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中国特色的流量生意 直播电商还能火多久?

2024-03-22 09:03
admin

文/李丰

来源:峰瑞资本(ID:freesvc)

围绕流量、电商,这些年诞生了很多热词,比如今年最火的直播电商、私域流量。在我看来,这些热词都是解决流量焦虑的方法论。回顾过去8年互联网流量的变迁简史,以及其背后长出来的商业,我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规律和事实,希望能与你交流分享。

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

网红电商是个长久的商业模式吗?

媒体和流量的变化是如何影响电商的?

微博之于小米,微信公号之于知识付费,短视频之于美妆,流量与商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现在对ToC企业来说最难的地方在于,即使挑对了品类,也得把产品、内容和广告变成一件事,并且要适合在占用户时间增长最快的媒体类型中展现?

巨头的隔阂,如何带来了有中国特色的流量生意?

希望能带来新的思考角度。欢迎在文末分享你的看法。

01/

创业热词背后的流量焦虑

在创投行业,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很多热词,以至于有时候你还来不及想清楚某个名词对自己有什么用,和自己有什么关联的时候,下一个词又出现了。

从2015年到现在,出现过网红电商、新零售、无人零售、社交电商、小程序电商、社区团购、直播电商、短视频电商、会员电商等多个热门词汇。

毫无疑问,每一波热词都会产生新的价值,能给创业公司提供流量机会或者创造新模式。但是,每一波热词的价值空间是不一样的。直白地讲,有些热词所带来的机会是阶段性的。

最近很多CEO找我讨论“私域流量”,不管其背后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它肯定存在阶段性的红利,需要思考的是,它的天花板有多高。如果你回归到普通用户的视角,试想一下,作为一个普通人,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你愿意公号,还是短视频、长视频、互动视频,又或者是电影、连续剧。

这句话背后有一个简单普世但不好用的核心事实是,所有商业的唯一目的都是为了占用你的时间。关于人的总变量当中,唯一不能增推出朋友圈。刚开始朋友圈的效率比微博高,你觉得发现了一块宝藏,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刷朋友圈上。很快,朋友圈和微博面临同样的挑战:内容同质化严重,效率变低。

过了4个月,你刚感觉朋友圈营养不够、效率不高的时候,微信推出了微信公众号。掌握各种知识、能写文章的人,全都迎面朝你涌过来,要给你写东西,你激动万分。

尤其在2014年到2015年初,你一定订阅了非常多的微信公众号,当然,现在你可能取关了很多,只保留了少数。

现在,我们订阅的内容基本上包括这几类:你喜欢/关注的某些专业领域中你认可的内容、一些可信来源的微信公号的内容、一些深度报道类长文章、能和你的精神诉求产生共鸣的内容。

可以说,微信公号这波红利基本已经到头了。用户转移到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的时候,谁赚到了商业化流量的钱?又是谁持续下去,到今天仍然在繁荣?

在公众号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最适合公众号长文章内容的新行业,那就是知识付费。

在微信公众号刚起步段子内容大行其道时,罗振宇的“罗辑思维”用60秒的心灵鸡汤语音,从段子类内容中脱颖而出。毕竟用户不会只想看段子。

罗振宇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没有止步于同一种内容形态或同一种内容深度,迅速捕捉到了用户下一个阶段的需求。继语音内容之后,“罗辑思维”推出了系统性介绍图书的内容,后来又做了得到App,推出系统性的线上专栏课程,现在又延展到线下的“得到大学”。它在内容上的迭代完美对应了上两轮媒体形态的演变和用户需求的变化。

可以说,每一次的媒体变化几乎都是以段子内容开始,以系统化的泛知识传播(教育)收尾。

3)2018年转移到短视频

从2018年开始,用户又把时间大量分配到短视频上,关注了很多搞笑娱乐账号与小哥哥小姐姐们发布的视频。

彩妆起来了。它赶上了化妆这个需求年轻化、大众化的过程,也凑巧赶上了短视频时代。短视频是最利于展现彩妆产品的方式。你只需要几十秒甚至几秒,就能对比妆前妆后的样子,甚至对比左脸带妆右脸不带妆的效果。作为结果,品牌很容易就能把广告内容和销售变成一件事。直白地说,这就像在短视频里公号的红利期,出现了罗辑思维(后来的得到)这种跟着用户需求和行为迁移而变化的内容公司,理论上短视频时代也会出现符合短视频传播形态的泛教育类公司。因为几乎每一次的媒体变化都会带来泛知识和泛教育的机会。如果这类公司能赋予产品泛娱乐化或者游戏化、互动化的特性,就更妙了。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性。

