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5G商用元年:87万用户尝鲜 制造业应用占比近4成

2024-03-22 09:12
admin

21世纪经济报道夏旭田,缴翼飞北京报道

“信号良好,车距4.6米,航向-2.14,进入自动驾驶模式,启动!”对讲机下达指令后,载着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一辆北汽福田图雅诺与其他三辆车列成一队,如雁阵般出发。

11月20日的北京亦庄户外,车队在约半个操场大的测试场整齐划一地直行、转弯,绕场数周,车上没有司机,只有兀自转动的方向盘以及副驾上盯着中控屏的安全员。

这是基于5G的队列自动驾驶试验,项目负责人、北汽研究总院高级主任工程师李彪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由于5G时延可达毫秒级,可有效统筹车队行驶并保持安全距离,在卡车长距离运输时,更能有效降低风阻与人力成本。“第二辆大概减少8-10%能耗,第三辆15%左右,编队越多能耗降幅越大;重卡都要配2-3名司机,而我们只需要配一名安全员即可。”

不远处的亦创会展中心内,世界5G大会如火如荼。今年6月发放5G牌照后,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此后不到半年时间中,5G在各个领域的探索已呈“遍地开花”之势。

继10月底推出5G套餐不足一月,中国5G套餐签约用户已达87万,5G应用在手机、超高清视频、VR/AR等C端率先发力,不过这面临着室内覆盖薄弱、成本高企、以及来自光纤宽带的竞争,在5G时代,管道化的流量收费模式已难以为继,5G亟需凭借其差异化的网络服务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而后者目前仍不甚清晰。

以万物互联为己任的5G真正的主战场在B端,尤其是工业互联网。目前工业正面临着5G的无线化改造,这有望赋予生产极大的灵活性与柔性;但从封闭网络走向开放,也必然面临着更严峻的安全挑战。

在5G完整标准尚未成熟,网络建设仍在推进之时,5G尚未找到真正的杀手级应用,其原因在于:运营商与各个垂直行业存在行业壁垒,通信企业无法精准掌握各行各业的痛点;而垂直行业对5G的需求则呈碎片化、模糊化态势,数据归属权上的顾虑也影响其拥抱5G的意愿。

作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5G需要破除这些垂直壁垒,满足各行业的差异化需求,进而形成可持续的商业闭环,这需要时间、信任与耐心。

单纯的流量模式难以为继

“手机行业为5G的到来已做好了准备。”11月21日的世界5G大会上,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宣布,小米将在未来一年至少发布10款5G手机,为迎接“换机潮”的到来,其在北京的百万台产能“超级工厂”即将投产,每分钟生产60台手机。

中国移动终端公司副总经理汪恒江预计,2020年中国5G手机将超过百款,市场规模超1.5亿台,到明年年底,5G手机价位将下探至1500元,进而成为手机市场主流。

通信领域专家付亮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5G的应用推广是个长期过程,目前国际上已冻结的R15标准已为eMBB(大带宽)应用做好了准备,运营商也有充足的经验,因而,5G有望在C端率先突破,进入规模商用阶段。

超高清视频是C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4K/8K视频为用户带来了极致的视觉体验,同时也为网络带来了挑战,而大带宽的5G对超高清视频具备充足的承载能力。

不过,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理事长张文林坦言,产业界对5G如何在超高清应用中实现商业价值仍心存疑虑,“很多人都在犹豫和迷茫,变现模式非常落后,4K频道的开通仍以不收费为主,但给用户的内容质量很差,其实你的内容、收费模式设计得好的话,用户是愿意购买更好体验的。”

应当正视的是,5G在C端面临着光纤宽带的竞争。截至今年6月,中国有线宽带入户已高达43475万户,其中百兆带宽以上的占比为77.1%,现有的百兆甚至千兆光纤已能满足4K/8K等大带宽的传输需求,后者在成本上更具优势。

此外,室内覆盖一直是蜂窝无线通信技术的痛点,通过宏站天线对打来实现住宅覆盖效果较差;相较以往通信,5G使用的频率更高,信号的穿透性也更差。

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强调,进入商用阶段的5G必须找到标志性应用与设备,在他看来,C端的标志性应用设备可能是高清云VR/AR。

VR用户可接受的头部运动到图像显示的最大时延是20ms,否则视觉和位置的差异会产生强烈的眩晕感;5G的时延更小,能满足这一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VR头显设备的便携性较低,主要应用场景仍在室内,对移动性要求并不高,而网络与终端成本的高企是其普及的重要挑战。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奚国华指出,当前5G亟需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找到能持续发展的盈利点,而普华永道研究则显示,仅有1/3互联网用户愿意为5G支付更多费用。

