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俊宇
来源:深几度(ID:deepchanpin)
65岁。卧槽,听着就可怕。
这个数字由一个25岁的年轻人来讨论有些荒腔走板。但你姑且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年轻人对未来的思考。他在思考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他在推敲这个毫无意义的问题:
世界会不会变得更好?自己会不会变得更好?
这样的发问迷茫中带着恐惧,恐惧里有几分怀疑,怀疑下充满悲观。悲观后,归根究底,还是一个年轻气盛的灵魂在对未来反复揣测构想。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说:那年我21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看着身边人一个个变成挨了锤的牛。没人希望自己也变成挨了锤甚至还煽了蛋的牛。
即使它可能是某种必然。
一
《腾讯大家》前几天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是《能做到65岁的工作越来越少了》。
文章议题主要是四点,在全世界范围内,劳动机会在不断减少。知识的更新迭代在加快。高强度的用工模式。结构性的失业。
我不否认这四个论点。且不说65岁,把时间缩到40岁,可能也是如此。这是每一个大厂员工都在思索的问题:40岁之后到底要去做什么?
这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摆在面前时,你竟发现,几乎没有几个人真正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或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后发现毫无结果,还徒增焦虑于是刻意选择逃避。
上个月见到两个三十出头年富力强的大厂中年人,他们颇为嘲弄地问我,想不想来我们这儿上班?或许有一天写到不想写了,可能就会来吧。
但当我反问,“你们40岁打算做什么”时,俩人一时语塞。是啊,都不知道40岁要做什么,遑论65岁。
当然,这也正常。中国互联网从1995年诞生至今不过25年。互联网行业真正成为热门选择,从2010年开始算起,也不过10年。
制造业人口分流,互联网承载了一部分就业人口。坐在格子间办公的职员,跟八十年代在车间踩缝纫机的工人真的没什么本质不同。只是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社会进步而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今年5月发布了一则名为《制造业岗位都去哪了》的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大批制造业人口减流。分流到了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和商用服务业。
仔细看这份表格会发现,所谓的“互联网行业”并不存在。
严格说互联网行业,其实只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互联网平台创造的就业,分散到了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和商用服务业。
打个比方,滴滴员工,只有那些搞IT、搞技术的人才算是严格的互联网人。其他岗位的人被划分到了服务业就业人口,而且还划分到了不同种类的服务业。
我这话的意思是,很多互联网人引以为傲的“公司梦想”,在这张表格上无非体现成了不同领域的“就业人口”,仅此而已。
接下来的话更残酷。仔细官方对互联网行业的定性更心凉:
“服务业已接替制造业成为新的“就业海绵”,但从细分行业来看,其可持续性不容乐观……高端服务业已是服务业中第二大就业来源,但年均新增就业不到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三分之一,且不具备吸纳大量中低端劳动力的能力。
互联网平台经济所拉动的就业增长存有不确定性……许多互联网企业仍处于亏损和烧钱阶段,相关就业岗位有“虚高”的成分;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网络直播、网约车等行业都曾因宽松的监管吸纳大量就业,但随着监管收紧,其就业增长的不确定性加大。”
我简单翻译下这两段吧。
1、互联网公司虚高爱烧钱,不确定性太大,并不鼓励大肆发展,还要增强监管;
2、互联网公司没创造真正稳定持久的就业,和当下发展阶段不匹配,要脱虚入实;
这篇报告甚至怀疑,中国“过早去工业化”,对未来长远竞争不利。
其他国家诸如德国、日本都走过了制造业就业比重高达30%-40%的阶段,但中国最高不到20%。因此倡导就业人口回流到制造业。
我们几乎可以断定,互联网行业过去几年的飞速增长,绝对不可能继续存在。互联网行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处于为制造业、服务业服务的状态。
说白了,焦虑也没用,踏踏实实干活儿,不要急功近利。过去几年投机窗口已经不存在了。互联网行业甚至要做好养老人的准备,公司里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年纪大的员工。
没有一代人会成为奇迹,该吃的亏都得吃,该走的路都得走,回归均值往往是常态。
当年你爹妈在工厂里踏踏实实干到了五六十岁,你大概率可能也得在互联网公司里踏踏实实干到五六十岁。
互联网公司里以后甚至可能会见到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他们拖家带口,无法全心工作,却可能长久占据中层,让年轻人颇为不满,但这才是一个正常社会该有的样子。
一代人终将年轻,但总有人会老去。你现在怎么对待那些中年同事,未来年轻人就会怎么对待你。反过来,中年社畜莫欺少年穷,把人家往死里压榨,年轻人不容易,多教育他们,带他们成长。
还是互相多点理解和同情。是吧?
