称,这种真菌往往会感染免疫系统脆弱的人,导致大约20%的艾滋病相关死亡。Madhani和同事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来挖掘新型隐球菌的遗传密码,寻找帮助该酵母入侵人类细胞的关键基因。然而,当有报道称,这种真菌的基因物质可被甲基修饰时,研究小组感到十分惊讶。

Madhani说:“当我们知道新型隐球菌具有DNA甲基化时……我觉得,我们必须了解一下,我们完全不知道会发现什么。”

在脊椎动物和植物中,细胞可以在两种酶的帮助下向DNA中添加甲基。第一种酶是“DNA从头甲基化酶”(denovomethyltransferase),能将甲基附着在未修饰的基因上。这种酶在每一条螺旋状DNA链上都加入了相同模式的甲基,形成了对称的设计。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双螺旋展开,并由匹配的双链构建出两条新的DNA链。这时,“DNA甲基化维持酶”(maintenancemethyltransferase)会突然出现,把所有的甲基从原来的DNA链上复制到新形成的DNA链上。

Madhani和同事们通过观察现有的演化树来追溯新型隐球菌的历史,发现在白垩纪时期,这种酵母的祖先同时拥有DNA甲基化所需的两种酶。但是,在演化历史的某个位置,新型隐球菌失去了制造DNA从头甲基化酶所需的基因。没有这种酶,有机体就再也不能向DNA添加新的甲基了,而是只能用DNA甲基化维持酶来复制现有的甲基。

从理论上讲,即使是单独工作,这种维持酶也可以使DNA的甲基化无限期地存在——如果每次都能产生一个完美拷贝的话。

研究小组发现,实际上,这种酶在每次细胞分裂时都会出错,并失去甲基的踪迹。在有盖培养皿中培养时,新型隐球菌细胞偶尔会随机获得新的甲基,这与DNA中的随机突变类似。然而,细胞失去甲基的速度比获得新甲基的速度快了20倍。

研究小组估计,在大约7500代的时间里,全部甲基都会消失,使得维持酶无法再进行复制。考虑到新型隐球菌繁殖的速度,这种酵母在大约130年内就会失去所有的甲基。然而,现实恰恰相反,新型隐球菌保留了数千万年的表观遗传编辑。

Madhani说:“由于甲基化的损失率高于获得率,因此如果没有一种机制来维持甲基化,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甲基化系统将慢慢消失。”他指出,这种机制其实就是自然选择。换句话说,尽管新型隐球菌获得新甲基的速度比失去的速度慢得多,但甲基化极大提高了有机体的“适应性”,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竞争中胜过甲基化程度较低的个体。“适应”的个体比甲基少的个体更占优势,因此,新型隐球菌的甲基化水平在数百万年里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但是,这些甲基能给新物种带来什么样的演化优势呢?Madhani表示,甲基可能会保护酵母的基因组免受潜在的致命伤害。

转座子,也被称为“跳跃基因”,是一类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基因组中跳来跳去的DNA序列。它们还经常把自己插入非常“不方便”的位置。例如,转座子可以跳跃到细胞生存所必需的基因中间,导致那个细胞失能或死亡。幸运的是,甲基可以抓住转座子并将其固定。Madhani表示,新型隐球菌之所以维持了一定水平的DNA甲基化,可能就是为了控制转座子。

“没有哪一个单独的[甲基化]位点特别重要,但在演化的时间尺度上,整体的甲基化密度对转座子进行了选择,”Madhani补充道,“在我们的基因组中,情况可能也是如此。”

新型隐球菌的DNA甲基化仍然萦绕在许多未解之谜。根据Madhani在2008年发表的一项研究,DNA甲基化维持酶除了在DNA链之间复制甲基外,还可能影响着新型隐球菌对人类的感染情况。没有完整的维持酶,这种真菌就不能有效地侵入人体细胞。Madhani说:“我们不知道为什么需要这种酶才能有效地感染。”

DNA甲基化维持酶还需要大量的化学能才能发挥作用,并且只能将甲基复制到已复制DNA链的空白部分。相比之下,根据预印本网站bioRxiv上发布的一份报告,其他生物体内的这种酶不需要额外的能量就能发挥作用,有时还会与没有任何甲基的DNA相互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将揭示甲基化是如何在新型隐球菌细胞发挥作用,以及这种新发现的演化形式是否会出现在其他生物体中。(任天)

相关文章

  • 科学家利用计算机程序发现:遗传分子超百万种

    科学家利用计算机程序发现:遗传分子超百万种 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日的《化学信息与建模》杂志上。,DNA和RNA都是储存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使所有已知生命成为可能,但现在,数百万种其他化学物质被发现也具有同样功能。,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计算机程序,用以生成核酸样分子的化学式。

    2024-03-22 09:16
  • Y染色体父系遗传标记检测是什么技术?