在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看来,通信领域曾开创了全球最成功的商业模式,即按时长和距离付钱,而到3G、4G时代,全球的电信运营商逐渐走向管道化,流量成为网络服务的收费载体,进入5G时代,简单的流量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一方面,中国移动用户的渗透率已高达112.2%,增长乏力且ARPU逐年下降,今年前10月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增速为83.6%(已连续多月回落),移动通信业务收入(7490亿元)更是下降了3.5%。流量增加收入下滑或将常态化。

另一方面,管道化的流量模式无法支持5G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供给。田溯宁指出,今天的移动网络全是“普通道路”,既没有“高速公路”,也没有“巷间小道”,但共享单车需要广覆盖与低功耗,工厂愿意为更低时延的连接付费,进入物联网的5G必须基于不同场景提供差异化服务。

他指出,5G网络的一个核心理念是切片化,为银行、工厂、家庭等不同场景提供不同服务,并根据带宽、时延、功耗等指标制定多元化的商业模式,推动流量经济走向价值经济。

工业物联网安全直逼生产一线

在C端营收疲态尽显的背景下,B端应用将成为5G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中国信通院院长刘多认为,工业互联网将是5G应用的主战场,目前,中国“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类型已达20种以上,在中国5G应用项目行业分布中,AR/VR行业占10%,超高清视频行业占8%,智慧医疗行业占11%,而制造业占比则高达37%,具体应用以信息采集、远程控制、视频监控、产品检测为主。

中兴通信高级副总裁王翔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近两年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及利润增长持续放缓,工业企业呼唤5G数字化变革带来的新动能;同时,传统工业生产中信息传送和处理环节薄弱,信息孤岛林立,5G有可能改变这一情形。

他将现在的工业比作感官迟钝、神经纤弱、智商发育不足的“低能人”,“最大的短板就是工业神经网络太细,这限制了采集侧的功能发育,同时没有大量经验性数据的输入工业智能也难以进化。5G有望改变这一现状,现在5G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工业连接的无线化与可移动性问题。”

华为中国区市场部负责人黄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当前工业领域的连接绝大多数仍然是固定线路的现场总线,这对工业生产的灵活性造成诸多限制。5G在机器视觉、智能制造等工业领域潜力巨大,其关键在于实现了无线化替代,大幅提高了生产的灵活性与柔性。

“有线方式下,工厂设备的连接范围、移动空间,产品摆放方式与形态都是严格设定的固定值,产品换代往往需要复杂而成本高昂的产线调整;5G的无线化连接不但能提高生产效率,更为柔性制造提供了可能,以满足不断变化而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黄岳表示。

他介绍,华为、中移动与阳泉煤矿近日利用5G已实现了井下开采的无线化改造,相比有线方式,这大幅提升了矿车开采效率,减少了设备故障率与安全事故。此外,通过5G的无线化改造,宁波港一个码头的六台龙门吊已能同时运转,而在此前线缆控制时,考虑到安全和控制的复杂度,这一码头最多只能同时开两台龙门吊。

根据华为的预测,从2022年到2026年,5GIIoT(工业物联网)的平均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64%。

然而,多位受访专家均认为,在工业领域,现场总线将与5G长期共存,5G走入工厂仍面临着严峻的安全挑战。

奇安信集团行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裴志勇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此前工控系统都是完全和外界隔离的,在一个封闭的网络环境中风险相对可控。但在5G网络中,安全问题变得异常严峻:一方面,在5G开放性网络中,安全的突破口变得越来越多,任何一个接入到5G网络中的设备都可能成为入侵点;另一方面,5G核心网为了实现高速、低延时的多元性能,核心网部分下沉至靠近用户、基站的边缘侧,因而面临更大的风险。

同时,他指出,5G在工业领域出现安全问题也面临着高得多的代价,黑客对海量的工控系统和业务系统发起的攻击将直逼生产一线,5G网络一旦遭受攻击可能会出现工厂紊乱、停水断电、甚至核电站故障等现象,因此企业对其应用要谨慎得多。

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局长赵志国也表示,5G应用打破了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边界。网络安全与工业、能源、医疗等实体经济生产安全问题交织,5G产业链引入了更多参与主体,各类主体之间的安全界面和责任也更为模糊,这对5G的网络安全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杀手级应用亟需打破行业壁垒

尽管当前市场上已出现了大批5G应用的示范案例,但必须清醒的事实是,截至目前,5G还未出现杀手级的应用,后者对5G走向大规模应用至关重要。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汽车工程协会理事长李骏看来,车联网最有机会成为5G的首个杀手级应用,“低时延、高可靠、可移动,5G+汽车是最具颠覆性的完美组合。”

这在业内有一定共识,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也表示,车联网或许成为5G技术最早的应用。ABIResearch预测,到2025年5G连接的汽车将达到5030万辆,车联网将在2025~2030年之间大幅增长。