4)转移到国产剧、国产电影

虽然现在文娱投资挺冷的,大家也说明星的日子不好过,但是近几年有一个小趋势:用户花在国产剧和国产电影上的时间和钱都在变多。

具体而言,以前几乎只看美剧韩剧的年轻用户,从2014年、2015年开始,花更多时间看国产剧。除了电视剧,大家对国产电影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大概从2017年底、2018年开始,国产电影占用户看电影的花销显著升高。今年,可能用户在影院看的电影差不多一半多都是国产的,这在三四年前几乎很难想象。

援引文娱大数据提供商艺恩咨询的数据,截至2019年12月6日17时,中国内地电影票房过亿影片80部,其中国产影片41部,占比超50%;过十亿的15部,国产占10部,占比更是达到了67%。此外,今年票房排名前五位的影片中,有4部是国产片。

当用户的时间更多地投入到国产剧、国产电影上时,这里头也是有流量红利的。三只松鼠就“占”到了便宜。2016年,用户的时间刚刚往国产剧上转,国产剧的商业价值还没有被充分兑现,三只松鼠就在《欢乐颂》等爆款剧中做广告植入,起初成本是几十万块朋友圈、微信公号上。一年前,你的很多时间又被用在看短视频上。

第二:新的媒介平台的商业化。

用户的时间发生大规模转移之后,就意味着用户所使用的媒介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然而,通常在用户的时间最快转移的阶段,反而是新的媒介平台商业化不好的时候。因为它还处在增长阶段,平台需要做大量的尝试,才能将迁移过来的用户时间变现。这个时候,谁先进去利用用户时间分配的转移来做变现并且做得适合传播,谁的机会就大。

第三:适应新媒介的品类和服务。

某一类流量发展到瓶颈期后,最适合这种媒介传播的商品和服务会有变现的机会,这些商品和服务往往是以前没有被很好解决过的品类。比如,在短视频时代已经被验证的美妆。

03

如何判断一个热词的商业价值大小?

以“网红电商”为例

中国的网红电商兴起于2014年前后,那时网红电商100%是用户时间分配转移的红利。在微博上,用户除了“十万个冷笑话”之外,终于刷到一些跟自己感兴趣的生活方式、生活品质相关的意见领袖(KOL),非常开心。

彼时,网红电商发展的基础设施也开始成熟。2013年4月,阿里入股微博之后,微博连接电商的效率高了很多。在此之前,KOL们卖货卖得很痛苦,他们在微博发布内容之后,还得让用户主动搜索淘宝店铺,这个过程会导致很多的用户流失。

问题是,如果永远有阶段性的流量红利,为什么网红直连了电商,让整个链路效率变高之后,“网红电商”这个著名的商业模式没有导致非常多的如涵“网红电商第一股”上市,也没有创造出几十个“什么值得买”?

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是另一个问题:网红电商这个热词的商业价值有多大,如何判断它的商业价值大小?

早期,张大奕等头部网红主要售卖自有品牌。现在的网红电商更像是广告商或者说直播电商,想想时下最火的李佳琦和薇娅。网红电商早期和当下的主要区别在于,早期是网红在卖自己的产品,现在更多的是网红帮用户发现好东西和新品牌。

与早期的电视购物相比,被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社交电商、小程序电商会遇到跟直播电商相似的挑战。每一波新流量里,能容纳的偏中间业务和导购业务的公司数量和规模都是有限的。破局的关键是,要么变成真正意义上的电商,要么为用户提供更大、更长期的价值。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是,不久前,主业“带货”的李佳琦也对外透露要创立个人品牌。

中国的消费升级的历程还短,美国走完了两圈消费升级。用户被教育过两轮之后,他们在大部分情况下知道自己要什么。美国现在产生媒介流量的KOL们,绝大部分是售卖自有品牌,而不是带货商。比如Rihanna的FentyBeauty和KylieJenner的KylieCosmetics.(更多关于中国消费升级的见解,详见《李翔×李丰:2亿新增城镇人口的消费觉醒,谁来“收割”?》)

为什么李佳琦卖不动不粘锅?说明中国用户开始变成熟了,用户相信他对化妆品很了解,认可他是洞悉女生心理的,但很难相信他是懂锅的专家或者很懂做菜。

用户界定他的专业程度、专业特性就在美妆方向上。李佳琦=口红=美妆≠不粘锅

现在国内的网红电商、直播电商更多是在媒介业务层面推荐商品,它的效率变高,是因为直连了电商这个数据化方式。这是不可忽视的时代因素。

残酷的现实是,所有媒体流量的变化与用户时间分配的变化都是暂时的。

如果你周围10个人中有8个人都在讲某一个词,说明这个词已经被广告商们虎视眈眈地注意到了,你应该去发现下一个还没有被广义讨论、有价值洼地的词汇。正如PeterThiel之前的忠告:“你之所以要对这些热门词汇保持警惕,是因为热门词是秘密的对立面,是所有人都明白的东西。”