二
互联网人40岁中年危机的问题,美国互联网行业在世纪之交早已经上演过一次。这个社会议题当时《纽约时报》等一批媒体都已经讨论过了。
当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人口普查局调查显示,大学毕业6年后,57%的计算机科学毕业生从事程序员工作;15年后,这一数字下降到34%;20年后,这一数字下降到19%。相比之下,土木工程的数字分别为61%、52%和52%。
1998年6月,《纽约时报》刊载了一篇名为《NowHiring!IfYou'reYoung》的文章,这标题我暂且翻译为《招聘!如果你是年轻人》吧。
文章主题大概是,美国互联网行业当时年龄歧视猖獗,狡猾的HR往往避开那些中年人,死命压榨一帮刚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和现在中国几乎没太多区别。
以至于美国当时有这样一个词:aRed-bullinducedheartattackby40amitigationstrategy——红牛引发心脏病的40岁受害者。
10年后的2009年,一批混不到管理层的美国程序员在论坛支招,说要找PlanB。大概意思这几点。
1、别羡慕那帮中层管理人员,他们天天文山会海、政治斗争,其实过得没你开心;
2、找家不受气的公司呆着,得打磨技术,银发经验会一点点体现出来;
3、一定要学会说“不”,和那帮不懂技术不懂业务的傻逼抗争,体现专业价值;
4、学习、学习、持续学习,养好身体、平衡家庭工作的关系,甚至得以家庭为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后,美国在酝酿移动互联网浪潮,美国一批老程序员可以躲在小公司里磨技术。
美国这帮老互联网人后来怎么样了?我们不妨去后来美国兴起的Reddit论坛、Quora看看大家是如何重新讨论40岁中年危机这个话题的。
在Quora上,真正焦虑中年危机的是一帮印度人,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平衡度不如欧美员工。但是有经验的人是这么说的:
“做聪明的工作而不是艰苦的工作,显然会提高你工作的准确性。教与学是一个供求博弈。进入软件行业的人将向有丰富经验的人学习。因为你丰富的经验,会保持平衡。”
三年前的2016年,Reddit论坛上重新出现了一篇名为《Programmers:Beforeyouturn40,getaplanB》(《程序员:在你40岁前,做好B计划》)的文章。
这篇文章下面的跟帖不再像十多年前一样焦虑了,不断有人在说自己的经验。
我们不妨看看一些程序员老哥是怎么谈论自己如何渡过或者预备渡过中年危机的。
有位老哥说,我已经45岁了,仍然很强壮,在工作或面试中还没有遇到年龄歧视的问题。那一次会到来,但我相信这不会是年龄歧视,而是我自己停止学习新事物的失败。
另外一些人则是跳出了公司,去做咨询工作,为企业提供外脑服务。有些年轻程序员甚至更鸡贼,25岁就开始考虑如何规避中年危机的问题了。
有位25岁的年轻程序员说,我每天做多了事情就会筋疲力尽,谢天谢地,我在一个蛮闲的岗位工作,我可以选择我喜欢的那些事情不断尝试,通过各种角度、侧面去了解我所在的行业。
最牛逼的莫过是一位60岁的程序员,他在HackNews上说,他的职业生涯一直在写代码,从来没有在薪水上遇到过停滞,到现在还在写代码。
他一直在抵制成为管理层,也抵制管理层推动的一些傻逼行为。他不建议成为任何编程范例的专家,因为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建议说,要做多面手,尽可能多学习。这位程序员老大爷在COBOL、BASIC、FORTRAN、C、C++、APL、Java、Python、Perl、Cyl、Culjule和各种汇编语言中进行了专业编码,每一种汇编语言都很有可能成为专家。
60岁还在一线作战,大多数中国人大概想都不敢想。但是你去看看美国那些白发苍苍的程序员、记者,哪个不是用专业主义守住了自己的内心。
有意思的是,有人评论说:这个帖子是2009年的,暗讽说话题太久远。
下面有人回复说:那有怎么样呢?
