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运营
首页
首页
电商
正文
疫情之后,朋友成了她最反感的“微商”
2024-03-22 22:09
前几天在朋友圈刷到了好友A的动态,发现经常吐槽微商的她,也开始在朋友圈发广告卖货了。
禁不住好奇,我私信问她最近的生意状况。
A说她原本开在小区附近的母婴店,因为疫情原因关门歇业了,店铺租金照样交,押了一堆货又卖不出去,收入一下子变成了负。
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压力,无奈的她只能在朋友圈开始卖货,各种办法去变成了自己曾经最嫌弃的“微商”。
A感慨地说:
“做了微商之后才发现之前的自己是多么自以为是和无知。
真不能看不起任何行业,多的是你看不懂的赚钱门道!”
疫情爆发后,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危机,不说中小企业,就连很多大企业也直呼快撑不住了。
17年前的非典,刘强东把中关村的实体店搬到线上;马云在全公司被迫在家隔离时,嗅到了C端购物的需求,于是创立了淘宝……
同样,面对此次危机,很多企业开启了“”,把原本线下的业务,都搬到了线上。
有很多企业要求员工做“微商”,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发布公司产品及优惠信息。
虽然员工怨声连篇,但不少企业却因此得以“咸鱼翻身”,仅靠微商模式就把销售额做到了跟疫情爆发前持平的水平,甚至超过。
例如17年美妆品牌“林清轩”,把销售搬到了线上,公司全员做起了“微商“。
创始人孙春来的一场直播,就卖出了40万元货物。而很多普通员工也能卖出3-5万元的货物。
一波操作之下,林清轩的整体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居然还增长了45%。
樊登读书会创始人樊登说:
不要用已知的偏见去看待未知的可能,那些你看不起的行业,往往隐藏着真正的机会。
即使你未必要赚这个钱,但至少得明白,这个世界是怎么赚钱的。
这些年,身边不少人都在喊穷,这几乎变成一种常态。
然而奇怪的是,他们一边喊着穷,一边又对那些月入N万的“古怪行业”嗤之以鼻。
整天在微信发广告,能赚多少钱?
怎么明星也直播,是不是不红了?
网红月入10位数,骗人的吧?
关于这一点,我想说的只有一个:。
这也是这段时间我深有体会的。
前两天跟一个朋友聊到这段时间那些卖额温枪赚钱的人,他跟我讲了他一个朋友B的操作,真的是惊为天人。
因为疫情原因,额温枪的需求量大批上涨,B嗅到这个商机,他了解到,额温枪的生产有2个重要组成,
于是B先联系了在日本做外贸的朋友,拿到200万个传感器固件,接着以这批货找到3家工厂给他开磨具,专门开了一条额温枪的生产线,一个工厂一天可以生产上万个额温枪。
他以批发价330元一个的额温枪拿去卖,还指定只能全款拿货,这操作就已经让B赚了一大票钱,让我更惊叹的还有一个细节。
有个客户找他加急拿货,一次拿20万个,那B便说,
你发现了吗?
原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周金涛当年有一句名言: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的财富积累在很大程度上都不是来自个人努力,而是来自经济形势给你的机会。
也就是说,
很多人看不上这些人,说他们是投机分子,只会耍小聪明,按照张泉灵在《奇葩大会》上调侃张绍刚的话说,站在风口的时候,猪也能飞起来。
但是你想过没有,能往风口上站的猪,绝不是一般的猪。
能看见风口,追上风口,还站到风口往上飞的,除了牛逼我不知道还能怎么形容了。
回到现实中,很多人眼里,赚钱的方法就是只有一个:
尴尬的是,有人辛勤耕耘一辈子赚的钱,还买不起深圳的一个厕所,而有些人出个面站个台,一套房子的首付就下来。
有人可能会抱怨了,说自己想破头,就是不明白行业大佬的计谋。
的确,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足够多的信息和资源,从而掌握局势。
不,我们可以关注身边的各种“小趋势”,那些真正能为所有人带来机会的变化。
自从疫情出现以来,我们不难发现,原本很多人看不懂也瞧不起的“线上办公”、“线上销售”,已经被大众快速接受。
改革:
疫情之后,能存活下来的企业也会元气大伤,为了加速成长,企业必定会对组织、对个人加以更加挑剔的眼光。
平时对公司核心业务一概不知,重大项目的拓展没有一点贡献的闲人,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时,肯定是第一个被推出来牺牲掉的。
而剩下来的员工,公司也一定会想尽办法的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把个人发挥价值最大化。
企业对员工的个人能力、工作业绩会更加严格,在这种大环境下,个人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
未来,个人不能也不该再把安全感寄托于企业,而是应该增强自己抵抗风险的能力,而增强自己能力的唯一途径就是:。
所以,你在进入一个企业之前,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
假如这个行业衰落了、企业倒闭了,我是否PlanB应对?
