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从普通感冒到致命肺炎,是什么决定冠状病毒的烈性?

2024-03-22 08:48
admin

自20世纪60年代首次检测到能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以来,我们已经发现了7种可感染人的冠状病毒——4种较为温和,而本世纪相继出现的3种(SARS、MERS与新型冠状病毒)却导致了致命的疫情。一些冠状病毒是如何演化出致命性的?为什么不同类型的冠状病毒在感染人体时,引发的症状、严重程度截然不同?与此前的冠状病毒相比,新型冠状病毒有着哪些特征?这篇文章将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剖析这些冠状病毒。

很多人可能对“冠状病毒”这个概念其实并不熟悉,但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曾被冠状病毒感染过。约五分之一的普通感冒,都是由4种较为温和的冠状病毒引发的。还有一些冠状病毒在特定的动物中传染。但至少在20年前,所有能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都比较温和,因此科学界对这类病毒的研究也较为停滞。

直到2003年,当研究人员检测出在中国引发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的病毒是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之前的平静被完全打破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微生物学家SusanWeiss表示:“当时,这个领域的所有研究人员都震惊了,他们开始真正关注这类病毒。”人们相信,SARS的暴发是因为一种原本在动物间传播的冠状病毒,通过果子狸传染给了人类。而2012年,另一种新的冠状病毒从骆驼转移到了人类身上,导致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再次证实了致命的冠状病毒可以从动物传给人类。最初在沙特阿拉伯暴发的MERS疫情造成858人死亡,致死率高达34%。

目前,研究人员几乎可以确认,SARS病毒、MERS病毒和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最初都来源于蝙蝠。对2019-nCoV基因组的分析显示,病毒RNA序列与一种存在于蝙蝠体内的冠状病毒相似度高达96%。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微生物家StanleyPerlman表示,在蝙蝠体内,这些冠状病毒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但不会导致蝙蝠患病。目前研究人员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更可能是通过某种中间宿主传染给了人。而此前感染人的冠状病毒似乎也都经历了这个过程。在这些中间宿主体内,冠状病毒经历多种基因变异后,基因多样性更高了。

究竟是哪些因素决定了冠状病毒何时、通过什么方式传染给人,以及传染性有多强呢?冠状病毒是如何造成这些感染的?为什么一些冠状病毒只会让感染者出现咳嗽症状,另一些却如此致命?从冠状病毒在17年前首次造成严重的全球健康威胁开始,科学家就一直研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从而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冠状病毒的结构

冠状病毒是一类具有包膜的单链RNA病毒,这意味着它们的基因组由一条单链RNA(而不是DNA)组成,而每个病毒颗粒还被包裹在一层蛋白质“包膜”中。所有病毒基本上都在做同样的事情——入侵细胞,控制细胞中的一些成分用于实现自身的复制,随后新的病毒从细胞中逃逸并感染其他细胞。

但是,细胞中修复DNA复制错误的机制并不会修复病毒RNA,因此RNA病毒基因的复制过程经常出错。在所有RNA病毒中,冠状病毒的基因组最长——由3万个碱基组成,病毒在复制时需要的碱基也就越多,出错的机率就会更大。因此,这些冠状病毒极易变异。由于基因组的频繁变异,冠状病毒可能会获得一些新的特性,如能感染宿主一些新的细胞类型,甚至获得感染新物种的能力。

冠状病毒颗粒包含4种结构蛋白,分别是核衣壳蛋白、包膜蛋白、膜蛋白和刺突蛋白。核衣壳是包裹病毒遗传物质的核心结构,它被包裹在由包膜蛋白和膜蛋白组成的球体中。而刺突蛋白形成了病毒表面的棍棒状突起结构。冠状病毒正是因为这些形态类似于树冠或日冕的突起而得名。这些突起结构与宿主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决定了病毒可以感染的细胞类型以及能够入侵的物种范围。

引起感冒的冠状病毒主要感染人类的上呼吸道,如鼻子和喉咙。而可能致命的冠状病毒则能感染人体的下呼吸道,如肺部细胞,大量复制并造成感染,引发肺炎。研究人员发现,SARS病毒能与一种ACE2受体结合,而MERS病毒与另一种DPP4受体结合,这两种受体在肺部细胞表面等地方均有发现。这两种受体在组织和器官中分布的差异,或许能解释这两种疾病的不同之处。例如,MERS比SARS的致死率更高,并且会导致更明显的胃肠道综合症,但MERS病毒的传染性并不强,这也可能与其感染的受体特征有关。

爱丁堡大学的病毒学家ChristineTait-Burkard说:“DPP4受体大量存在于支气管下部的细胞中,而人类的气道非常擅长滤除病原体。因此只有大量MERS病毒进入人体,才有可能使病毒到达肺部,感染人类。这也意味着人体需要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病毒环境中(病毒才可以到达肺部),这也是与骆驼密切接触的人感染MERS病毒的原因。”

