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有人病逝有人“无恙”,新冠症状为何如此莫测?

2024-03-22 08:45
admin

来源:中国科学报

疫情期间,一个个患病者的故事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有人症状轻微并逐渐自愈;有人病情突然恶化甚至英年早逝;还有的人已经感染,却因迟迟没有症状而成了“沉默的传播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症状,为何如此多样化?

症状多样、个别潜伏期长、有可能无症状传播——这个病毒的“狡猾”似乎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想。

对此,两位专家向《中国科学报》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的这些“狡猾”特征在病毒中都并不罕见,不容轻视,但也无须妖魔化。

同时,专家也警示:潜伏期长、隐蔽性强的病毒,最终成为常在传染病的可能性较大,呼吁大家要做好相关预案和准备。

《中国科学报》:人类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的情况,从没有症状,到轻症,到重症再到死亡都有——为什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症状表现如此多样化?什么因素决定了一个被感染者的结局呢?

▲北京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研究院教授何金生:

感染同样病毒的患者出现不同的结局,确实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遗传因素的差异也是存在的。

病毒感染宿主后,会唤起宿主产生包括干扰素在内的固有免疫应答机制,以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及体内的播散。

而干扰素的应答水平受病毒和宿主两方面的影响。

从病毒的角度,一定会抑制这种应答,这是普遍规律;从宿主角度来看,受遗传等因素影响,个体间的固有免疫应答水平是不一样的、随后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也是不一样的。

免疫应答的差异会影响病情的发展、转归和预后。

客观的说,此次影响新冠肺炎病情的因素比较复杂,年龄因素、基础性疾病、收治时间和医疗水平等都不能忽视,即使这样,个体遗传因素的影响也是存在的这在病毒性传染病中并不鲜见。

以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为例,在大多数人主要是引起黏膜和皮肤的局部疱疹,症状轻、不危及生命,但是在某些病人会出现致死性脑炎,现在认为这种致死性脑炎的发生和患者固有免疫应答通路上的相关基因存在突变有关。

另外,像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的儿童,绝大多数是没有脊髓麻痹后遗症的,但有极少数儿童会留下终生残疾。

现在也有观点认为,在这些后遗症儿童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当然,个体差异并非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还与是否有良好的卫生和运动习惯等有关。

目前大家热议的“细胞因子风暴”,也存在个体遗传差异的因素。

《中国科学报》:新型冠状病毒的“无症状传播”和长达14天甚至可能更久的潜伏期,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很大困扰,也给公众造成了一定不安。这是这种新病毒特有的杀手锏吗?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院长舒跃龙:

不是。很多病毒都存在这种无症状传播的现象。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与SARS差距并不大,平均潜伏期基本在一周以内。

▲何金生:

要论潜伏期长、隐蔽性强的病毒,HIV病毒一定名列前茅,其潜伏期在半年到15年不等,平均潜伏期在8-9年左右。并且艾滋病在潜伏期也是有传染性的。相比之下,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不算惊人。

《中国科学报》:鉴于隐性感染人群存在,我们目前看到的病死率等数据还准确吗?

▲何金生:

目前我们看到的数据是基于确诊病例的统计,病死率约为2.7%。实际病死率应该比这个要低,因为一定还存在大量隐性感染人群,没有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

可以通过血清学的方法分析感染2019-nCoV的实际人数。现阶段治疗病人、抗击疫情固然是第一位的任务,但作为疾病防控的重要工作,流行病学研究也应进一步加强,并尽快开展起来。

《中国科学报》:放眼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史,我们这次遇到的新型冠状病毒是否刷新了我们对病毒的认识?它能算得上是格外狡猾的“硬茬”吗?