我的价值在这里能得到多大提升?
我是否已经做好了知识储备,应对未来的变局?
我之前是否荒废了自己的时间,是不是产生了足够多的价值,学到了足够多的知识?
十多年前,汤姆.彼得斯在《快公司》杂志上说过:
什么是个人品牌?
答案就是:
随着越来越多自媒体平台的崛起,涌现了大量自由职业者,他们开始自由的支配时间去工作,只要有一技之长,依靠这些平台就能直接接触到用户;只需付出时间和知识成本就可以自主创业,没有一家公司能完全约束他们。
疫情其实是让我们看到,这些自由职业者在面对市场冲击时,游刃有余,变现方法也处理得很灵活。
这除了他们长期在线上耕耘的流量,精简的团队也是他们面对危机的“防弹衣”。
这几年,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大量符合上述描述的个人品牌新业态的出现,如微商、私人健身教练、自媒体写手、独立保险人……都证明了个人品牌时代即将来临。
而打造个人品牌,我们需要打造自己的影响力。
就如罗振宇所说:
未来我们可能不属于任何公司,每个人都可以依附平台而活成一家公司。
一个人成为一家公司,对个人要求也更高了,除了要能够独立满足一种市场需求外,同时也得把个人品牌管理、市场宣传、销售、服务职能全部压缩到自己一个人身上。
所以,在不久的未来,“”人才会非常吃香。
古希腊诗人奥尔基罗库斯说:
意思是当刺猬受到威胁时,它永远只能用一种方法来应对。而狐狸却能表现得非常灵活,它总能在面对每一次问题时,整合手头资源,想出应对方案度过难关。
的几点建议
不管你信不信,这个时代,稳定越来越稀缺,个人价值将愈加依赖个人能力。
在这里给各位3个行动建议:
未来,是一个“”的时代。
公众号、抖音号、微博、头条都可以,申请一个账号,开始试着输出一些有价值的内容。
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你的优势是什么,这个优势可以提供给别人什么价值?
你擅长的领域是什么?
在你擅长的领域里,大家最迫切的需要是什么?
选好擅长的领域之后,就开始深耕钻研,争取独立完成项目,让大家看到你的专业实力;多多分享,发文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的思维;多露面,让人对你产生记忆点;多帮助别人解答疑惑,让自己跟更多人产生链接……
以上缺了哪一条,个人品牌都很难建立起来。
具有绿灯思维的人,往往能以一种以开放的心态去对待新知,他会认为这正是自己成长和提升认知的机会。
听到“微商”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鄙视,而是好奇;
听到“私域流量”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觉得骗人,而是了解是什么东西;
听到“月入过万”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说割韭菜,而是请教如何操作……
有句扎心的话:
让自己学会“绿灯思维”,你会发现世界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T型人才”指的是一个人既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
如下图“—”这一横表示这个人有广博的知识面,“|”这一竖表示这人知识的深度。
▼
分享我自己的经历:我大学读的是会计专业,毕业后转行做了电商文案,后面自学PS,接着新媒体出来了,又学习写媒体文章,接着涉猎知识付费行业……
我在深入学习自己的专业之外,还会学习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从点到线,从线连成面,逐渐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
知名科幻作家威廉·吉普森说:“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疫情按下了社会发展进化的加速键,在线办公、个体崛起、线上销售开始提前被大众所接纳。
每个人都将活成一家公司,独立满足一种市场需求,提供自己的价值。