相反,由于病原体在上呼吸道可以更容易地进出人体,因此在上呼吸道复制的病毒更具感染性。“病毒在不同温度下的复制能力也是重要影响因素,”Tait-Burkard她补充说,“由于上呼吸道的温度较低,如果病毒在这样的温度下更稳定,它们就不会进入下呼吸道。”无论从生物化学还是免疫学的角度考虑,下呼吸道对这些病毒来说是一种更具敌意的环境。

对2019-nCoV的分析表明,这种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一样,通过ACE2受体进入细胞。这项观察结果也与以下的事实符合:到目前为止,新型冠状病毒的致死性低于MERS。(目前,新冠状病毒死亡率约为2%,但随着疫情发展和更多病例被检测到,这个数字可能会发生变化。)

虽然不同的冠状病毒能利用相同的受体感染细胞,但可能导致的疾病却截然不同。NL63是一种能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它与SARS病毒能结合同一种受体,但仅仅会导致上呼吸道感染。而SARS病毒却主要感染人体的下呼吸道。Perlman说:“我们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另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心脏细胞表面也有大量的ACE2受体,但SARS病毒不会感染心脏细胞。南非西开普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BurtramFielding说:“这些研究清楚地表明,有其他的受体或辅助受体参与病毒的感染过程。”与一个受体结合只是病毒进入细胞的第一步。当一个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时,它们会一同发生形变,这时,其余病毒蛋白可能与细胞的其他受体结合。Fielding说:“为了提高进入细胞的效率,病毒在与主要受体结合之外,还可能与其他受体结合。”

逃避免疫系统

冠状病毒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们的“辅助”蛋白能帮助病毒逃避宿主的先天免疫反应,即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当细胞检测到病毒入侵时,会释放干扰素启动免疫反应。这些干扰素会干扰病原体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还会触发抗病毒的级联免疫反应,包括终止宿主细胞的蛋白质合成、诱导细胞凋亡。但其中大多数免疫反应也对宿主造成不利影响。“很多疾病的出现,其实是因为病毒导致的免疫性炎症反应以及产生的破坏性物质,”Weiss说,“病毒的毒性取决于:相较于保护作用,病毒诱导产生的免疫反应破坏性有多强?”

迄今为止,大多数死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都存在并发症,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继发性感染。一旦人体的先天性免疫系统忙于对抗病毒,其他疾病的症状可能会更严重,”Tait-Burkard说,“这也是为什么对有并发症的感染者进行治疗如此重要,我们需要给他们抗生素以阻止细菌性感染。”

针对人体用于清除病毒的免疫反应,一些病毒也演化出了相应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可能是不同冠状病毒间最大的差异。“虽然这些病毒关系密切,但它们具有不同的辅助蛋白,”Weiss补充说,这些冠状病毒“已经演化出了关闭人类内多种先天免疫反应的能力。”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蝙蝠能和冠状病毒共生,是因为它们不会像人类一样会对冠状病毒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蝙蝠抑制了体内多种触发免疫反应的信号分子,因此它们不会生病,”Tait-Burkard说,相比于强烈的免疫反应,蝙蝠保持着恒定的低水平免疫反应,这可能促进了病毒的演化,“蝙蝠体内具有稳定的干扰素表达,因此筛选出了那些能够逃避这种免疫反应的病毒。蝙蝠是一种非常好的筛选宿主,而能在其体内存活的都是那些善于隐藏的病毒。”

但是,研究人员对冠状病毒辅助蛋白的了解还远远不够。“这些辅助蛋白从一些病毒中取出,这时病毒的生长不会收到影响,”Perlman说,“你可能会认为,如果这种蛋白是导致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关键分子,那么将其清除,人体的免疫反应就会获胜。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些辅助蛋白会影响冠状病毒的致命性。他们对SARS病毒的研究表明,去除辅助蛋白并不会改变病毒的复制效率,但会降低致病性。Fielding说:“虽然病毒仍然会在宿主内大量复制,但造成的危害变小了。”

Tait-Burkard表示,冠状病毒具有纠正基因错误的能力,但它们会忽略基因组的某些特定区域。因此,冠状病毒的基因组中存在两个极易发生突变的区域,即编码刺突蛋白和辅助蛋白的基因区域。Tait-Burkard说:“由于冠状病毒会尝试与新的受体结合以逃避免疫反应,因此冠状病毒在两个基因区域产生的很多复制错误,会促进病毒演化。这也是为什么冠状病毒由一个物种传染另一个物种的能力很强。”