▲舒跃龙:

新型冠状病毒的确很“狡猾”,但“狡猾”本来就是病毒的特性。

病毒的“狡猾”大大提高了防控的难度和成本,但人类对它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如果没有症状的人感染别人导致发病,我们可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把整个传播链搞清楚,然后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把传染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目前来看,我认为这个病毒还不算刷新了我们的认知。只是对于任何一种新发传染病,我们在开始阶段对它的认知都是有限的。

▲何金生:

新型冠状病毒确实是个“硬茬”,这与人群普遍易感和存在无症状感染者等有关。

但更具破坏力的,一是前期关于“传染病威胁性下降”和“防控措施完善有力”的不当宣传,使民众和政府官员对暴发大的疫情缺乏足够思想准备,大家盲目认为当年SARS那样狼狈的局面不会再现;二是具体的防控策略上,缺乏一套科学、管用的应急方案,在疫情应对初期未能坦诚面对公众的质疑,未能统筹好科研、疾控和行政之间的关系,没有发挥出各自的长处。

因此,面对疫情出现了措手不及、准备不足的问题,在遭遇战中,未能及时把握住早期控制疾病传播的机会。

病毒“狡猾”,但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自己。

《中国科学报》:看来人类并不缺少跟“狡猾”病毒斗争的经历。从这点来看,历史给了我们哪些经验和教训?

▲何金生:

历史上,潜伏期长、隐蔽性强的病毒,最终成为常在传染病的可能性比较大,难以像17年前的SARS病毒那样消失。

不能排除此次疫情演变成常在传染病的可能性,应有这方面的预案和准备。

此外,当年人们很快找到了SARS病毒的中间宿主果子狸。

而这一次,因为种种原因,人们探寻新型冠状病毒中间宿主的进程并不顺利。中间宿主不明确,在防控上存在隐患,有可能出现“死灰复燃”,也不利于我们弄清楚这个病毒的传播链和进化史,并据此加强对未来新发或再发冠状病毒的预警。

《中国科学报》:我们现有的防疫措施和力度,足够打赢这场仗吗?

▲何金生:

就我所知,目前的措施和力度是空前的、是最高级别的,SARS时期仅是封闭了感染者居住的小区,而这次采取了封城的措施,这也说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造成的实际影响超过了SARS。

这既与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特别是潜伏期或无症状者有一定传染性有关,也与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聚集度和聚集性活动的规模远超2003年有关。

从封城至今,在没有有效的防治药物的情况下,在确保社会发展、稳定的情况下,我们采取的防控措施是专业的、有效的,应该坚持、并根据疫情的变化进行调整。

在这个过程中,在疫情面前,没有谁能置身事外,大家都要尽己所能避免发生不应有的失误。

《中国科学报》: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措施?

▲舒跃龙:

监测病毒的变异。除了实时追踪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力和致病力之外,还要监测病毒是不是还会感染别的动物。

相关文章

  • 他们分析41个肺炎病例,发了一篇《柳叶刀》论文

    他们分析41个肺炎病例,发了一篇《柳叶刀》论文 而ICU患者在入院时D-二聚体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凝血酶原中位时间12.2s,中位D-二聚体水平为2.4mg/L),这或许能够帮助临床医生预测入院患者的病情进展。,抗病毒治疗:1月23日,之前被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艾滋病治疗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对他有效,服用后只用了一天体温就好转。,网络上总有人说:“这次疫情赶上了春运,一定

    2024-03-22 08:50
  • 9名患者基因序列分析再次指向新冠病毒起源于蝙蝠

    9名患者基因序列分析再次指向新冠病毒起源于蝙蝠 与杭州舟山市蝙蝠上采集到的病毒基因序列相似最高那么,2019-nCoV病毒到底从何而来?,研究者们给出了四个理由:第一,疫情于2019年12月下旬首次报告,当时武汉多数蝙蝠物种正在冬眠。,第二,华南海鲜市场没有出售或发现蝙蝠,而各种非水生动物(包括哺乳动物)可供购买。

    2024-03-22 08:50
  • 疫情之下,国内外社交平台如何精准辟谣?