    Y染色体父系遗传标记检测是什么技术? 来源:科普中央厨房|北京科技报时隔28年南医大命案告破,警方透露亲属DNA-Y染色体比对是破案关键。,不过DNA-Y染色体检验有父系遗传特点,因而可帮助警方发现案犯所在的家族,进而缩小排查范围。,与之相似,“白银案”中警方曾几次进行排查,收集当地指纹和DNA信息,累计人数16万,但案件仍然没有结果。

    2024-03-22 08:38
  • 重大发现!科学家观察到一种全新的DNA损伤修复方式

    重大发现!科学家观察到一种全新的DNA损伤修复方式 (如下图所示)注意看那两把大剪刀显然,FA通路用粗暴的方式帮DNA解了围,随后细胞还会启动其他机制去修复被剪断的DNA。,有研究表明,顺铂诱导的DNA交联损伤,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修复[5]。,(如下图所示)很显然,这个新的修复机制无需切断DNA,比FA通路安全多了。

    2024-03-22 08:34
  • 科学家破译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关键因素

    科学家破译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关键因素 来源:学术经纬《自然》子刊NatureMicrobiology今天在线刊登了一篇有关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研究论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全球目前至少有2.57亿人为HBV携带者,在东南亚地区疾病负担尤其严重。,针对其中一种核心成分DNA聚合酶δ,研究人员采用抑制剂aphidicolin进行处理,阻止了cccDNA的形成。

    2024-03-22 08:31
  • 争议研究:“不可能保存至今”的恐龙DNA被找到了?

    争议研究:“不可能保存至今”的恐龙DNA被找到了? 古生物学家曾经也面临过这个问题:1993年,在电影《侏罗纪公园》(JurassicPark)上映时,一些研究表示发现了中生代时期的DNA。,虽然在那之后,古生物遗传学发生了一些改变,但多个实验室能重复得到一致的结果,依然十分重要。,“这些都是非常难的问题,”Bailleul说,“但如果我们不断地尝试,将有希望找到大多数答案。

    2024-03-22 08:10
  • 古人类DNA对现代人影响很小

    古人类DNA对现代人影响很小 但这项在冰岛人身上寻找古代DNA的新研究,对上述许多说法提出了挑战。,与之前大多数研究不同,他们检测了整个基因组,这使其能够评估现代人类基因是否也在影响性状。,研究人员4月22日在《自然》上报道说,只有5个性状受到了古老DNA的显著影响。

    2024-03-22 08:06
  • 当我们讨论遗传时,可能误解了什么?

    当我们讨论遗传时,可能误解了什么? 谁说过存在“看电视基因”?我们当然可以随意打开或关闭电视,但是这个动作对不同人心情的影响有差别。,先天(遗传)影响并不是像木偶剧或者皮影戏演员那样操纵着我们,它只是一种概率性的倾向而已。,DNA差异并不是全部,但是在塑造我们的稳定心理特征方面,它比其他所有因素加起来都更重要。

    2024-03-22 08:02
  • 环状DNA测序工具面世 有望促进农业和癌症等领域研究

    环状DNA测序工具面世 有望促进农业和癌症等领域研究 来源:科技日报科技日报讯(记者刘霞)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14日报道,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生物学家发明了一种新工具,可对环状DNA进行测序,这将为科学家提供更丰富、更准确的数据,有望促进针对病毒、农业甚至癌症的研究。,我们的方法能对这些分子进行完整测序,并为我们和其他研究人员提供一种新工具,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在细胞中的实际作用。,”梅塔指出,新工具可能对农业科学家特别有用,因为许多农作物感染的病毒都拥

    2024-03-22 07:57
  • 地球首个生命或由RNA和DNA混合而成

    地球首个生命或由RNA和DNA混合而成 来源:科技日报科技日报讯(记者刘霞)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英国研究人员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关键组成部分可由相同原料制成。这表明,地球上出现的第一个生物或许并非由纯RNA或DNA组成,而由这两者混合而成。DNA和RNA对生命至关重要,它们是携带基因的分子,这些基因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尽管某些病毒使用RNA,但大多数生物的基因都由DNA构成。许多研

    2024-03-22 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