车联网的典型场景包括编队行驶、自动驾驶、远程驾控等。在与DSRC分庭抗礼多年之后,基于蜂窝网络的C-V2X正在成为车联网的主流,这包括基于4G的LTE-V2X与基于5G的NRV2X。由于具有更低的时延,5G在车联网中的应用备受青睐。

不过,5G在车规级的应用上还有一定距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王云鹏指出,通信行业都认为5G能达到10毫秒的时延,而根据其在房山做的测试,目前5G还达不到这一要求,现在只能达到50毫秒;此外,丢包率也需要进一步降低。

另一个问题在于国际标准的缺失。华为公司联通系统部高级经理竺向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现在的标准R15只能支持eMBB(增强带宽),支持uRLLC的完整标准R16要到明年才能冻结,“这对低时延的应用是有制约的,虽然各方在这一场景上开展了很多应用探索,但大都没在商业上落地。”

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指出,5G标准尚未成熟,网络建设仍在推进,面向行业落地时会发现很多技术不成熟的问题,其杀手级应用的探索需要时间,不能急于求成。

他认为,当前最大的问题是,跨界融合并不充分,运营商与各个垂直行业存在壁垒。通信企业不能精准定位各行业的痛点;垂直行业用户对于5G网络也不够了解,有些垂直行业开放程度低,引进5G技术意愿不高,存在信息孤岛和行业壁垒的问题。

奚国华也指出,当前5G与垂直行业供需不匹配的问题非常突出,“我们做了些调研,总的感觉是前途是美好的,但是现在还是有很多现实问题,尤其是5G在工业互联网应用中出现需求碎片化、模糊化的现象,很多企业并不清楚5G到底要干什么,还有信息归属权的顾虑,加上目前5G在B2B上的商业模式并不清晰,这阻碍了5G的推广与应用。”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世界5G大会上表示,要认识到5G应用于物联网需要循序渐进,因为物联网的关键在物而不在网,各方的跨行业合作需要时间,但他认为,5G的发展不必纠缠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中国要避免“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5G的杀手级应用不是凭空出来的,很多应用是在实践的数据基础上逐步摸索出来的,运营商把网建好、把规则定好、把平台搭好,应用自然会生长出来,把路铺好,自然会有车来开。”华为中国运营商市场部部长杨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好在是,至少在各类展会上,各行各业对5G仍保持着充足的热情。5G的明星效应吸引了大批与之有关的消费级与行业级应用场景的展示。

世界5G大会的一位展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5G为太多领域提供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目前,其在绝大多数领域仍处探索和验证阶段,已有商业合同的很少,形成清晰商业闭环的更是少之又少。不过,各领域都基于技术可行性展示了一些应用案例,因而“展示很多、落地很少”。

“在技术落地的初期,这是很正常的。一旦有一天,大家在展览上都不再说5G了,或许就意味着,那时的5G已经真正落地了。”他说。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信息转载自网络,更多相关信息请点击:全网营销http:///

相关文章

  • 京东双12有没有超级补贴?补贴详细介绍!

    京东双12有没有超级补贴?补贴详细介绍! 京东的双12活动,很多人都是想着去参加,因为觉得在这个购物活动里面折扣和补贴,那么超级补贴到底有多少呢?估计大家都想知道,特别是电子产品,比如这个手机,下面就把具体的补贴信息分享给大家!12月5日,京东暖暖节5G手机福利专场,包括Apple、华为、荣耀、小米、OPPO、vivo等大牌星机齐聚,触底全网底价,为用户带来惊喜折扣价。,钟爱新机的用户同样有福利,iPhone 11系列抢优惠券立享12期白

    2024-03-13 18:42
  • 京东如何运营双十一从而启动5G战略合作成立5G生态联盟?

    京东如何运营双十一从而启动5G战略合作成立5G生态联盟? 2015年,阿里巴巴将成为苏宁易购的第二大股东后,双方就开展了系列深入合作;并在2016年11月重庆猫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注册,法定代表人为苏宁易购总裁侯恩龙。,而电商企业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一风口,在京东与荣耀针对5G服务达成深度合作后,天猫和苏宁则选择联手出击。,京东方面表示,此次双十一将会着力推广5G产品及相关5G服务内容,为消费者带来更多5G手机首发和促销活动。

    2024-03-22 18:41
  • 网上赢了不给提说国际线路波动造成游戏注单无法接收数据丢失未回传不让提怎么办 创业

    网上赢了不给提说国际线路波动造成游戏注单无法接收数据丢失未回传不让提怎么办  创业 随着联网形态的新变化将更等应用需单独备份)、携带相关购机凭证,前往附近的华为客户服务中心进行检测6.如果非以上场景,请您按照如下步骤排查:(1)请确保手机卡未欠费停机可以通过拨打电话进行确认如果您的手机卡欠费,请您充值话费后再尝试联网(2)请确保移动数据开关已打开请您从手机屏幕顶部下划呼出快捷菜单,查看移动数据图标是否已点亮(3)请确认设置的默认移动数据卡是可以上网的手机卡若您使用了两张手机卡,请