04

中国特色的流量生意

中国的流量生意大戏里,少不了商业巨头浓墨重彩的戏份。在中国,通常变现效率高的平台与流量平台之间,一直有隔阂。比如,百度不让淘宝抓取图片和价格信息,同理阿里也不让百度这么干。微信和淘宝、微信和头条之间也有各种互不允许,因此也没少掐架。

国外没有这样的事。Facebook没有不让Amazon做广告,Amazon也没有禁止Google调取自己的产品链接。

国内商业巨头之间的不通和隔阂,带来了一类具有中国特色的流量生意。

2011年,微博快速崛起,成为近半数的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2012年春节后,两家做流量生意的公司数据一路飙升,增长曲线几乎一模一样,迅速开始融资。它们做图片电商生意,把微博的流量导进自己的电商平台,通过图片再把流量分发回淘宝。

2012年底,腾讯投资了其中一家公司。2013年上半年,阿里入股微博,微博直接能链接到淘宝,它们之间的隔阂消除了。那时,很多用户转移到微信,微博的流量已经趋平,依托微博向淘宝导流,效率不高了。

于是,这两家公司开始转向另外一个开放的、巨大的流量洼地QQ空间。它们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是QQ空间广告商的前两名。

2013年8月,淘宝推出了严厉的封杀政策,切断了这两家公司带来的广告流量,它们只好各自转做电商。从导流到做电商,是个跨度很大的事情。两家公司的转型很不容易,在2016年合并成了一家,两年之后它们上市了。

这两家公司是蘑菇街和美丽说。

合并之前,它们的起起伏伏都与流量平台和变现平台之间的隔阂有关。它们的启动是因为微博和淘宝不互通。微博和淘宝连接之后,它们又利用淘宝和腾讯之间不能互通,找到了QQ空间。

合并之后,蘑菇街和美丽说的挑战并不是能不能一起做生意,而是如何让用户相信它们跟淘宝相比有更大的优势。

历史在一遍一遍地重演,巨头之间的阻隔作为中国商业的典型现象会长期存在。微博和淘宝曾经有比较小规模的阻隔,QQ空间和淘宝之间有中等规模的隔阂,微信和淘宝之间的豁口可以视为鸿沟,因为这两个商业体都是庞然大物。

巨头之间的隔阂是创业者可以利用的阶段性机会。依托微信生态的社群电商、小程序电商这些流量方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淘宝不能接入微信平台造成的。拼多多也是利用了这个鸿沟,通过在微信中布局社交电商而崛起。

但是,现实中存在两种打破巨头之间隔阂的可能性:一种是巨头们自己破冰建桥;另一种是用户认知成熟了,把沟壑填满。一旦这两种可能性出现之后,创业者所依赖的模式就会在规模和持续性上遇到挑战。

所以,利用巨头之间的隔阂起步的商业模式,需要尽早把商业的主轴转到更长期的用户价值创造上。而解决用户价值问题的关键,与中国宏观市场的发展状况有关,也与全链条的供应链效率提升有关。

信息转载自网络,更多相关信息请点击:营销推广http:///

相关文章

  • 京东代运营公司哪家好(电商代运营公司top10)

    京东代运营公司哪家好(电商代运营公司top10) 1.唯品淘公司成立于2013年3月杭州唯品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为品牌提供全域全链路服务的电商生态运营服务商,由原天猫资深专家小二创办,公司的核心成员是来自于阿里巴巴、淘宝的内部资深小二,最快时间帮助客户整合电子商务资源,助力品牌与销量提升。,4.青木科技青木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11年,是个双总部的六星级服务商,准备分别设立在广州、上海,而且在桂林、温哥华、杭州、香港设有分子公司

    2024-03-18 09:30
  • 京东商家违约赔偿标准是什么?

    京东商家违约赔偿标准是什么? 那么京东违约无货赔偿标准是什么?京东违约无货赔偿标准是什么?双方交易达成后如消费者投诉商家延迟发货成立,则京东除依据京东平台规则对商家进行处理外,同时按照如下规则处理:在线支付订单及货到付款订单,若消费者发起投诉后,商家表示商品无货或未按时发货,商家须向消费者支付该商品实际成交金额的百分之三十作为违约金(最高不超过500元,最低不少于5元),该违约金将以京东京豆形式(京豆赔付比例以京东平台公示信息

    2024-03-13 19:20
  • 京东京喜怎么样?个人可以入驻吗?

    京东京喜怎么样?个人可以入驻吗? 在京东上也推出了京喜平台,很多人都想要知道京东京喜这个平台怎么样,同时也想要去了解该平台可不可以个人入驻呢?我马上就为各位揭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京喜的高速发展,并不只表现在双11、双12这样的大促节点上,而是已经成为稳定的常态。,从11月18日到12月18这一个月时间内,京喜平台每天的订单量能够稳定在百万以上,可见京喜这个新兴的社交电商平台,已经具备可持续发展后劲。

    2024-03-13 19:15
  • 京东便利店利润有多少?做便利店有好处吗?