    疫情之下,国内外社交平台如何精准辟谣? 从1月6日国家疾控中心内部发文,启动二级应急响应开始,有关此次肺炎的新闻和谣言开始齐飞,从喝高度酒能抵抗新型冠状病毒,到双黄连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等,其中不少谣言不乏有权威媒体的背书。,未来几周内,Facebook还会与更多合作伙伴获得数据联系,比如通过CrowdTangle之类的工具帮助用户了解如何在线讨论问题,从而更好地告知信息。,目前此项活动已经在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香港,日本,马来西亚

    2024-03-22 08:50
  • 检测“战疫”:11家创新公司在行动 背后都有VC/PE

    检测“战疫”:11家创新公司在行动 背后都有VC/PE 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报告显示,疫情发生以来,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管理人不仅捐款捐物,更是发挥基金作为投资方的影响力,在病毒检测制剂和系统研发生产领域,与投资企业一道快速反应,第一时间投入,共同挺身而出。,北极光创投投资企业卡尤迪紧急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免核酸提取RNA检测试剂盒获得权威机构验证,实现对新型冠状病毒在1分钟内加样快速筛查,由企业捐赠的仪器和试剂已由军科院

    2024-03-22 08:49
  • 疫情何时才会消失?最关键的是这个数据

    疫情何时才会消失?最关键的是这个数据 如果R01,传染病则会以指数方式爆发,一传十百千万,R0的数字愈大,疾病将越难以控制。,这些举措看起来日积跬步,每一步却都是争分夺秒、实实在在地降低着R值。,而钟南山院士在1月28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疫情什么时候达到高峰,很难绝对地估计。

    2024-03-22 08:49
  • 追本溯源——新型冠状病毒从何而来

    追本溯源——新型冠状病毒从何而来 这就提出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人类最初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发生在其他地方。,1月22日,《医学病毒学杂志》在网上发表了一篇由北京大学等高校合作的基因组序列分析文章。,然而,很多专业学者对这个推断持反对意见,因为蛇是爬行动物,病毒传染给人类的可能性不高。

    2024-03-22 08:48
  • 从普通感冒到致命肺炎,是什么决定冠状病毒的烈性?

    从普通感冒到致命肺炎,是什么决定冠状病毒的烈性? (目前,新冠状病毒死亡率约为2%,但随着疫情发展和更多病例被检测到,这个数字可能会发生变化。,”迄今为止,大多数死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都存在并发症,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继发性感染。,Fielding说:“虽然病毒仍然会在宿主内大量复制,但造成的危害变小了。

    2024-03-22 08:48
  • 朋友圈"CT替代核酸检测"传言引关注 当事医生回应

    朋友圈"CT替代核酸检测"传言引关注 当事医生回应 21财经APP陈红霞,高翔,李晗武汉报道因“强烈推荐CT影像作为目前新冠肺炎首选诊断方法”言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张笑春一夜爆红。2月5日下午,张笑春就自己日前的言论,首次进行公开说明。“我前几天在朋友圈中分享的观点,是根据科学依据及临床经验所得。”张笑春说,病毒核酸检测是最终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创诊断的金标准,然而检测结果“CT阳性、核酸阴性”的结果,可能影响临床排查。目前新型冠

    2024-03-22 08:48
  • 专家:新冠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同组不同种

    专家:新冠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同组不同种 新京报讯(记者肖隆平)2月9日晚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陈焕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属于SARS冠状病毒。这一说法引发舆论极大关注。随后,张焕春随后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表述是口误,准确表述应为“新型冠状病毒属于SARS相关冠状病毒”。对此,专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属于同“组”但不同“种”,是两种病毒,而其最终的分类地位,需要综合考虑病毒的生物学特

    2024-03-22 08:48
  • 继LG爱立信英伟达后,亚马逊因疫情退出MWC大会

    继LG爱立信英伟达后,亚马逊因疫情退出MWC大会 网易科技讯2月10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亚马逊宣布退出将于2月24日在巴塞罗那举行的2020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这对电信行业来说是个巨大打击,MWC每年可吸引超过10万名游客到来。美国当地时间周日,亚马逊发布声明称:“由于疫情爆发以及对新型冠状病毒威胁的持续担忧,亚马逊将不再参加2020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亚马逊原本计划通过其云计算部门AWS在会上大规模展示

    2024-03-22 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