    2024-03-22 13:50
  • 邬贺铨详解5G产业:1秒下电影并非核心应用

    邬贺铨详解5G产业:1秒下电影并非核心应用 新浪科技讯11月19日上午消息,2019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今日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发表演讲称,一秒钟下载一部电影并不是5G的核心应用,1G-4G面向个人通信,5G扩展到产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方面应用。,谈及5G对汽车的影响,邬贺铨表示,5G可以让车到车、车到云等连接,提高车辆安全性,与此同时还可以实时掌握车辆数据,提高运输效率。,此外,基于5G+AIoT+区块链的产品溯源,可以避免人为篡

    2024-03-22 09:18
  • “烫手”的5G手机,让这个小行业迎来大机会

    “烫手”的5G手机,让这个小行业迎来大机会 这种VC应用范围广泛,特别适用于高度空间受到严格限制的环境中,如笔记本电脑,工作站和网路服务器等。,这意味着,生产5G手机所需的热管或VC每月需求在1,500万支以上,旺季高峰更大,行业未来几年处于高红利期。,随着行业红利到来,,预计2020年开始中石科技有望最先受益,一方面在苹果份额、ASP也不断提升,量价齐升。

    2024-03-22 09:18
  • 停售华为3款5G手机?中国移动:不实消息 正常销售

    停售华为3款5G手机?中国移动:不实消息 正常销售 原标题:停售华为3款5G手机?中国移动:不实消息正常销售11月18日,有多个自媒体声称中国移动已将华为Mate30(5G)、Mate30Pro(5G)和Mate20(5G)三款5G终端从一级营销库内暂时撤下,明天营业厅或将不再销售这三款手机。,新京报讯(记者许诺陈维城)11月18日,有多个自媒体声称中国移动已将华为Mate30(5G)、Mate30Pro(5G)和Mate20(5G)三款5G终端从

    2024-03-22 09:18
  • 6G专家组成员:速率是5G的10至100倍 预计2030年商用

    6G专家组成员:速率是5G的10至100倍 预计2030年商用 来源:澎湃新闻原标题:专访6G专家组成员:建议从七方面探索6G,技术上无倾向性5G还未普及,6G的研发已经开始。,虽然5G还未普及,但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欧盟国家和地区都已在紧锣密鼓地开展6G的相关工作。,”6G预计2030年进入商用阶段今年10月,任正非在接受科威特国家新闻社记者采访时透露,6G和5G华为是同步做的。

    2024-03-22 09:18
  • 周鸿祎:离开场景谈5G是虚,离开安全谈5G是空

    周鸿祎:离开场景谈5G是虚,离开安全谈5G是空 5G时代,不仅万物互联,一切还可编程,这给了黑客渗透、攻击的手段。,但5G+带来的整个数字化建立在软件基础之上,接入软件本身复杂度增加,例如代码行数更多,逻辑结构更加复杂,未知漏洞也会越来越多。,“黑客发送攻击前,总会出现异动,我们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驱动的分析引擎,在浩如烟海的数据中去寻找和研制网络异常行为,进行实时分析,认定确实有问题后,进行实时阻拦。

    2024-03-22 09:18
  • 北京市经信局:五环内5G基站部署年底基本完成

    北京市经信局:五环内5G基站部署年底基本完成 北京5G产业发展情况如何、未来将有哪些应用场景?就此,新京报记者专访了北京市经信局总工程师顾瑾栩。,北京地区三大运营商内部人士均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在北京五环内和郊区城区等地,已经实现较好的5G信号覆盖。,■探访六地实测5G网速1分钟下载43首歌11月19日15时,新京报记者兵分六路,分别在北京邮电大学、火器营、奥林匹克公园、建国门桥、国贸、新京报社进行现场5G测速。

    2024-03-22 09:17
  • 院士陆建华:移动网络架构面临挑战 会从5G到无G

    院士陆建华:移动网络架构面临挑战 会从5G到无G “所以说,规模能换能力这个思维是要改的,否则它会制约移动网络可持续发展。,他也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是研究移动网络时代的新架构,比如天地一体化创新网络。,天地一体化网络发展按需覆盖新模式,将空间资源聚焦至动态适应业务,从而适应业务时空尺度的不均匀性,大幅度提升资源利用率;未来也从5G走到无G,将来靠软件升级、靠模型中心组织形成新的代际,制成未来丰富的应用。

    2024-03-22 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