相关文章

  • 他们分析41个肺炎病例,发了一篇《柳叶刀》论文

    他们分析41个肺炎病例,发了一篇《柳叶刀》论文 而ICU患者在入院时D-二聚体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凝血酶原中位时间12.2s,中位D-二聚体水平为2.4mg/L),这或许能够帮助临床医生预测入院患者的病情进展。,抗病毒治疗:1月23日,之前被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艾滋病治疗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对他有效,服用后只用了一天体温就好转。,网络上总有人说:“这次疫情赶上了春运,一定

    2024-03-22 08:50
  • 9名患者基因序列分析再次指向新冠病毒起源于蝙蝠

    9名患者基因序列分析再次指向新冠病毒起源于蝙蝠 与杭州舟山市蝙蝠上采集到的病毒基因序列相似最高那么,2019-nCoV病毒到底从何而来?,研究者们给出了四个理由:第一,疫情于2019年12月下旬首次报告,当时武汉多数蝙蝠物种正在冬眠。,第二,华南海鲜市场没有出售或发现蝙蝠,而各种非水生动物(包括哺乳动物)可供购买。

    2024-03-22 08:50
  • 疫情之下,国内外社交平台如何精准辟谣?

    疫情之下,国内外社交平台如何精准辟谣? 从1月6日国家疾控中心内部发文,启动二级应急响应开始,有关此次肺炎的新闻和谣言开始齐飞,从喝高度酒能抵抗新型冠状病毒,到双黄连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等,其中不少谣言不乏有权威媒体的背书。,未来几周内,Facebook还会与更多合作伙伴获得数据联系,比如通过CrowdTangle之类的工具帮助用户了解如何在线讨论问题,从而更好地告知信息。,目前此项活动已经在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香港,日本,马来西亚

    2024-03-22 08:50
  • 检测“战疫”:11家创新公司在行动 背后都有VC/PE

    检测“战疫”:11家创新公司在行动 背后都有VC/PE 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报告显示,疫情发生以来,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管理人不仅捐款捐物,更是发挥基金作为投资方的影响力,在病毒检测制剂和系统研发生产领域,与投资企业一道快速反应,第一时间投入,共同挺身而出。,北极光创投投资企业卡尤迪紧急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免核酸提取RNA检测试剂盒获得权威机构验证,实现对新型冠状病毒在1分钟内加样快速筛查,由企业捐赠的仪器和试剂已由军科院

    2024-03-22 08:49
  • 疫情何时才会消失?最关键的是这个数据

    疫情何时才会消失?最关键的是这个数据 如果R01,传染病则会以指数方式爆发,一传十百千万,R0的数字愈大,疾病将越难以控制。,这些举措看起来日积跬步,每一步却都是争分夺秒、实实在在地降低着R值。,而钟南山院士在1月28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疫情什么时候达到高峰,很难绝对地估计。

    2024-03-22 08:49
  • 追本溯源——新型冠状病毒从何而来

    追本溯源——新型冠状病毒从何而来 这就提出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人类最初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发生在其他地方。,1月22日,《医学病毒学杂志》在网上发表了一篇由北京大学等高校合作的基因组序列分析文章。,然而,很多专业学者对这个推断持反对意见,因为蛇是爬行动物,病毒传染给人类的可能性不高。

    2024-03-22 08:48
  • 朋友圈"CT替代核酸检测"传言引关注 当事医生回应

    朋友圈"CT替代核酸检测"传言引关注 当事医生回应 21财经APP陈红霞,高翔,李晗武汉报道因“强烈推荐CT影像作为目前新冠肺炎首选诊断方法”言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张笑春一夜爆红。2月5日下午,张笑春就自己日前的言论,首次进行公开说明。“我前几天在朋友圈中分享的观点,是根据科学依据及临床经验所得。”张笑春说,病毒核酸检测是最终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创诊断的金标准,然而检测结果“CT阳性、核酸阴性”的结果,可能影响临床排查。目前新型冠

    2024-03-22 08:48
  • 专家:新冠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同组不同种

    专家:新冠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同组不同种 新京报讯(记者肖隆平)2月9日晚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陈焕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属于SARS冠状病毒。这一说法引发舆论极大关注。随后,张焕春随后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表述是口误,准确表述应为“新型冠状病毒属于SARS相关冠状病毒”。对此,专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属于同“组”但不同“种”,是两种病毒,而其最终的分类地位,需要综合考虑病毒的生物学特

    2024-03-22 08:48
  • 继LG爱立信英伟达后,亚马逊因疫情退出MWC大会

    继LG爱立信英伟达后,亚马逊因疫情退出MWC大会 网易科技讯2月10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亚马逊宣布退出将于2月24日在巴塞罗那举行的2020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这对电信行业来说是个巨大打击,MWC每年可吸引超过10万名游客到来。美国当地时间周日,亚马逊发布声明称:“由于疫情爆发以及对新型冠状病毒威胁的持续担忧,亚马逊将不再参加2020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亚马逊原本计划通过其云计算部门AWS在会上大规模展示

    2024-03-22 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