    京东便利店利润有多少?做便利店有好处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各种品牌的便利店,琳琅满目的商品,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在众多的品牌中,京东便利店相信不少小伙伴都了解过的吧,他是著名电商平台京东旗下的机构,吸引了很多商家加盟,那么京东便利店利润有多少?京东便利店的利润与市场是有关系的,如果在当地市场有很多的消费者信赖京东的品牌,那么便利店的营业额是比较高的,一天几千块是很基础的,如果以40%的利润算,一个月赚个几万块也是比较轻松的。

    2024-03-13 19:14
  • 618是什么日子? 618的来历是什么?

    618是什么日子? 618的来历是什么? 甚至连中信银行、中国移动、恒大地产、永乐影业、乐视云计算、果壳网等也加入其中,借微信、报纸等多种渠道发声,让618变成了一场覆盖金融、电讯、房产、娱乐、科技等多个行业的“年中狂欢”。,618原本是京东的周年庆,不过各大电商网站看到这样的盛况,并不想市场都被京东抢走,因此纷纷都开始搞618活动,比如说天猫618——天猫粉丝狂欢节等。,久而久之,618就发展成了中国的购物狂欢节,每到这一天中国网友们都

    2024-03-13 19:12
  • 京东便利店怎么盈利?发展前景大不大?

    京东便利店怎么盈利?发展前景大不大? 对京东商家来说,肯定也希望能够入驻京东的便利店,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这样也可以占据更大的市场,但是也有不少卖家还不知道京东便利店到底是怎么盈利的。,1、将电商的用户体系引入到新零售行业,提高整个新零售行业的交易效率。,譬如,你将来在京东便利店或者引入京东ERP系统的终端零售购物,付款结账你只需要上报手机号,系统会在额度内自动从你京东账户结账,超过额度,你手机上确认下OK,连扫码也不用了,方便

    2024-03-13 19:11
  • 京东便利店怎么样?做便利店有些好处?

    京东便利店怎么样?做便利店有些好处? 在我们生活中,会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便利店,而京东现在作为电商的一大巨头,也在将电商引入到新零售行业。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京东便利店到底怎么样了,做便利店又有哪些好处了?京东便利店怎么样:1、超市品牌化。大家都知道日本的全家,711,我对这类便利店的感受就是店里商品的价格比一般商店的都要高,比如一块7块钱的巧克力,全家卖的话,标价就是9块钱。但是这类商店还是很火爆,就是因为大家对这样的牌子有信赖

    2024-03-13 19:10
  • 京东企业购怎么入驻?京东企业购有哪些模式?

    京东企业购怎么入驻?京东企业购有哪些模式? 还有一种是采销模式,这种比较适合线下商家,商家只需要提供货物就行了,然后把货物发给京东仓库,最终商品的卖价,需要参加的活动,也都由京东说的算,商家没有运营权。,在这种经营模式下,如果想要赚到钱,就必须依赖京东的采销经理了,如果得不到采销经理的支持,商品就无法大卖。,京东企业购主要就是针对企业采购开辟的一个板块,他入驻难度还是比较大的,需要公司实力强大,大家如果想要加入京东企业购的话,就需要满足以上

    2024-03-13 18:57
  • 京东直播为什么人那么少?京东为什么要做直播?

    京东直播为什么人那么少?京东为什么要做直播? 现在很多电商平台都在积极的做直播带货这方面的业务,因为直播带货的热度太高了,类似于李佳琦等这种顶流的带货主播,他们一场直播的带货金额是多少个店铺的营业额了,那么京东直播为什么人那么少呢?京东直播为什么人那么少?直播行业,越来越成熟,平台越来越多,基本上已经饱和,现在是粉丝经济,粉丝多的人,要么做的早,要么做的精,对于直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直播的头部收入已经被分的差不多,剩下的就是众多普通直播主播,

    2024-03-13 18:48
  • 京东上面的拼购店怎么样?京东拼购在哪里?

    京东上面的拼购店怎么样?京东拼购在哪里? 消费者们都喜欢在京东平台中购物,京东这个平台还是非常的受大家的欢迎,京东旗下还有京东拼购店的业务哦,京东上面的拼购店到底怎么样呢?下面为大家进行相关的介绍哦。京东上面的拼购店怎么样?即京东旗下的拼购业务,它与主站、全球购构成京东电商的三大核心业务。主站与全球购(即传统意义上的商城)兼顾电脑端与移动端,而拼购则专注移动端。知舟电商了解到,去年京东拼购更名为“京喜”,正是上线全新打造的社交电商平台。京

    2024-03-13 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