是的,中年危机这个问题,迟早存在,是每一代人都必将面临的问题。
10年前的话题,放在今天,照样不过时。
三
如果说把中国互联网行业和美国互联网行业都比做人的话,美国互联网已经接近40岁的不惑之年,中国互联网还是个25岁左右懵懂无知充满焦虑的孩子。
1983年,美国国防部研制成功了TCP/IP协议,Internet诞生。1994年,中国通过一条64K国际专线才接入国际互联网,中国互联网才诞生。
1997年6月丁磊创立网易,1998年2月张朝阳成立搜狐网,1998年12月王志东创立新浪,1998年11月马化腾、张志东等五位创始人创立腾讯。
如果这么算时间,中国第一批互联网公司不过诞生20年而已。22岁大学毕业扎入互联网行业,现在年纪最大的一批人不过40岁出头。他们刚刚迎来中年危机。
焦虑很正常,尤其是在现在寒冬的环境下,让人不敞亮的新闻越来越多。今天这家公司倒闭了,明天那家公司裁员了,后天985、996、035、251、404了。
那天在互联网金融中心门口的瑞幸咖啡站了10分钟,观察每一个年轻人的表情。二百多号人只有一个姑娘是在笑,其他人几乎都心事重重的样子。我真的很想知道那个姑娘为何而笑。这个片段这不断强化了三个月来我每天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事业和奋斗固然重要,可两者也必须带来意义感,两者它究竟是不是割裂的?
但我渐渐觉得,它并不是割裂的。坦率说,《能做到65岁的工作越来越少了》,这篇文章其实是个伪命题。
第一,对于机械性、流程性的工作,若是有养老金拿,没人愿意干到65岁。
第二,对于创造性、自己喜欢的工作,其实不受年龄限制。
活久一点,尽量活久一点。身体是自己的,工作是公司的,踏踏实实熬到65岁,时间会给你一切。别拼死拼活直接导致猝死了。我们无非是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构筑属于自己的工作、生活和意义感。知道自己真正的方向所在。
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在《何为真正生活》中提到了两个年轻人的内在敌人。
一个是当下生活的激情。追求娱乐快感,瞬间放纵。
另一个则是追求成功的激情。让自己变得富有,获得权力,追逐野心。
前者是在消耗我们的生命,后者在燃烧我们的生命。两者都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
这里不得不提到《柏林日记》作者威廉·夏伊勒的故事。
当时德国人威廉·夏伊勒整日在纳粹的阴影之下做记者,他经受着愈来愈加严苛的审查,每一天都发现这里坍塌了一块自由,那里又坍塌了一块自由,他在日记里写到:
“阴影总是存在于所有人的生活当中,就像永远也不消散、酝酿着暴风雨的阴云一般。我们经常尝试着将自己与这些完全隔离。我们发现了三处避难所:我们自己和我们的书……“精神正常的”其他一些人……柏林周围的湖泊和树林……”
说白了,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避难所。这个避难所能让我们在惊涛骇浪中镇定自若,在庸常生活中自得。哪怕大厦将坍,我们依旧毫无畏惧。
德语中有两个可以翻译为“工作”的名词。一个是Beruf,一个是Arbeit。
前者翻译为中文是,天职、志业、天職、职志。
Beruf代表了宗教意义上对一份事业的笃定。Arbeit仅仅只是一份临时的工作。它并未包含太多信念,只是挣份工资而已。
归根究底,人还是需要找到一个可以称作是Beruf的东西。你可以用Arbeit养Beruf,说白了,就是花钱养理想。
我非常喜欢《海上钢琴师》里这个画面,1900这位没有名字的钢琴师孤独而又自由,哪怕他有机会走下即将沉默的船只,望向远方的大陆,他却依旧选择呆在船上。宁愿一生孤独,不愿像其他人一样在大陆上随波逐流——这其实也是德语中所说的Beruf。
Beruf可能需要花很长时间找到,但它会让你的心灵感到平静。
找到你的Beruf,荣耀上帝的荣耀。
信息转载自网络,更多相关信息请点击:营销推广http:///
相关文章
-
“互联网+”战略是什么?,互联网产业?
互联网对第一产业的渗透也已经开始,比如本来生活网改变了农业原有的销售模式。,广度上:“互联网+”正在逐渐渗透进第三产业,形成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等新的产业液态,此外,“互联网+”也开始向第一和第二产业进军,比如工业互联网正在逐渐走进设备制造、能源和新材料等工业领域,创新生产方式,推动传统工业的转型发展;农业互联网也正在逐渐向生产环节渗透,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4-03-18 10:00 -
电商渠道和传统营销都适合什么农产品?
产品举例:有机牛奶(常温奶)、褚橙、松茸等。,此类产品如果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即可成为榜首类产品,比方做林地散养土鸡蛋、有机杂粮、阿克苏有机冰糖心苹果等等。,现面向触及农业产业链企业打开事例搜集、招商协作,团购征订。
2024-03-14 16:11 -
五招教你如何把握农村电商机遇
互联网+的新年代,“工业品进村和农产品进城”和互联网+萍水相逢。传统电商在乡村电商范畴不接地气,一些电商平台都没有深化了解乡村的电商所要处理的根本问题。乡村电商是一个将开拓的蓝海,那么该怎么把握乡村电商机会呢?1、 乡村市场潜力无限 电商进乡村实际上是城市电商过于饱满,各大电商都要途径下沉方面做好工作才干维持自身的生长,京东和阿里等电商就挑选了从客户需求型转向了主动推送需求,京
2024-03-14 16:10 -
不懂自媒体的生意人不是好微商!
我,一个即将迈入30岁人生大关的80后老腊肉,曾经也胸怀梦想、满腔抱负,却始终觉得郁郁不得志。,我该庆幸这个年龄,还好梦想还在、力量还有,一切都不算晚,互联网浪潮里,机会永远为有追求的人准备着。,微商本应是个褒义词,不要被浮躁的气氛带偏了方向。
2024-03-22 22:17 -
2017从事微商,直销,团队裂变的方向在哪里?
到了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几乎所有行业都在通过裂变营销来推广。比如从最开始的传销,直销,微商,金融,实体产品,培训,商城,直播,滴滴打车,优步……只要是牵涉到推广都在通过裂变营销来推广。因为他们都看到的是从10变100,100变1000,1000变10000……每个人都是看到这美好的结果。为了易于传播,裂变营销在互联网上通过叫做“分享经济”,所以在整个互联网上到处都充斥着这个名词。几乎所有人都被这
2024-03-22 21:59 -
阿里巴巴马云:未来三十年将属于传统企业
“如果过去二十年属于互联网企业,未来三十年将属于传统企业,传统企业会因互联网而发生裂变、重构和创新。”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日前举行的2015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作出上述表示。在当前制造业困难重重的背景下,马云预测,未来三十年将是中国制造的巨大机会,消费数据将决定工厂生产什么,而非工厂生产引领消费,这也意味着B2C将向C2C进行转移,带来生产和成本的巨大变革。“未来的制造业变革不是今天简单意
2024-03-22 21:41 -
微商到底怎么玩?
就像我前天文章里写的,每个行业都有套路,别人能当吃瓜群众,从业者你不能。,在互联网上做项目,要从某一个需求维度划分出一批人来。,操盘微商组成:操盘手及他的小团体,产品,销售渠道(代理),顾客。
2024-03-22 21:29 -
微信时代每个人都不能成为孤岛
当全世界都成为一个小村庄的时候,一切都在发生变化,而这个变化就在于“万物互联”。,同样,当商业发生了改变,生产难道又能独善其身吗?,在微信时代,每个人都不再是一座孤岛,ott软件正通过社交化的力量,将每一个孤悬的岛屿彼此连接。
2024-03-22 21:14 -
舌尖上的美食指尖上的营销 如何搭建一个微餐饮网站
在中国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吃”在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2014年移动互联网、O2O大爆发时代,随着移动智能手机快速普及和配置迅速提升,现代人越来越追求生活的方便与快捷,“吃”也不例外。顾客追求轻松愉快的订位订餐等用餐体验,商家追求提升口碑、节约成本和提高回头率。餐饮行业如何结合互联网突破传统餐饮经营瓶颈,在竞争林立的对手中有所突破,创寻新的服务方式和提高业绩?对于希望涉足电子商务领域,
2024-03-22 21:13 -
如何应对微商新业态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建议
微商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整合期三个阶段,即将步入成熟期。,5.1目前微商主要群体是大量未经工商注册和实名认证的团体和个人、这就使得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时,难以取证和维权;5.2微商的商业模式混乱和市场不规范;例如:,传统层级分销、粉丝社群微商、生活服务式微商、第三方微店等商业模式层出不穷,而在客户维护、渠道管理、支付系统、信用制度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标准和规范;5.3微商如果管理不善会导致变
2024-03-22 20:48
热门标签
-
生死时速2019:公关危机下的企业管理者
2024-03-22 09:08
-
老牌商企“触网”难在哪 数字化成分水岭
2024-03-22 09:08
-
曝麒麟1020芯片代号巴尔的摩 5nm加持
2024-03-22 09:08
-
刷淘宝动态评分应该如何掌握?怎么刷?
2024-03-22 09:08
-
网络互助八年,终被巨头收割
2024-03-22 09:08
-
首个研究而非寻找外星世界的项目:CHEOPS宇宙飞船
2024-03-22 09:08
-
淘宝怎么样做优化才能稳定质量分?
2024-03-22 09:08
-
淘宝嘉年华有什么好处?如何报名淘宝嘉年华活动?
2024-03-22 09:08
-
速卖通订单被取消有什么影响吗 订单从哪里来 速卖通
2024-03-22 09:08
-
淘宝双11报名条件有哪些?报名成功后商家需要做什么?
2024-03-22 09:08
-
淘宝网店为什么需要优化?有什么目的?
2024-03-22 09:08
-
YouTube打击恶意行为:禁止发布性取向相关侮辱内容
2024-03-22 09:08
-
索尼全新手机摄像头传感器技术将大幅改善对焦模糊
2024-03-22 09:08
-
这家靠视频融资的公司,正在走向自己的结局
2024-03-22 09:08
-
淘宝嘉年华活动有用吗?商家如何迎接淘宝嘉年华?
2024-03-22 09:08
-
淘宝卖家宝贝点击率如何提升?
2024-03-22 09:08
-
贝索斯渲染中国科技"威胁":美国不想要公平竞争
2024-03-22 09:08
-
双11预售时间是多久?双11预售商品审核前必须放下架吗?
2024-03-22 09:08
-
最伟大却并不存在的数学家:尼古拉·布尔巴基
2024-03-22 09:08
-
美国银行:5G iPhone三年内为高通贡献40亿美元收入
2024-03-22 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